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彤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四川成都 610100)
中國園林的意境發展歷史悠久,且同中國傳統文學及傳統建筑發展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相互融合升華。中國的造園藝術不僅追求園林外觀造型的美觀,更追求園林的內涵的意境美,這也是中國園林意境構成手法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的重要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當中含有“囿”,這是以殷周園林為基礎的表現形式,此外還有明清時期構造并建成的山水園,在清朝后這種傳統的建筑手法及方式依然運用在園林建筑中,從園林雛形、秦漢宮苑、唐宋的私園及明清園林等古典園林角度來看,“意境”可以說是其主要的追求目標,并且在運用上探索到了可以實現的方式。即使處在不同的發展時間,園林營造都與山水、植物、道路廣場、園林配景等元素有著緊密聯系。園林意境的產生可以給予游賞者更多的情感和意向,并聯想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場景,從而產生出物外情、景外意的感受。
中國園林當中追求運用自然界中能找到或者能建造出的事物進行布景,例如將山、石、橋、廊等各種建筑物融合在一起,形成較為完整的景觀布局。此外,中國古典園林當中還運用了較為大量的古典詩詞及歌賦,因此游覽者在園林游覽的同時,會使游覽者的身心沉浸在古典文學繪畫的意境當中,令人流連忘返。其中,詩文與繪畫并不是獨立的部分,兩者間互為表里,形成完整的中國園林意境。中國園林當中不僅可以展示出繪畫的意境,也可以感知詩詞的意境和情調。人們根據詩詞所表達的意境及場景,進一步感受中國園林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并且對深層的情感進行感悟[1]。在《中國美學史大綱》當中有這樣的語句:正如詩境、畫境都不是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追尋在有限中去實現無限。園林當中的意境不會是單獨一處物象建筑或者風景,最終形成的景象一定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雖然園林景象是通過山、水、石等基本部分組成的景象,但是在經過排列及重新創作之后,觀賞者可以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從而達到鑒賞園林意境的目的。基于此,在分析及討論園林意境時,可以通過山水、植物、匾額等明顯且有特點的要素入手,并以山水和植物作為重點,介紹園林意境的構成情況和發展[2]。
利用自然的地形或者地理條件,加上人工處理或者創作,將山水部分運用自然的曲線展現出來,結合地理面貌中自然的傾斜坡度,并且結合河流、湖泊、瀑布等元素作為主要的表現形式。
園林設計中涉及的空曠地區和廣場,一般會選取自然因素形成的場地,大多數會被建筑群、樹叢、林帶等所環繞。此外,道路存在坡度和起伏,在整個園林意境中起到重要作用。園林當中的各個建筑都是處在對稱或者不對稱的布局當中,從而使整體布局錯落有距、聚散有致,更加具有藝術意境。整體的園林景觀不以軸線為主要核心,而是運用主要導游線,以此形成連續的構圖。
在配景方面,除了可以利用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也可以借助山石、假石等可以利用的元素作為主要景物。在建造雕像的基座時多運用自然式,多放置于透視線集中的焦點上,給予其更多的關注。
園林內種植的植物并不是規律種植,而是利用錯落的形式表現自然界植物的自然美感。園林布景大多運用花卉或者花叢,配合樹木等綠植,形成自然的樹帶或者樹叢,以此達到劃分園林空間的作用[3]。
中國古典園林中特色紛呈的建筑小品,是觀賞景致的最佳視點,也是園林景觀的精彩之筆。中國古典園林十分善于借助民俗風格,為各種建筑物增添文化底蘊,例如在亭、臺、閣等地方結合山水花木,組成不同的園景,體現情趣各異的詩情畫意。
我國古代梁架多是木質結構,在平立面上的處理更加自由。亭頂可以人為配合山水風景來確定,以適合亭這類“點景”建筑的需要。園亭的造型變化豐富,可與其他形式搭配組合,如與廊、墻、房屋、石壁的結合,出現了重檐、三重檐、歇山頂、攢尖頂、錄頂及組合亭等形態。
滄浪亭為蘇州現存最古老的園林,占地面積1.1 hm2。滄浪亭古樸幽靜,在蘇州諸園中具有獨特韻味。山頂有小亭一座,名“滄浪亭”,亭為四方形,結構古雅,與整個園林氣氛協調。亭旁數株百年大樹,亭柱上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點出了滄浪亭的高逸遁世的意境。在假山與池水之間,隔著一條向內凹曲的復廊,北臨水溪,南傍假山,曲折上下。廊壁置漏窗多扇,透過漏窗溝通了內山外水,也使一灣清流與假山遠峰映照交融,特具蒼古自然之美。滄浪亭的漏窗式樣頗多,花紋圖案變化多端,分布在走廊上。滄浪亭的廊把山林池沼、亭堂軒館等聯成一體,既是理想的觀賞路線,又是連接各主要風景點的紐帶。復廊西,有一座四面廳,名面水軒,長窗落地,傍水而筑,作為復廊銜接的轉折和收頭;軒的北面,假山壁立,下臨清池;軒的西面接近滄浪亭,是賞景的好地方。復廊東面盡頭,為一座三面臨水的方亭,建于水邊石臺上,名觀魚處,原名濠上觀,原稱釣魚臺。品嘗滄浪亭,四季景觀皆有佳致:春坐翠玲瓏賞竹;夏臥藕花小榭觀荷;秋居清香館聞桂;冬至聞妙香室探梅。更有假山、花墻、碑石三勝,為古園憑添了無限的魅力。
廊指的是屋檐下或者獨立的過道,建造在不同地方的廊會有不同的稱呼,園林中的廊被稱為園廊。在園林建設當中,廊不僅是連接各個獨立或者個體建筑的主要設施,連接各建筑的有效通道,也是組成園林內部游覽路線的重要部分。廊的功能有很多,例如,遮蔭蔽雨、休憩等功能都是其具備的獨特特征。除此之外,廊還具備分隔空間、增加風景層次等多方面的作用。江南園中游廊,常沿圍墻布置,婉轉曲折,跌宕起伏,間亦插入半亭或軒,既隱蔽墻面,又延長觀賞路線,既起到劃分空間的作用,又助長了園林趣味,實為兩得之舉。廊與墻間則虛出三角形空隙,種植翠竹石筍、芭蕉或蠟梅,借以點綴,豐富長廊的層次感和藝術感[4]。
中國園林中廊的結構有很多種,最常見的結構有竹結構、磚石結構等,被運用到眾多的園林景象當中。其中,廊頂的類型也分為多種情況,有坡頂、平頂和拱頂等結構,都是中國園林設計中標志性元素。廊的設計手法多樣,且功能與結構都各不相同,按照結構形式可以分成雙面空廊、單面空廊、復廊、雙層廊及單支柱廊5 種形式。按照廊與地形及環境之間的關系,可以將其分為直廊、曲廊、疊落廊等。
1)雙面空廊。雙面空廊是單面空廊、復廊等設計方式的基礎。這種空間布局指的是兩側以列柱為主,沒有實墻進行分割,站在廊中一側便可以觀賞到景色。雙面空廊的設計范圍較廣,直廊、回廊、抄手廊等都可以采用這種設計方式,雙面空廊在風景層次較多或者空間面積較小的地方都可以得到運用。例如頤和園中的長廊,采用的設計理念就是雙面空廊,北依萬壽山,南臨昆明湖,運用這一設計方式將萬壽山前的建筑群相互連接,進一步豐富了園林景色,進一步突出了園林景觀的層次感。
2)單面空廊。這部分內容主要分為2 種:①以雙面空廊為基礎,在其一側的列柱間砌上實墻或半實墻,形成單面空廊;②在一側完全建設墻體或者在建筑物邊沿上建設而成。大部分的單面空廊的廊頂會設計成單坡形樣式,便于雨季排水,防止屋頂潮濕。
3)復廊。在雙面空廊的基礎上,在中間建設一道墻,這種建設方式便稱之為復廊。復廊又被稱為“里外廊”,主要是因為廊內被分成2 條走道,因此廊中的跨度也會隨之加大。在廊中的墻上建有不同樣式的漏窗,從廊的一端借助漏窗便可以看到另一端的風景,復廊的設置一般會運用在兩端景物不同的園林景觀中。例如蘇州滄浪亭中的復廊,其利用借景等方式,連接園內與園外的山和水,復廊的建設可以將山、水、建筑相互整合,從而形成一體。
4)雙層廊。顧名思義,就是有上下2 層的廊。雙層廊的設計為觀賞者提供了不同高度的觀賞場景,為觀賞景色提供了有利條件,也便于聯系園林內其他的建筑物及景點,做到完善園林建筑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參觀者的觀賞感受[5]。
立體的風景形象是園林藝術的最終產品,其中,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一些城市當中的園林景觀周圍雖然有建筑物,并將其包圍,而且這些建筑成分在整個園林布景中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其實從整體上看,這種建筑物在園林場景當中往往是一種背景襯托,觀賞者的主要注意力依然是放在廊邊墻前的花木及其他部分上。正是有了多元素的存在,整體建筑格局才能屬于庭院范疇。基于此,園林創作的關鍵在于結合山水地形,并做到因地制宜。在進行園林造景的同時,需要結合不同的地形條件,對于有山川或者有小溪河流的地區也要進行利用,充分結合自然事物,為園林規劃與布局提供參考,促使整體布局更加具有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