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陜西西安 710038)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由于生產方式的現代化程度不高,農業結構不盡合理,增長方式以資源消耗型為主,發展成為農業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2020 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強調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落后地區建基地、聯農戶,通過訂單農業、托管服務等方式,將原子化小農融入農業產業鏈。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充分發揮稅收的作用。
以增值稅為例,對農業生產者銷售的初級產品免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業生產者的經濟負擔。但是,增值稅屬于流轉稅、稅負轉嫁的間接稅,真正享受稅收利好的是下游的加工企業、商品流通企業、服務業乃至消費者,導致農業生產者享受的直接優惠有限[1]。
目前,針對我國農業發展的稅收優惠形式主要是免稅和優惠稅率等直接優惠,優惠政策更多體現在對農業的扶持,鼓勵效應不明顯。以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加速折舊為例,可以采用加速折舊的固定資產主要集中于產品更新換代較快、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并且集中于四大領域六大行業,并未深入至農業領域,不利于農業設備的更新,也不利于實現大規模機械化運營,阻礙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同時,對于投資抵免也主要涉及初創科技型企業,不利于涉農企業的投資增長和技術進步,也不利于農業生產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以初級農產品為例,現行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集中在農產品初始銷售環節,下游環節的優惠較少,并沒有形成對整個農產品產業鏈的全程優惠激勵機制,沒有形成從種養加、供產銷、農工商全環節的滲透激勵機制。環節的不完整,勢必導致農產品產銷的前后環節失調,無法促進農產品從初級加工到深加工的轉變,不利于傳統規模型增收向科技創新型轉變。
以農機的增值稅政策為例,目前企業所得稅對農機的生產、批發、零售方面沒有優惠,增值稅的優惠也限于農機的批發、零售環節,未涵蓋農機的生產企業。農業現代化可以概括為“四化”,即機械化、科學化、水利化和電氣化。機械化位于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位置,必將影響農業產業化的積極性。
1.4.1 增值稅方面
我國稅收政策往往只對部分農產品實施優惠,而且一般只針對特定的初級農產品。農業產品是指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和水產業生產的各種植物、動物的初級產品,而WTO 所指的農產品既包括上述初級產品,還包括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品(如葡萄酒、奶粉、食糖等)。
1.4.2 企業所得稅方面
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后,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推廣到大部分農業企業,但對花卉、飲料作物、香料作物的種植和養殖業特別規定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產業都是農業領域前景無限的陽光產業,優惠不足,勢必影響發展的動力。
1.4.3 個人所得稅方面
2019 年實施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對個人來源于農業的投資收益,稅收優惠政策依然沒有涉及,按現行政策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挫傷了投資者投資農業的積極性。
1.4.4 其他方面
近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生態旅游作為全球性的朝陽產業,在我國蓬勃發展,是推銷農業產品的重要途徑,是招商引資的好契機,有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環境。稅收優惠政策在這些方面都鮮有體現[2]。
1.4.5 稅收優惠政策執行力度欠缺
現階段已經執行的農業稅收優惠政策,因為政策宣傳不到位、優惠體系不健全、稅收管理水平不到位等諸多原因,有些優惠政策并未真正貫徹落實,極大地削弱了農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鼓勵和扶持效應。
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機械化、科學化,應針對農業機械的生產、研發出臺優惠政策,在目前的研發加計扣除政策的基礎上讓農業企業享受更多的稅收利好。目前,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所得實行“三免三減半”的政策,主要指“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公路、電力、水利”等項目,應繼續擴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稅收優惠范圍和力度。最新出臺的《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繼續實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稅收優惠政策的公告》(2019 年第67 號),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建項目納入《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能夠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稅收優惠的導向[3]。
我國農業發展的稅收優惠形式主要是免稅和優惠稅率等直接優惠,可以參照國外的稅收管理經驗,改變稅收優惠形式,對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的農產品征收增值稅,實行零稅率。按照稅法規定:納稅人銷售零稅率貨物是稅法規定具有納稅的義務,但由于規定稅率為零,納稅人無稅可納。而免稅則指國家根據政策的需要,免除納稅人繳納稅款的義務。
納稅人銷售零稅率貨物既然有納稅義務,同樣具有抵扣稅額的權利,從形式上表現為退給納稅人在各個流轉環節已繳納的稅款。而免稅則規定免除納稅人納稅的義務,同時也規定生產銷售免稅貨物不得抵扣進項稅額,即納稅人必須放棄抵扣稅款的權利。這樣調整之后,如果農業生產者銷售農產品,應繳納的增值稅是負數,則可以享受退稅政策。
目前,蔬菜和鮮活肉蛋產品在生產、批發、零售全環節免征增值稅,稅收優惠“擴圍”,是一項惠民減稅舉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菜籃子成本”。所以適當增加農產品后續運輸、保鮮、倉儲、加工方面的優惠政策,延長農業產業鏈,有助于發展規模經濟。
1)增加對休閑農業與鄉村生態旅游的集中優惠政策,扶持其健康發展,促進社會資源實現優化配置。2)加大對農業融資和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減少農業企業的后顧之憂[4]。
目前,以購進農產品為原料生產銷售液體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實行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此辦法可以有效遏制農產品抵扣憑證虛開的現象,能夠防止出現“高征低扣”的情形,但是這種稅收征管方法目前處于試行階段,需要稅務政策對產業發展做良性引導,健全扣除分類體系,提高可操作性,同時幫助納稅人提高財務管理水平[5]。
2018 年正式實施的《環境保護稅法》屬于綜合型環境稅,對農業生產(不包括規模化養殖)排放的應稅污染物暫免征稅。1)應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制度體系和多元環保投入制度體系。2)強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強化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強化秸稈地膜綜合利用。3)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征稅,并加大處罰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0 年1 月1 日起,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對于以“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從事農、林、牧、漁業、畜禽飼養項目生產的企業,享受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此稅收扶持政策有利于推動農業產業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利益聯合體。但是,受利益驅動,在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過程中也催生了大量“空殼聯合體”,營造繁榮假象,不利于農村新型產業聯合體的健康發展,更為惡劣的是催生了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法行為。針對存在的問題,稅務機關應加強稅收征管,依法清理整頓“空殼聯合體”,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嚴懲稅收違反行為。
1)對申請減免稅的程序進行簡化,真正踐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優化辦事程序,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為農業企業和農業生產者提供高效的政府服務。2)加大宣傳力度,采用多種方式宣傳稅收政策。3)加強稅務人員的農業稅收政策培訓,確保其熟知減稅降費政策,“面對面”聽取納稅人的問題,“手把手、點對點”指導,開展助力特色農業發展專項行動,為特色農業企業紓困解難,共同分享減稅紅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