李曉艷
(石樓縣林業局,山西石樓 032500)
核桃是經濟林產業發展的重要對象。石樓縣位于山西省西部,地形起伏顯著,東高西低,東部鳳尾山海撥最高2 051 m,西部黃河灘海撥最低567 m,相對高差1 484 m。石樓縣縣域總面積17.37 萬公頃,林業用地達到13.95 萬公頃,占縣域總面積的80.3%,森林覆蓋率為29.2%;石樓縣東部土石山區分布天然喬灌草,西中部地區喬木主要是刺槐、側柏等,經濟林樹種為紅棗、核桃等。其中,核桃是石樓縣經濟林種植的主要樹種,石樓縣現有核桃種植面積1.67 萬公頃,加強核桃撫育管理對石樓縣發展核桃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在傳統重栽輕管思想及經濟林種植管理模式的影響下,石樓縣核桃種植戶往往只關注眼前利益,很少進行合理有效的撫育管理,放任核桃樹生長,樹體長勢差,產量降低。
核桃樹屬于高大發達的喬木,需要吸收較多營養,只有水分和肥料都充足,才可以提早開花結果[1]。但是種植戶們沒有按照要求每年進行灌排水處理和肥料的施用,存在追肥不科學、忽視中耕除草等問題,直接影響核桃產量。
針對已經掛果的樹可以通過合理整形修剪改善透光條件,例如開天窗擴大光照面積,讓核桃樹多掛果及保住果。然而石樓縣核桃樹整形修剪存在不到位的情況,不能及時整形造成核桃樹新梢徒長過旺,一些枝條的長度達到2 m 左右,或者樹形較亂,不利于萌發短果枝。
石樓縣的核桃常見病蟲害主要有核桃舉肢蛾、金龜子、黃刺蛾、枯葉病等,種植戶通常只在相關部門的組織和指導下進行冬季涂白操作,病蟲害防治缺少針對性,造成病害、蟲害等時有發生,破壞樹體正常生長,降低種植效益。
嫁接改良是石樓縣核桃樹提質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新栽植的核桃樹不及時除萌,容易造成嫁接苗死亡,或者砧木快速萌發生長,或者砧木與嫁接苗同時生長,品種質量參差不齊,影響核桃嫁接改良效果。雖然相關部門組織嫁接隊伍針對石樓縣低產低效核桃林采取高接換冠技術,但在嫁接以后沒有及時根據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嫁接成活植株的中耕管理,降低了嫁接成活率。
為了提高核桃產量,促進經濟林發展,近年來石樓縣每年都對核桃樹分批實施提質增效(整地、涂白)和嫁接改良,著重采取以下策略以有效加強撫育管理。
2.1.1 中耕除草
土壤是核桃生長的一個重要環境條件,每年應至少在夏季和冬季進行2 次松土和中耕除草,夏季一般為6 月、冬季一般為11—12 月。翻耕時樹盤外部適宜深一些,樹盤附近適宜淺一些,避免傷根。除草通常在8 月進行,提倡人工除草,例如使用除草劑,以克無蹤為宜,不能使用內吸性除草劑,如草甘膦等,預防水土流失。在使用除草劑時要配好濃度,選擇在晴天中午噴霧。
2.1.2 水分管理
在冬春季節,核桃樹需要較多水分,于開春之前按照實際情況澆灌核桃林。考慮到核桃幼樹根系較少、較弱,抗旱能力也不強,如果灌水條件允許應在高溫干旱期澆灌幼樹,每隔20 d 澆灌1 次。核桃樹一年中大致需3 次灌水,第1 次在3 月左右澆灌萌芽水,第2 次在5—6 月澆灌果實膨大水,第3 次在9—10 月結合施基肥灌溉,有利于受傷根系恢復愈合。
2.1.3 科學施肥
核桃樹施肥要結合土壤、樹齡、生長情況與趨勢等情況,遵守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主要施用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2]。在春季發芽之前或者秋季落葉之后要施好基肥,以綠肥、廄肥等農家肥為主,或者在農家肥摻入少量復合肥。對于追肥,每年追肥3 次,第1次追肥在核桃萌芽前(3 月下旬至4 月初),目的是補充樹體貯藏營養,促進樹體正常萌芽和開花及萌芽后新梢的健壯生長;第2 次追肥在核桃開花后的5 月上旬,目的是促進果實的體積發育、新梢的健壯生長和雌花分化;第3 次施肥在7 月上旬,目的是供給發育所需要營養。追施葉面肥時要注意在晴天10:00 前或者15:00 進行,不宜在大風或者陰雨天氣噴施葉面肥,而且盡可能噴施在葉背,葉面有滴水即可。
修剪核桃樹,調整樹體各級側枝之間的生長關系,科學控制枝頭的延伸和拓展,從而打開光照,預防結果部位外移。具體而言,每年在核桃樹萌芽以前、落葉以后進行春冬季修剪,確保樹冠的透光和通風條件良好,促發二次分枝。核桃樹修剪次數不宜過多,一般除了適度修剪外要盡可能輕剪,首選留主枝,然后培育側枝,控制好二次枝、用好徒長枝,避免輕易換頭[3]。
針對生長紊亂的核桃單株要加強樹形調整。如果核桃單株的主干不明顯,可按照實際生長情況培育3~5個主枝,將過密大枝疏除,培養開心形;如果核桃單株主干明顯,主枝分布合理,層間距離大約1.5 m、主枝間距為20~30 cm,可以保留3 層短截,形成主干分層形,即第1、2 層保留主枝3 個,第3 層保留主枝2 個截頂,各層主枝各占一個方位,互不重疊,間距不小于30 m;如果核桃單株只在第1 層和第2 層有明顯的主干,第1層的主枝又合理分布、間距較大,就可結合主干分層形、開心形,在第2 層截頂,有效培養開心形樹冠。
針對主枝培養,在主枝和延長枝的生長環節遵循科學占據發展空間的基本原則。如果核桃樹短果枝較多,主枝和延長枝長勢較弱應適時短剪,保留短枝3~5 個,培養結果枝組;主枝延長頭生長過旺時在冬季短剪,保留0.7~1.2 m,促發側枝。
針對培養側枝和結果枝組,如果核桃主枝上一級側枝過密,根據側枝之間的距離保持大約70 cm、往相對平行方向生長的要求,將過密大枝或者重疊大枝疏除,保留短枝結果;如果側枝過旺生長,保留大約70 cm 短截,促發分枝,進行結果枝或者結果枝組的培養,增加分枝基數,形成更多短枝,促成核桃樹早期豐產。
全面清理核桃害蟲越冬場所;在冬季翻耕土壤,消滅一些越冬害蟲,并通過涂白液涂白地上1.5~2.0 m 樹干;及時進行枝干害蟲防治,例如對準蛀孔進行注射施藥,或者用蘸藥的棉花塞住蟲道,或者用黃泥密封孔洞等,殺滅害蟲,同時降低病菌侵染核桃樹的概率。
在病蟲害針對性防治方面,核桃病害可以分為真菌性、細菌性兩大類病害[4]。真菌性病害以枯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等為主,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200 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200 倍液;細菌性病害每隔15 d 噴灑硫酸鏈霉素500~800 倍液或者33.5%凈果精懸浮液1 000~1 500倍液,連續噴2~3 次。核桃蟲害種類多,因此在防治時應按照害蟲的不同種類和生物學特性進行。對于蛀干類害蟲要勤觀察,盡早發現,用藥物把低齡幼蟲滅殺于蟲道或蟲孔,對于食葉類害蟲要及時在低齡幼蟲或者蟲口密度較低時噴藥,例如針對黃刺蛾應在6—7 月用敵百蟲1 000 倍液進行噴灑防治。
針對定植以后由于沒有及時除萌造成嫁接苗死亡而砧木萌芽生長,還有少數品質低劣、品種不良的單株進行良種改造,改接本地優質核桃品種[5],即在立春前后進行硬枝單芽切接處理;或者接穗蠟封將其保留到3—4月采用插皮接技術;4—5 月進行綠枝插皮接(將大枝或者樹干作為砧木)或者嫩枝劈接(將嫩萌枝作為砧木)。在嫁接以后要加大撫育管理力度,根據農時物候季節做好嫁接成活核桃植株的除草、施肥、整形修剪、除砧孽、涂白及防治病蟲害等工作,整形和打頂是培養良好樹形的重點所在,預防新梢徒長、旺長導致樹形混亂,使核桃樹提前開花結果,真正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
石樓縣很適合發展核桃產業,而提質增效措施對石樓縣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核桃種植過程中嚴格采取科學合理的撫育管理方式和策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彌補不足,使核桃產量大幅度增長,為石樓縣的林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