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圭金,賴致泉
(贛州金太陽科技林業有限公司,江西贛州 341000)
關鍵字 人工造林;森林撫育;管理技術
由于過度砍伐森林資源,對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國家也逐漸開始重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鼓勵各個地方進行人工造林,從而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林業的發展。人工造林是一項比較系統化的項目,需要合理地進行規劃,結合苗木的特點選擇比較適合的樹種,并加強撫育管理,才能夠提升人工造林的質量,保證達到良好的效果。
造林有很多好處,能夠減少水土流失的發生;其光合作用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林木的蒸騰作用有助于增加空氣中的濕度;同時林木還能夠為動物提供棲息場所,保持生態平衡。人工造林的作用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1)生態效益。通過植樹造林有助于涵養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凈化空氣、改善生態環境。2)社會效益。通過植樹造林能夠有效地調整林業結構,優化人們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促進新農村建設。3)經濟效益。木材及相關的林木產品等都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在人工造林之前需要先進行林地設計,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社會和經濟條件等各種因素綜合考慮,選擇好造林地。不同的林地設計方案也有所不同,在實際設計過程中,主要從5 個方面考慮。1)地形。人工造林最好選擇比較平坦的位置,若在山區種植,那么盡量選擇陽坡、半陽坡,確保林木可以有足夠的光照,如果林木缺乏光照,很容易影響其自身的生長,并且對后期的撫育管理產生較大影響,甚至會導致水土流失。2)土壤。人工造林地的選擇最好選擇土質松軟、土壤肥沃的地方,除了一些比較特殊的樹種外,應對土壤進行檢測,確保其中有足夠的養分和肥力,且滿足所種植林木的生長標準。3)水文。在選擇造林地的時候,還應考慮周邊是否有水源,方便后期的澆灌等,同時水源還有利于保持空氣濕度,為林木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4)植被。在選擇造林地時,除了考慮林地林木的生長外,還應考慮其他類型植被的生長,不能夠對原有林地過度破壞,否則便背離了人工造林的初衷;充分考慮林木對周邊植被的影響,并將影響最小化,保證林地周邊生態多樣化[1]。5)人為活動。人工造林不能夠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產生影響,并且在建造之前應提前進行協商,最好選擇居住密度較低的地方,從而降低人為活動對林地的影響。
林地清理主要是將林地中的垃圾、雜草、采伐后的樹枝和伐根等進行清理,在人工造林中,林地清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有助于提高林木的生長質量。以往我國在林地清理時通常使用砍山方式,對林地進行全范圍的表層清理,但是現在應改變這種方式,采取較為細致的林地清理模式,保證林地的整潔,最大程度減少其他植被對林木的影響;同時,細致的林地清理工作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確保林木的健康生長[2]。
林木品種的選擇對人工造林的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在實際選擇過程中,應從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綜合考慮。部分樹種雖然對生態環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其經濟效益較低,且種植復雜、成活率低,木材的質量比較差,沒有市場價值。同時,還有部分樹種的購買成本比較低,木材的市場價值非常高,但是對生態環境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在選擇林木品種時,應從這2 方面出發,綜合考慮樹種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然后根據當地林場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樹木品種[3]。此外,林木品種的選擇最好不要單一地選擇某一種,而應保證多樣化,通過對其進行科學配比,保持生態的平衡。
人工造林的栽植方式通常分為2 種:1)苗木營林;2)播種營林。苗木營林是直接將培育好的苗木移植到林地中,采取這樣的方式不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尤其是在水土流失、干旱、冷凍害等地區,具有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東北地區的人工造林中,比較常見的落葉松、油松等林木都是采用苗木營林方式。落葉松的種植只需要將沙棘上粘上泥漿,并剪去比較長的根須,之后便可以進行造林,整個過程所耗費的時間比較短,且操作十分方便,其成活率也比較高,我國許多地區的人工造林都會選擇這個品種。播種營林是直接將種子在林地進行播種,這樣的方式通常在比較大的造林工程中使用,且操作十分簡單。播種營林的方式雖然沒有育苗這一環節,但是對造林地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考慮土壤的養分、水分等,并且對后期的撫育管理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只有滿足種子的生長需求,才能夠確保林木的存活率[4]。
1)在我國人工造林管理中,通常使用灌溉的方式補充水分,這種方式一般在比較大的造林工程或者干旱嚴重的造林工程中使用。林地是否需要灌溉,需要結合氣候、土壤肥力、林木的生長等多方面進行考慮,根據林木的生長周期,在林木發芽前后或者速生期前需進行灌溉,以保障林木在生長期時能夠有足夠的水分。在落葉之后需要結合土壤的干濕情況確定是否需要冬灌,根據林地的氣候,北方地區的7—9 月降雨比較集中,通常不需要灌溉。林地灌溉的水量需要進行綜合考慮,根據林地的土壤情況、氣候、林木對水分的需求及林木的樹齡等確定,在灌溉時,應提前觀察天氣預報,做好天氣預測,避免在灌溉之后有大量的降雨出現,避免土壤中的水分超過林木的實際需求,造成林木根系腐爛等情況[5]。對于地勢平緩的地區,通常修渠引水,灌溉水源來自河流和水庫,干旱地區不具備這一引水條件,可以在降雨時匯集雨水;同時,灌溉的強度也需要加以重視,避免因水流過大而對土壤產生影響,破壞其中的養分、造成水土流失等。2)做好林地土壤肥力管理,施肥時需要結合林木的實際生長情況。專業人員判斷土壤肥力不足時,就需要采取措施,對林木進行施肥,確保土壤的肥力充足,滿足林木生長需求[6]。
林間管理是人工造林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做好細致的林間管理工作,才能保證林木的良好生長。1)松土。對人工造林地松土有助于破碎板結的土壤,使其更好地鎖住水分,提升土壤的通氣性,為林木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松土的深度需要結合土壤及林木生長情況,對于根系分布較淺的苗木,淺松土即可;對于根系再生力強的樹種,土壤板結且質地黏重,適當深松;對于嚴重干旱的地區可以深松。松土的工具通常是鋤、锨,若林木株行距比較整齊,可以使用小型機耕犁[7]。2)除草。林地除草主要是將一些雜草或者灌木等清除,防止與林木爭奪養分,所以應做好除草計劃,定期對林地進行雜草清除。除草通常要連根拔起,對于萌生性的草可使用割除法;在干旱炎熱季節,灌木與雜草能夠降低土層溫度,起到庇蔭的作用,避免幼苗受到日灼,所以不宜中耕除草;除草的工具除了鋤、鐮刀之外,割草機也十分實用。在林間管理中,松土和除草可以同時進行,或者根據實地情況單獨進行,對于濕潤地區雜草茂盛的幼林地,可以只除草不松土,也可以先除草后松土;對于干旱地區水分缺乏的幼林地,通常以松土為主、蓄水保墑。
人工造林難免會遭遇病蟲害問題,所以做好林地的病蟲害管理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林木的生長質量。1)相關的技術人員應了解林地病蟲害的頻發特點和原因,在病蟲害發生之前做好預防和準備工作;對于頻發區域,通過使用殺蟲劑或者藥泥等進行防治。2)加強日常的監管,對于病蟲害通常是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通過林間管理,清除林地中對病蟲害生長有利的條件,從根本上預防病蟲害的發生,提升林地的抗病蟲害能力。
霜凍災害發生于我國比較冷的地區,比如東北地區,所以在冬季做好霜凍災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對于寒冷地區的人工造林工程,除了選擇抗凍樹種之外,還應在冬季前進行修枝、澆水、培土,一定要保護好林木的根部,通過澆水輕緩低溫對林木根部的危害。由于南北方人工造林的條件不同,在實際的造林工程中應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有針對性地進行撫育管理。
人工造林對我國的生態環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做好人工造林工作、提升林木的成活率非常重要。在人工造林技術中,做好林地設計、林地清理、林木品種的選擇、林木種植等工作;在后期的林地撫育管理中,通過土壤水肥管理、林間管理、防治病蟲害和防治霜凍災害等,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保證林木的生長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