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致泉,劉圭金
(贛州金太陽科技林業有限公司,江西贛州 341000)
自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我國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日益重視,深入落實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近年來,林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發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做好造林營林工作對于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基礎上使我國的林業資源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為我國的環保事業進程作出一定的貢獻。因此,在實際的造林工作中,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種植計劃,并做好后期的維護工作,改善我國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局面。
開展營造林工作需要根據當地的種植條件、土地條件選擇合適種植的種類,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后續對樹木的護理上更加具有科學性和時效性,滿足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養分,保證樹木的成活率。營造林技術不但能夠提升樹木的成活率,還能有效減少樹木發生病蟲害的概率,保證樹木的質量,提升經濟效益[1]。
營造林工作往往需要對林木的育苗工作進行系統的規劃。做好營造林工作,實行先進的營造林技術能夠為林木提供健康適宜的生長環境,在育苗期間及時清除弱小的植株,保證剩余健康植株充足的養分及土壤菌落的健康,保證灌溉和施肥的科學合理性,從而提升林木的質量。
在林木種植期間,通過合理的營造林技術的干預,對樹木生長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的管控,確保林木的健康生長。同時,營造林工作的開展能夠減少對土壤的破壞與影響,保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穩定,在為人類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2]。除此之外,開展營造林工作能夠在短期內達到良好的收益,滿足市場上對于林業資源的大量需求,減少對原始森林的開采,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林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之一,支持著我國許多生產制造企業的發展,而造林和營林工作又是林業發展的基礎。加強營造林工作能夠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林間種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地林農的就業問題。做好造林營林的工作能夠提高林間種植者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幫助他們做好播種工作及苗期管理工作,同時確保對林業資源的科學開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種植林木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合適的種植地,良好適宜的種植地是保證林木健康生長的基礎。根據擬定樹種的生長習性選擇種植地,然后對種植地進行清理,將種植地上的雜草、灌木叢等清理干凈[3],可以利用噴灑除草劑、用工具進行鏟除或火燒的方法進行清除。
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后,要對林木種子進行選擇和處理。1)根據土地的情況進行樹種的選擇,因地制宜。如我國的西北部地區,可以選擇闊葉林類樹木進行種植,能夠有效適應西北部地區的環境。2)選擇母樹生長較好的種子,在購買種子時要重點關注發芽率、含水量等指標,挑選質量較好的種子,保證樹木的成活率。
樹苗的栽種時機和方法一定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等具體情況進行確定,確保栽種后樹苗的成活率。1)苗穴挖掘。實施大苗帶土球栽種,要將坑挖得比土球稍大一些,栽種時避免將土球踩傷。2)種植密度。密度部署要依據陰性樹與陽性樹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確定,一般情況下陰性樹的種植密度高于陽性樹,對于生長緩慢的樹種,也可以適當增加種植密度。
植苗的撫育工作也是造林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在營造林工作中一定要重視此項工作。完成苗木栽種之后,要做好植苗的觀察;在撫育過程中,避免傷害到苗木,整個過程堅持不斷枝、不折莖的原則;確保撫育的連續性,等幼苗長成之后方可停止撫育工作。同時,要對土壤進行觀察,當發現含水量不足或缺乏營養元素時,要及時補充,確保營造林質量。
有多種造林方法可供選擇,需要綜合考慮資金、設備、勞動力及當地自然條件,按照種植效率最大化的原則合理選擇造林方式。
2.5.1 直播造林法
直播造林法就是直接將種子播種到土壤中去,多用于大面積播種的情況,根據不同的操作方法又分為穴播法、塊狀播種法等。直播造林法能夠有效提升林木的種植效率。
2.5.2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使用樹木的根莖、樹枝等作為材料進行林木種植。與其他種植方法相比,分殖造林法能夠有效地節約樹苗的種植時間,減少資金的使用,減少人力資源的浪費,且操作簡單,種植成活率也比較高[4]。由于分殖造林法的基礎材料是原木,所以使用這種方法種植的樹林能夠很好地繼承原木的優良特性。這種造林方法一般用于高品質林木的培育上,對原木材料、土壤情況都具有更高的要求。
2.5.3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指直接將已經成活的樹苗移植到需要栽種的林間土地上。這種種植方法需要重點關注運輸階段:1)在幼苗根部留有一定的土壤,并做好固定處理;2)在進行樹苗裝卸時要謹慎小心,不能將樹苗亂拋亂扔,避免根部遭到破壞;3)運輸到需要栽種的地點后,應及時進行栽種,若無法及時栽種則需要對樹苗進行合理的保存,保證樹苗的完整性和活性。使用植苗造林法能夠有效提高樹苗的成活率,成林速度也有一定的提升,但這種方法人力成本較高。
病蟲害是制約林業發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病蟲害防治一直都是營造林工作中的要點。通過合理的營造林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減少樹木病蟲害發生的概率,為林木的生長提供適宜的植物群落。1)在開展營造林工作前,需了解種植地中的雜草、病蟲害種類等,在此基礎上選擇針對性的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破壞病蟲害生存的環境和條件[5]。2)要貫徹因地制宜的種植理念,按照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抗病蟲害較強的品種,從根本上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達到提升林木存活率的目的。
火燒跡地是指森林中經火災燒毀后尚未長起新林的土地(荒山)。對于火燒跡地營造林而言,要先根據火燒跡地的具體情況確定營造林方案,對種植地的環境及氣候因素等分析后選擇合適的樹木種類進行種植。為了提高火燒跡地中林木抗病蟲害的能力,需要提升林分結構的復雜程度,在種植時可以采用混交林的種植方法,有效減少樹木發生病蟲害的概率。在選擇樹木品種時需要做到科學搭配,不能選擇在生長過程中互相干擾的樹木品種。通過營造林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火燒跡地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和穩定性。
采伐跡地指森林中經采伐后尚未長起新林的土地。一般應迅速進行更新,恢復林地,以免荒廢。開展采伐跡地的營造林工作,要先對需要造林的地點進行全面的清理,徹底鏟除種植地中已經死亡和患有病蟲害的林木、灌木等,并清理出種植區域,按照國家相關制度進行合理的處理[6]。種植地徹底清理后,對造林時需要保留樹木的類型、造林密度等進行合理的規劃,并根據種植地的生態條件、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種植品種,對種植區域進行合理的規劃,保證林木在栽種后的成活率達到預期的目標。
林業發展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是保證我國生態環境良好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做好造林營林的工作,不斷提高造林效率,做到高質量、高產量,保證合理開發,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