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碩,王 丹
(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大連 116026)
資源型城市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歷史貢獻巨大。但隨著城市成熟期與衰退期的到來,資源型城市謀求轉型之路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探索構建資源型城市生態形象的途徑。資源型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側重于發展重工業,城市形象建設逐漸被“資源陰影”籠罩,城市特色文化慢慢褪色。
轉化城市文化資源是延長城市生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城市的綠色生態形象是一個城市極為重要的“無形資產”,它就像一個“傳遞城市語言的媒介”,能增強市民的生活體驗感和城市文化認同感。優秀的城市形象還可以在城市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增強城市的社交力量和話語權,促進城市全面發展。良好的生態城市形象會給人們的心理和行為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對城市生態文化的認同度[1]。
國際社會往往會借助對某一個城市的深入了解,了解我國的大致情況。所以良好的城市生態形象有利于提高國家的“軟實力”,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優秀的城市生態形象更易于構建起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的平臺,從而獲得國際社會的關注[2-3]。此外,資源型城市如果能依靠獨特的綠色生態形象在國際社會打開知名度,那么在全球市場中也會贏得一席之地,從而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其吸引力。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很多短視頻平臺為城市形象的構建和傳播開辟了另一條嶄新的道路,也確實加速了城市形象的構建與傳播。很多網紅城市悄然誕生,這些城市享受了自媒體時代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自媒體是通過個人的微觀視角傳遞城市形象的一角,消除了城市形象形成過程中的復雜性,但是自媒體在傳播城市形象的過程中具有分散性,在構建與傳播城市形象的大方向上具有統一性,但是自媒體創作的隨意性與自發性,注定其傳播的城市形象具有拼圖式的碎片化[4-5]。大數據導向下的自媒體接受者往往也只能接收綠色生態形象的一部分,拼不全城市生態形象的完整原貌。
自媒體傳播下的城市形象往往會被標簽化,被標簽化的城市生態形象同樣是系統性構建綠色生態形象的阻礙。自媒體帶來的內容直觀性可以創造出最吸引眼球的熱點,這是其一大優勢。但這也表明自媒體傳播城市生態形象的縱向深度不夠,直觀化可以讓新事物的傳播迅速發酵,標簽化也可以讓城市形象更容易被人們認知,但這也只是停留在感官層面的刺激上,內在的價值觀念和精神文化往往被犧牲掉,人們越來越追逐感官上刺激,就會越來越難以達到城市情感的認知和升華。綜上所述,在城市生態形象構建與傳播的過程中,既要發揮自媒體的優勢,又要規避其帶來的不利影響[6-7]。
近年來,人們的工作方式、娛樂方式日益“現代化”,城市人群更加偏好簡單、便利的城市功能,進而也慢慢遺忘了城市傳統中那些具有城市歷史特色的儀式及習俗。在此背景下,城市歷史性的傳承紐帶變得越來越脆弱。一般來說,城市的歷史性內涵必然存在,但異質文化的滲透會使城市傳統面貌變得混雜而難以辨認[8],城市不再是一個同質的共同體,而是異質化了。因此,在塑造綠色生態形象的過程中,應該解決歷史與現代的平衡問題,使城市的面貌得以全面呈現[9]。
1)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10]。2)綜合考慮地理、資源、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因素,提取對城市發展最有利的因素。
資源型城市發展目標與城市定位相關政策的不穩定性導致綠色生態形象構建缺乏科學性規劃和政策支撐,優化政府部門在資源型城市生態形象塑造中的政策作為,是迅速優化城市生態形象的捷徑。1)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性城市生態形象建設規劃,在宏觀政策上加大對轉型產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多元化的城市形象推廣活動。2)高效整合區域資源,打造生態城市,明確運營城市形象管理的政府部門職能,鼓勵一切城市形象構建中相關利益者的活動在統一制定的政策框架下有序開展。
一部分資源型城市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城市文化是綠色生態形象的來源之一,構建好城市生態形象的同時也要更好地傳承城市的優秀文化,因此應促進城市文化資源與城市綠色生態形象的融合。城市文化升華轉變為城市生態形象,并能扎根于人民心中,是一個漫長且曲折的過程。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這些文化顯露著地域性,也彰顯著城市形象的獨特性[11-12]。
城市的生態形象可以輻射到農村,推動農村生態形象的形成。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鄉村社會生態也要山清水秀。鄉村和諧社會生態圈構建是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推動鄉村形成基于利益多樣性、利益差異性現實基礎上的利益共同體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推動鄉村在現代城市治理理念指導下持續健康發展。
良好的生態是鄉村振興的支撐點,通過將城市的生態形象輻射到農村,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改造傳統農業,以生態文明引領鄉村振興,農村的明天一定會呈現出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鄉風淳的美麗畫卷,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人人向往之地。
我國正處于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源型城市發展目標契合國家未來發展方向,資源型城市轉型任務任重道遠。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生態形象是資源型城市的獨特屬性。構建生態形象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城市建設雷同化、一般化的趨勢,推動資源型城市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