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陽,胡 楠,井昱雯,孫東毅,劉 宇
(吉林省臨江林業局,吉林臨江 134600)
柳毛河國有林場圍繞政府總基調及相關要求,充分把握戰略機遇,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建設儲備林基地。通過建設人工林,對現有林進行培育,增強林地生產力,以確保木材安全,充分發揮改善環境、穩固水土的作用,達到綠色增長的效果。
柳毛河國有林場已有著多年的發展歷史,現主要從地形地貌、氣候、土壤及植被等方面進行概述。1)地形地貌。柳毛河國有林場位于吉林省臨江市,項目區地形以丘陵為主,相比于附近一帶地勢相對平坦。當地湖泊較多,屬優質水產基地。2)氣候。當地屬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量較大。平均氣溫在16 ℃左右,平均降水量約為1 300 mm,與丘陵及平原進行比較,山區降水量更大。年平均日照時數約為2 000 h。主要為東北風,風速達到3 m·s-1。3)土壤。該地土壤種類較多,潮土及水稻土較為突出。項目區土壤屬于黃紅壤,土層約達到0.8 m,土壤肥力一般,pH <7。4)植被。在植被保護較好的區域,主要包含馬尾松和杉木,馬尾松和杉木均屬于針葉林樹種。在柳毛河國有林場中,常見的樹種為馬尾松、杉木等,常見的植被包括蕨類、杜鵑等[1]。
對于儲備林基地建設舉措,主要從修枝、砍灌、補植(林地清理、整地、栽植、幼樹選育和撫育管理)、建設輔助設施及資源保護等方面進行分析。
通常情況下,修枝應在冬末春初進行。除去樹冠下部受光不多的枝條,確保樹冠為樹高的2/3。開展修枝作業時可使用高枝鋸,確保切口平滑,防止枝條出現劈裂或拉皮現象,避免積水腐爛產生死結,過度修枝有礙于樹木的健康成長。結合項目現有林分情況,部分樹木的枝條較為復雜,且不夠整齊,林分的郁閉度較大,存在搶奪養分的情況,對樹木的生長造成了影響,因此,需要對闊葉樹木的枝條進行適當修剪,形成理想樹形,保證樹木的健康成長,同時推動大徑材的培育。
結合林分狀況,林下存在大量的灌木及攀援植物,這些灌木和攀援植物彼此搶奪養分,對喬木樹種的健康生長造成了影響。因此,在林分中要除去存留木附近的雜灌及植物,以保證喬木的健康成長。對于一些攀援植物(例如藤蔓)而言,要最大程度將其從樹體剝離。在正式砍灌前,應做好對有關人員的培訓工作,明確保留林木的特征與空間分布,無論是幼樹保存的意義,還是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有關的事項,都需要加以強調。另外,對于砍下來的雜灌要覆蓋于林地,以便能夠自然分解,為喬木的生長提供養分[2]。
對于補植措施,主要從林地清理、整地栽植、幼樹選育和撫育管理等方面進行探討。
2.3.1 林地清理
結束修枝、砍灌作業后,應提前除去林中的腐木、枯木等,對于這些清理出的腐木、枯木要積極使用,優化林內環境,促進林中樹木的生長。清理工作有助于開展整地作業。
2.3.2 整地
結合具體情況,在林內樹木生長較稀疏的地方補種一定數量的香樟。可采用明穴整地的方法,呈星狀分布形式,植穴規格為0.6 m×0.6 m×0.4 m,將表土堆在穴的側面,心土堆在下坡處,在春初造林前植穴回土。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作業中,應將石塊進行打碎處理,然后回土90%進行備栽[3]。
2.3.3 栽植
為提高成活率,保障工程的正常完成,將春季定為造林時間,雨后開展栽植作業。在實際開展栽植中,需將植穴里的樹根及石塊撿出后蓋上一層表土。當開展栽苗作業時,需遵循“三埋兩踩一提苗”原則。將苗根置于穴的中心處進行回土處理,在填到一定高度時需輕提一下苗木,以舒展樹苗根系。此后,將植穴填平,再次踩實,使堆土呈現饅頭型,同時蓋上一定的松土,之后覆蓋適當的雜草。另外在栽植作業中,為了更好地提高成活率,需在完成栽植后第一時間澆足水。
2.3.4 幼樹選育和撫育管理
針對一些好的鄉土樹種,選取主干突出、生長狀況良好的幼樹展開培育,通過這樣的選擇方式,有助于產生異齡復層林分,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施工中要避免對幼樹造成破壞。在栽植作業中,應根據所處的季節第一時間進行除草和松土作業,以更好地保證幼苗的健康成長。對于除萌和扶苗作業,將兩者進行有效融合,在既定時間內依次開展塊狀墾覆。另外,對于后期撫育需要根據林分具體情況來確定。為提高栽植的成活率,病害防治和防火要嚴格落實到位,以促進林業行業的發展[4]。
1)在儲備林基地建設中,需在項目區范圍內構建林道。林道可有效提高防火能力和儲備林基地的安全性。2)設置病蟲害防治監測點,組織有關人員開展蟲情測報,一旦發生病蟲害,立刻開展防治作業。3)對于林木管護工作,應安排專人看管,將護林防火落實到位,發現不合理現象要第一時間制止,發現火情第一時間上報,預防火災的發生[5]。
基于儲備林的既定范圍,采取近自然培育的方法,對現有林開展培育工作,以確保儲備林質量,提升大徑材資源儲備,有效降低木材供需矛盾,維護生物多樣性,合理改進樹種結構及增加碳匯儲備,獲取可觀的培育效果,并贏得最大的效益。
1)通過項目的執行,基于項目區的范圍,大概可優化137 hm2的人工林分結構,顯著提升了林分質量,在實現對優良樹種保存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林分功能。項目培育一定時間后,通過不斷培育,其生長量可以實現每公頃7.8 m3,立木蓄積量大致提高3.2 萬立方米,以出材率0.6 來計算,大概可提高2 萬立方米木材產量,以每立方米800 元計算,收入約達到1 600 萬元,去掉培育所需的費用,收益可達到200 萬元,由此可見,此項目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較為可觀。2)林分在第一時間獲得撫育,可有效優化生長環境,推動林木生長。基于以往的林木蓄積,項目的執行可促使項目區產生一定的凈增值。對林分進行定向培育的基礎上,調節樹種構成比例,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優化了生長環境,推動了林木更好地生長,進而確保了林分質量,提高了大徑材資源儲備。通過對現有林開展培育工作,可以有效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同時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促進了我國林業的發展。
該項目屬于培育大徑材工程項目,通過項目的建設,可獲得以下3個方面的生態效益。1)提高大徑材資源儲備,有效緩解資源供需矛盾,維護生態多樣性,改善樹種結構,為能夠更好應對氣候變化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2)實現對樹種構成比例的調節,促使林木生長空間得到延伸,促進樹木的生長發育,確保林分的整體質量,并深入完善多項功能(如保持水土的能力)。在深入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工農業的生產提供強有力的生態屏障。3)對森林景觀的提升和水資源的凈化都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通過項目的實施,可獲得以下4 個方面的社會效益。1)可為當地群眾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2)可拓展地方稅源,推動當地林產品市場更好的發展,符合對林產品的需求。3)可為當地的撫育管理普及先進技術,促進生態建設,強化林木管理。4)有助于更好地保護附近的森林,促進鄉村發展建設[6]。
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可深入調整林種結構,改進資源配置,提高大徑材的儲備,與此同時,在有效開展技術培訓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提高群眾科技生產技能,不僅有助于確保林業質量,同時也為林業生產長遠的發展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