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守麟
(內蒙古柴河林業局,內蒙古呼倫貝爾 162682)
林業資源是生態資源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的基本特點,加強對林業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加強對林業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的重要基礎。
目前,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分別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21%和12%,森林綠化覆蓋率比世界平均水平的26.6%低10 個百分點。第九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國森林覆蓋率為22.96%,其中北京為44.77%、天津為12.07%、河北為26.78%、陜西為20.5%、內蒙古為22.1%、遼寧為39.24%。從綠化覆蓋率上看,全國多個地區占比差距大,呈現分布不均衡的現象[1]。
在社會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地區,綠色生態理念和環境保護發展情況較為良好,當地政府及相關人員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意識和理念較為先進,政府和企業也能夠更好地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活動和工作,不斷推動綠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但是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平衡性,多數經濟欠發達地區缺乏發展綠色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理念。
我國多數地區對綠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都明顯超過自然生態平衡的能力范圍,各個地區的林業資源數量逐年減少,這也對林業生態環境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居民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理念的缺失,人們一味的追求眼前的經濟效益,并沒有注重生態與社會發展之間必要的關系,過度砍伐和利用森林資源,卻沒有及時地進行樹木栽種,導致綠色資源數量減少,植樹造林工作不能有效的落實,林業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惡化,對城市的整體建設和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現階段,除了人為因素和歷史因素之外,火災因素也是導致林業資源受到破壞的主要原因,會對林業資源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森林火災的發生經常是由于人們防火意識不足導致的,從目前林業資源保護的過程來看,相關的工作人員對森林防火意識不足,沒有制定有效的防火措施,導致我國森林火災發生的概率持續增長,在森林發生火災的第一時間內,相關人員很難迅速撲滅火源,在一定程度上給國家和社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除此之外,過度砍伐的現象也是不斷發生,部分團體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過度砍伐林業資源,導致植物的種類不斷減少,甚至部分植物的種類幾乎滅絕,對自然生態的平衡造成嚴重的影響[2]。
現階段林業資源的保護,應采取更加具有目的性的方法開展相應工作,針對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制定符合當地林業資源情況的保護措施,而并非一概而論。同時,目前我國林業資源在利用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合理性,因此在保護及利用之間無法明確的進行定義,如果不能具有目的性的對林業資源進行保護,那么在保護的過程中,將會存在更為嚴重的不合理現象,進一步造成林業資源過度浪費的情況[3]。
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林業資源的保護工作也應該緊跟時代的發展,積極引進新型技術方式,優化林業資源結構,更好地促進林業結構的生態化發展。1)相關部門和企業需要對市場進行充分調研,了解并掌握地區內部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及植物生長的習性,展開多樣化的綠色資源種植活動,對林業資源結構進行完善和優化,不斷提升林業管理的基礎水平,豐富當地當綠色資源,促進林業生態環境的長久發展和進步。2)引進先進技術方式,打造新型林業發展模式,促進使資源朝向“可再生”的趨勢發展,使產業與生態發展并舉,優化林業資源發展的產業鏈條,整體增強地區林業發展核心競爭力。3)培養專業的林業人才,做好素質的提升和技能的培訓,將林業資源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共同推進林業生態化發展。
當前,林業資源整體的開發和利用仍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新時期發展背景下,應積極探索林業資源開發和利用新形勢[4],制定對林業資源整體的開發和利用的具體規劃。1)利用不同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做好資源和產業的協調布局,在第一產業開發過程中,應本著按需開發的原則,持續推進經濟林及次生林的培育,逐步縮短林木成林的生長周期,以滿足各行各業對林業資源的集中需求。第二產業發展中,通過持續的技術引進,促進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增加林業資源的循環利用率。第三產業中,注重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發展的觀念轉變,如將花卉種植與栽培作為林業旅游發展的核心,可促進林業更好地與社會發展相融合。通過新型技術作為產業融合的基石,使林業結構發展成完成的產業結構鏈條,滿足林業資源循環化發展的客觀需要。2)根據城市建筑物的情況選擇周邊植物種植的種類,對種植和砍伐的比例進行優化,在林業資源砍伐過后及時進行栽種,避免林業資源呈現匱乏的狀態。3)加強企業、政府和相關部門對綠化的認知,定期開展綠化理念的教育和講座,盡可能地降低對資源的浪費,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在林業資源保護管理過程中,林業部門和相關企業機構需要根據林業保護的實際情況和當地氣候環境的變化,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林業防火制度,嚴格按照內容條例進行林業保護防火的相關工作,加強管理制度的約束能力,進一步提升林業防火工作的實際質量。比如,在一些重要的林業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對每一位進入到森林中的人員進行檢查,禁止攜帶火源進入森林,從根本上避免火災的發生。通過這樣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林業防火工作的效率,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森林重大火災[5]。
除此之外,林區消防工作需要與相關部門進行合理的協作,在林區內部布置相關的消防器材,當林區內部發生火災時,林區管理部門及消防人員可及時就地開展消防工作。比如,在基礎消防設備配備齊全的情況下,不斷提升管理人員與消防人員的操作技術能力,更好地對林業資源進行保護。
在目前林業生態資源保護管理過程中,并沒有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對林業資源的差異性進行分析,也沒有根據資源的差異性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對策。因此,林業資源的保護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斷促進林業生態資源的保護和養護工作,將生態資源的保護全面落實。相關的部門、政府、企業和機構需要在現階段所應用的保護管理措施上進行優化和完善,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進,通過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內容,完善法律法規,針對性地對林業生態資源進行保護和管理[6]。
除此之外,需要加強林業資源保護管理制度的可行性,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開展相應的工作,確保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從各個保護環節中落實管理工作,達到相互監督和管理的基本目標。同時,部分林業的管理工作人員和部門,需要不斷轉變傳統的保護管理理念,利用符合時代要求的保護管理理論知識,進一步促進林業保護工作的發展和進步。
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不斷被重視,在落實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與當地林業資源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結合,做好相應的工作要求。通過對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不斷研究,進一步促進城市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