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凌彩
(高臺縣紅崖子水管所,甘肅張掖 734300)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我國國民經濟整體水平,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目前,我國多數地區仍采用傳統粗放式灌溉,該方法不符合節約資源理念,且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降低了經濟效益,再加上相關用水管理體制缺乏,導致每年大量的水資源浪費。為了實現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采取科學的灌溉用水方式,相關部門應加強管理力度,結合地區特點采用相應的灌溉制度,最大程度地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各相關部門也應該相互配合,對于資源短缺地區及水資源消耗過大的地區加強農業灌溉用水管理,促進人們生活穩定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
在傳統農業灌溉當中,往往采用大面積灌溉的方式,灌溉用水占我國總用水量的70%以上,水資源嚴重浪費。為了解決水資源浪費問題,最大程度地提高農作物生產產量,要不斷優化農作物種植方法,創新種植技術及提高節約用水意識,將先進的技術手段用于農業灌溉當中,合理規劃水資源,加強水資源使用的管理力度;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強資金投入,提高農業灌溉中水資源的使用效率,確保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全面發揮出高效灌溉的作用。與此同時,將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作為我國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要求相關工作者認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在農業灌溉工作當中,明確工作目標,盡可能的將農業灌溉用水的作用完全發揮出來,并積極處理管理機制上可能存在的問題,確保我國農業產業快速發展[1]。
農業化用水管理混亂是我國農業灌溉用水管理常見的問題,水資源作為保障糧食高產的重要前提條件,加強農業灌溉用水管理力度不僅能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還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在農業灌溉過程中常存在多種問題,影響灌溉效率,具體包括以下4 點。1)農業規模過大,導致灌溉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地區仍沒有制定相應的節水灌溉管理制度,導致在灌溉作業過程中存在浪費水資源的行為。2)我國地域廣闊,每個地區的地理特點有所不同,若未根據地區特點進行灌溉,則會造成該地區水資源短缺等問題。3)大多數地區在農業灌溉過程中未開發針對性的節水灌溉模式,而已有的灌溉模式不科學,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實踐過程中沒有實用性。4)部分地區節水灌溉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受自然環境影響,部分地區常出現洪澇災害,導致出現泥石流、滑坡等,影響固定化灌溉設備的使用性能,再加上原有的農業管理工作不夠合理,最終導致農業灌溉用水效率降低。
提高灌溉管理力度,制定科學的灌溉用水管理制度,需要相關人員對復雜的節水灌溉系統進行分析,根據其特點確定該地區用水量,探究更節約用水的灌溉方式,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調整策略[2]。例如,為提高農民的節約用水意識,可通過獎懲方式,對積極采用節約用水灌溉方式的農戶給予相應的獎勵,為浪費水資源的農民講解節約用水的重要性。為提高農作物產量,可全面推廣加強灌溉用水管理制度,采取針對性的農業技術措施減少農作物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在確保農業健康生長的前提下節省更多的經濟成本。
傳統灌溉模式中通常采用直接供水的方式,此種方式往往存在弊端,不利于節能環保,且其相關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缺陷。為了避免該問題出現,應改善原有的灌溉管理理念,著重加強農業生產灌溉管理力度,盡可能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前提下節約用水[3]。此外,管理工作者還應提高農民節約用水意識,明確工作重點,避免造成水資源浪費,不利于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對水資源開發利用時要遵循相關法律制度,采取相關技術手段提高水資源開發率,優化儲備水供給,對于不規范的水資源開發行為要及時制止等。
現階段,很多人缺乏節約用水意識,相關部門及政府人員應將節約用水作為現代節約資源的目標之一,在每個地區開展節約用水的相關講座,加強節約用水灌溉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灌溉管理的重視程度,使人們明白節約使用水資源的重要性[4]。此外,相關政府部門可定期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進行介紹和推廣,使每位農業工作者盡可能地使用最先進的灌溉技術,最大程度地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土壤水、雨水及地表水都可作為灌溉用水。目前我國很多地區仍存在農業灌溉水資源缺乏的問題,因此相關地方政府應采用相關技術保護和節約水資源,除了利用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渠道防身技術及覆膜灌溉技術外,還有噴灌技術,都能起到節約用水的效果。以甘肅省為例,該地區政府應結合當地土壤特點選擇適合的灌溉技術,結合當地地理特點,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盡可能的利用周邊水資源進行灌溉。此外,相關工作者必須熟悉工作流程,并結合當地環境特點、經濟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對灌溉技術予以創新,盡可能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前提下實現節水灌溉,確保農業生產持續發展。在進行灌溉管理過程中,選擇的節水灌溉技術需要與當地農作物特點相匹配,并且根據土壤結構特點選擇相應的節水灌溉模式,其不僅能夠促進農業生產安全、健康發展,還能提高農作物產量[5]
農作物的種類不同,其需要的用水量也有所不用,為了提高農業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應結合農作物種類對布局、規模適當進行調整。通過調整農作物布局不僅能提高經濟效益,還能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此外,相關農業工作人員不僅要做好農業灌溉用水規劃和布局,還好積極開展農產品種子研發,在保證農作物產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農作物對水資源的需求,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農作物在露天環境下生長,容易導致其在生長過程很多水分沒有經過充分吸收就被太陽光照射蒸發,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為此相關農業工作人員可采取相關措施,解決無效的水分蒸發問題。地面覆蓋薄膜技術作為農業生產中常用的技術手段,常能有效降低土壤和作物中水分的無效蒸發,因此被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活動當中。在該技術手段應用的同時可通過加強水資源管理,兩者共同結合,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農業是我國解決民生問題的基礎產業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進行科學、合理的農業灌溉可在節約用水的同時,達到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目的,還能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國相關農業工作者應利用現代化技術,從源頭加強用水管理,根據每個地區不同的特點選擇相應的節水灌溉技術,滿足我國人民對農作物需求的,有效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