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珂
(岷縣林業和草原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甘肅定西 748400)
林業發展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提升國家發展水平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下,正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五位一體”全面布局中,生態環境與經濟政治占據著同樣重要的位置。林業的發展對人類的生存及發展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環境保護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林業部門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更好地促進林業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森林是林業發展的主體,森林經營在森林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維持生態平衡、提升環境質量中占據著非常關鍵的地位。在傳統的林業發展過程中,森林經營的主要任務是生產木材[1]。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采用的都是“先發展后治理”的方式,雖然創造出了更多的經濟效益,但是環境破壞問題也愈發嚴重。無節制地進行樹木砍伐是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因為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錯誤,對林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2]。也因為這些原因,我國的森林面積不斷減少,導致環境質量不斷下降。這樣的發展方式盡管在短期內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很大威脅,長此以往,不僅不能提高國家的發展水平,而且會阻礙國家經濟的發展,影響國家發展的整體質量。
要改變這樣的狀況,提高環境質量,就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諧發展。由此可見森林經營的重要性,相關人員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森林經營的重要性,不斷完善森林經營對策,以便能夠對改善環境、林業發展奠定基礎,推動環保工程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先發展后治理”的發展模式雖然在經濟上取得了諸多成就,但是卻對環境造成了諸多影響,盡管部分環境傷害是可逆的,但是想要恢復到之前的生態水平仍需要很長時間。再加上林業部門受過去發展理念的影響,在購買林木種子時缺少結合種植區域特點對優質品種的對比,對于造林技術、種子類型及相關遺傳因素的研究也不夠透徹,樹種改良沒有科學的理論支撐,未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育種區域也未進行明確的劃分,這些都對森林經營工作的開展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導致林木改造水平難以提高[3]。
人工造林作為當前林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指的是林業部門依照樹木生長特性及生長規律,通過人工種植的方式開展造林活動,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林木產量。盡管人工造林活動下的林木成熟期較短、森林管理工作更為便捷,但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如人工造林速度比樹木自然生長慢。因為人工造林活動除了受到天氣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政策及管理方式的影響,這一系列問題使得諸多森林經營工作無法明確自身發展方向,進而無法形成完善的森林經營對策,不利于人工造林活動的順利開展[4]。
21 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為林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由于工業發展過程中對各種自然資源無節制的利用,導致環境負荷不斷增大,林業作為環保工程的重要組成項目,政府部門需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對其發展模式進行優化,最終推動森林經營工作實現持續發展[5]。如結合當地林業發展實際情況,出臺合適的補貼政策,摒棄傳統的發展理念,將環境效益放在與經濟效益同樣重要的位置上。但是根據以往的森林經營情況來看,在很長時間內都缺乏政府的引導及政策的扶持,導致森林經營工作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要做好林木良種繁育工作,林業部門需要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1)提高種子管理水平。對林木種子進行集中采收檢驗及貯藏,做好選種、繁育及相關推廣工作,構建新的種子經營模式,提高自身的專業化程度,同時要完成種子量的預測預報工作,完善種子檢驗及種子登記工作,保證種子的價格及質量,做好種子經營的各個環節,確保種子經營在森林經營過程中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2)合理利用種質資源。珍貴樹木的種質資源應由林業部門統一進行妥善的保存,深入研究種質資源的分布狀況及變化規律,構建完整的系統檔案。3)對育種區域進行有效的劃分。育林區只有進行有效的區分及設計,才能完全發揮林木改造的作用。
森林經營的概念較為寬泛,明確森林經營方向是林業機構正常開展工作的基礎,各單位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討論分析。森林的環境狀況不同,地理位置也各不相同,這也就意味著不同的森林有著不同的功能,只有確定了森林經營的方向,才能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充分利用[6]。1)進行區域劃分。用于生態保護的林區,可以直接劃分為公益林區,嚴禁砍伐;用于經濟發展的林區,可以劃分為商品經濟林區,用于砍伐。合理的區域劃分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森林的作用。2)確定森林經營方向。這個方向的確定不是盲目的,而應當根據森林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確定。如商品林區的主要經營方向就是促進經濟發展,所以應當加快樹木培育,制定出合適的經營方案,確保森林經營的時效性及實效性。在進行采伐更新工作的過程中注意保護母樹及幼樹,對采伐的痕跡進行清理,保持林區內保有一定數量的高質量母樹。
森林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在環境保護和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森林經營是一項很龐大的工程,單純依靠一個部門或是個人是不現實的[7]。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當發揮自身職能,從政策方面入手對林業進行扶持,出臺相關政策保障森林恢復效率,包括增加對林業的扶持、降低相關稅收、強化制度管理及增加財政補貼等。政府還可以鼓勵社會企業參與到森林治理中,引導社會各界為森林資源恢復做出自己的努力,加快森林恢復水平,促進我國林業發展水平提升[8]。
總而言之,在我國當下的發展進程中,生態環境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先發展后治理”的發展理念已經過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則深入人心。在經濟利益與環境效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優先選擇環境效益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因此,重視森林經營在林業發展中的作用,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我國發展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