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愛花
(嘉峪關市林業和草原局,甘肅嘉峪關 735100)
牡丹作為一種觀賞價值較高的花卉,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已經超過了1 600 年。主要原產于我國西北高原,廣泛分布于甘肅、四川、陜西、河南等省。20 世紀80 年代,在黑龍江、長春、吉林等省都已成功露天栽培牡丹;牡丹高1~2 m,根莖比較粗壯,葉子為五裂羽狀復葉,初夏時節開花,花朵生于枝葉頂端并具有清香;花朵形狀較大,通常直徑可達10~30 cm,在肉質花盤上生長雄蕊和雌蕊,上面覆蓋著細毛;牡丹花瓣有單瓣、半重瓣和重瓣之分;也因為花朵與芍藥相似,也被稱為木芍藥,牡丹果實8、9 月成熟。主要對我國北方牡丹栽培的管理和催花技術進行研究。
我國北方屬于高緯度地區,寒冷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屬于比較長的,四季氣候差異較大,春季氣候干燥、夏季炎熱少雨晝夜溫差較大、秋季較為涼爽晴朗、冬季寒冷并且持續時間長,這種氣候導致北方地區的植物生長周期短。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栽培牡丹時,由于北方的氣候溫度,牡丹露天栽培生長緩慢,其最大障礙就是北方寒冷的天氣氣候。總結在北方地區栽培牡丹的經驗得出,可以利用防風等栽培管理措施將寒冷氣候的影響消除,使牡丹在北方地區健康生長[1]。
由于牡丹屬于溫帶植物,性喜涼厭熱,可以適應干燥環境,但是不耐低溫。牡丹花具有發達的肉質深根,所以在北方栽培時需要選擇地勢比較高且干燥,栽培地點需要通風流暢與遮陰,栽培土質需要疏松深厚的土壤,要求排水性能較好,一定不能使用鹽堿地、黏土及澇洼地。
栽培牡丹的最佳時機是秋季,牡丹不能在春季栽種,9 月下旬是北方地區栽種牡丹最佳時間,此時栽種可以促進牡丹盡早生根,有利于植株成活,有效增強耐寒能力。無論哪一種牡丹栽培方法都需要同時進行分株的繁殖,在牡丹根部可以混入腐熟基肥,不能將根系卷在一起,還需要將其自然施展,分布均勻。在栽培深度上應把牡丹的根莖和地面持平或者較低,不能把牡丹的根莖放的過高或者過深,在封土時需要注意分層進行,并且層層踏實,然后再澆足夠的水,在10 月末快進入冬季時需要進行防寒[2]。
在對牡丹進行澆水時,要保持土壤濕潤,但是澆水不能過量,更不能積水。通常情況下,栽培后和入冬之前一定要澆透水,其他情況下需要根據牡丹的生長情況來酌情澆水;當溫度達到20 ℃以上,并且花蕾呈現飽滿且綠色時,如果花蕾的生長比較穩定,可以再澆透1 次水,確保花蕾正常生長;牡丹栽培時不需要經常澆水,只需要在土壤過于干燥時稍微澆水,但是澆水也不能過晚過早,否則就會造成牡丹有花無葉;在北方地區栽培牡丹時需要對澆水量嚴格控制,避免葉子生長過旺。牡丹對于肥料的需求比較大,作為喜肥植物,如果想使牡丹色艷花大,就必須對施肥進行合理把控,避免出現隔年開花的現象。對于牡丹的施肥,每年至少需要3 次:第1次施花前肥,是在3 月中下旬將肥料與凍結水一同施入;第2 次施花后肥,6 月上旬進行,可以使用化肥施在牡丹根部較遠處,或者可以用0.2%~0.5%的磷酸二氫鉀作根外追肥;第3次被稱為入冬肥,則是在北方入冬前進行施肥。
對牡丹植株上的繁枝、枯枝、病蟲枝都要及時進行處理,將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進行動態平衡,使牡丹植株整體保持著均衡的姿態。將養分都集中于牡丹植株上,對其進行通風透光,促進植株生長發育。對于牡丹的修剪主要包括2項措施。1)先對枝干進行選留。在第1 年栽培牡丹后讓其任意生長,可以在植株根頸處萌發出大量萌芽,等到隔年春天,萌芽長至10 cm 左右時,可以選取生長充實、健康的萌芽進行保留,作為牡丹的主要枝干,把其他弱小萌芽全部去除;然后可以隔年對萌芽進行選留作為枝干培養,逐漸擴大豐滿牡丹植株。2)對牡丹萌芽進行酌情利用,要經常對萌芽進行處理,使牡丹的花朵大而又艷麗;在每株牡丹上保留1 個萌芽,其他萌芽都除掉;對于枝干上的不定芽也要進行清除,將養分都集中在唯一的萌芽上,促進花朵艷麗而碩大,因此要保留健康壯實的牡丹萌芽,提高成活率,增強生長勢頭[3]。
通過對多種牡丹品種長期栽培實驗后,選取可以通過促進栽培或抑制栽培的方法來達到催延花期的牡丹品種。催花的效果將與種苗的品種息息相關,同時牡丹植株通常都要選擇長勢強健、株型緊湊、根系較為發達、沒有病蟲害、芽體飽滿及花芽分化的健康植株;一般選擇分株4~5 年生,枝條總數在5個以上且每個枝條上都有1~2 個正常發育的花芽,只有采用這樣健康植株才能進行催花。
在緩苗期,對牡丹植株上盆后要澆透水,每天澆透1 次水,連續3 天,3 天之后可以每天噴水3 次,使枝條嫩芽都可以保持濕潤。花蕾期初期,白天溫度控制在10~14 ℃,晚上控制在6~8 ℃,經過7 d 后可以將溫度適當調高2~3 ℃,這樣的溫度保持10 d 后,牡丹植株花芽開始萌動,15 d 時現蕾;由于在緩苗期土壤已經澆透水,所以可以適當澆水,根據盆內土壤干燥情況,通常隔1~2 d 少量灑水,滿足牡丹植株生長需要水分,并將牡丹花芽上部無芽的枝條進行修剪。在幼蕾期,牡丹已經現蕾并進入生長發育正常階段,可以將白天溫度上升為16~18 ℃,將夜晚溫度降為12~14 ℃,同時要防止4 級以上風力,避免出現幼苗脫水敗育[4]。
牡丹植株催花栽培初期出現光照不足,牡丹植株只長葉不抽蕾;后期光照不足對牡丹開花質量和開放時間造成影響,所以在陰天較多,光照不足時應對牡丹進行人工補光,具體操作為在黃昏時間利用500 w 燈泡進行加光;在顯蕾期,每天補光時間要達到3 h,使平均光照強度達到4 045 lx;在顯蕾至展葉期,每天補光時間要達到5 h,使平均光照強度達到5 150 lx;在展葉到開花期,每天補光時間達到7 h,使平均光照強度達到5 330 lx。對牡丹進行光照管理后,可以提前開花3~5 d,并且花朵發育較好,葉片綠而大。
由于牡丹種子繁殖系數大,但成苗時間長,且親本的優良性狀不能保持,所以在采用種子繁殖時,對于一些牡丹種子需用1%赤霉素處理48 h,或者利用低溫環境對下胚軸休眠進行解除,在翌春之后種子幼苗出土前[5],對種子按20 cm 的行距條播,每顆種子需相距6 cm,表面進行3 cm 覆土;播種滿2 年后移栽牡丹苗,剔除瘦弱植株與病蟲害的幼苗,把幼苗分為大、小2 級,要求每苗最少有3 條支根,將過長的根須剪短到穴深,然后再按30 cm 的行距來移植,要求每一穴移栽2 株,將根須完全舒展,在頂芽上覆土3 cm。
選取4~5 年生的健壯母株在收獲時,將整個全株挖起,在容易分株的地方將植株剪下分成2~4 株,移栽時間選為9—11 月,能夠盡早栽種最好;在栽種前,把土深翻60 cm,然后再開溝分畦,株行距30 cm,每穴只能栽種1 株,在植株根部覆土3~4 cm。
嫁接法可以將母株的優良性狀進行保留,但是繁殖系數比較小。在秋季選取5~6 年生、長15 cm、直徑2~3 cm 的生根砧,將根砧掘出置陰涼處2~3 d,等待變軟后使用;接穗要選取生長充實、光滑、節間短的當年生牡丹枝,有1~2 個充實飽滿的芽;砧木與接穗形成層密合后,用麻皮等物捆綁。
牡丹在北方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牡丹園、景區中的牡丹觀賞園、城市綠化及小區綠化當中,為了促進牡丹在北方地區的正常發育生長,必須對牡丹的生長特性和栽培用途進行研究,對牡丹的栽培管理和催花技術嚴格把控,對牡丹栽培與催花過程中的溫度、濕度、植物生長調節劑、光照及病蟲害等因素嚴格管理,促進牡丹在北方區域的栽培繁殖,促進牡丹在北方區域的栽培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