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彥
(大連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遼寧 大連 116012)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如果控制措施不及時污染物就會發生擴散,危及周邊地區的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生態環境,而且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污染物的潛伏期和危害相比普通環境污染要嚴重得多。因此,國家針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出臺有關的法律文件,文件要求建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機制、事故原因調查取證機制、事故責任追訴機制、事故治理和跟蹤監測機制等,最大化地將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近年來我國對環境防治工作不斷重視,環境監測防治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目前在設備、人員、體系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了我國突發性環境事故應急監測水平的提升。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是相對常規環境污染而言,常規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是指污染物在可控時間范圍內以允許的標準排放量進行排放。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是污染物在不明類型、不明數量、不明濃度、不明時間、不明方式、不明場所、未制定計劃的情況下進行排放。由于其具有的一系列特殊性,一旦發生后往往會對周圍人口和生態環境造成難以預估的危害,治理的難度也較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根據發生原因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于非人為的自然原因所導致,例如:地震、暴風雪、洪水、海嘯、龍卷風、地質塌陷等原因導致的環境污染事件;另一類是由于人為的違規違法行為所導致,例如:環保設施故障、生產設備故障、物料存儲容器爆裂導致化學品發生泄漏等。
由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以及污染物類型具有不確定性、多樣性和復雜性,導致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目前按照其發生的類型不同分為泄漏型與爆炸型;按照其污染物性狀不同分為有毒有害型、易燃易爆型、毒氣污染型、溢油污染型和放射性污染型;按照被污染對象不同分為大氣污染型、土壤污染型、水體污染型和混合污染型。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產生的嚴重危害性是指當發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后會產生大量高濃度的污染物質,這些污染物質隨著時間推移會向周邊區域擴散,對周邊區域人員身體健康、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事故發生的突發性是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尤為顯著的特點,經驗證明其發生與時間節點、氣象條件、地理位置等因素不存在明顯的關聯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呈現出很強的不確定性和難以預見性,事故的發生往往十分迅猛且非常突然,這也給應急監測、應急救援和后續治理工作造成了很大難度。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誘發原因、表現出來的形式、污染物質的種類等都具有多樣性,事故應急監測,事故發生后的應急救援、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后續治理的難度大,綜合這些原因導致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呈現出明顯的復雜性。
經驗證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其產生的污染物會長期潛伏下來并持續地對周圍區域的人口和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危害,而且持續的時間較長。要想從根本上對其治理從而徹底消除其危害,需要消耗的時間較長,消耗的成本較高,而且難度也較大。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需要環境監測工作人員按照事故應急監測規范及時地、有效地、有條不紊地對事故的相關數據信息開展應急監測,為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和開展后續治理提供可靠依據,從而將事故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但是目前我國尚未形成系統化、完善化和統一化的全國性應急監測規范,雖然我國針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頒布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技術規范》,規范要求事故發生后環境監測工作人員要按照規范要求并結合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開展應急監測工作。目前環境監測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事故應急監測工作時,雖然有《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技術規范》作為指導,但是系統化、完善化和統一化的全國性應急監測規范尚未形成,環境監測工作人員主要以平常環境監測工作中所積累總結的工作經驗作為應急監測的依據,這些經驗的科學性、規范性、系統性都不強,不能對應急監測作出準確的指導。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開展需要配備相應的通信設備、現場應急監測儀器設備、樣品采集工具、樣品保存設備、現場分析監測儀器設備、人員防護用品、交通運輸工具等,這些硬件設施的配置和人員成本會產生大量的經費消耗。此外,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需要具備很高的時效性才能有效防止事故態勢的進一步加劇,這就要求所有應急監測硬件設施和人員一直處于良好的準備狀態,這就需要做好儀器、設備、工具、器材的日常管理、維護保養和更新升級工作,也要做好應急監測工作人員的日常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這些準備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保障,只有以穩定可靠的資金經費作為保障才能確保應急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然而目前我國給予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資金支持非常有限,尤其是給予地市級和區縣級應急監測部門的經費支持更為缺乏。
科技的快速發展推動著應急監測設備儀器快速發展,當今社會下,高度自動化、功能完善化、種類齊全、微型小巧、便于攜帶、操作便捷、高效精準、保養維護要求高、快速更迭等已經成為應急監測設備儀器發展的主流趨勢,只有應急監測設備儀器的性能足夠先進才能在應急監測工作中快速準確地分析出事故中污染物質的相關數據信息,從而為制定應急救援方案和采取事故后續治理措施提供依據。然而目前我國的環境應急監測設備儀器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只有經濟相對發達的重點地區的環境應急監測設備儀器進行了更新,大部分地市級和區縣級城市受到經濟條件限制環境應急監測設備儀器無法得到及時更新,導致我國環境應急監測設備儀器的性能整體較低。
專業性強和責任重大是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突出特點,要求工作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豐富的環境應急監測實踐經驗,過硬的心理素質,還要求工作人員具備優良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意識。為保證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就需要建立起專業化的環境應急監測隊伍。目前我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人員主要由其他崗位的環境檢測工作人員、質量檢測工作人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臨時兼任,這樣的應急監測隊伍不具備扎實的應急監測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過硬的心理素質以及優良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意識,相關的實踐經驗也缺乏,平時也沒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監測方面的專業技能和心理素質培訓。由于缺乏專業化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隊伍,導致監測工作人員在開展應急監測的過程中無法做到高效準確的監測,監測結果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也無法保障。
各地區環保部門應當了解和掌握當地危險源的分布情況,并根據當地危險源統計情況建立相對完善的危險源檔案,對當地危險源的數量、種類、規模、位置分布等信息詳細記錄,為建立應急監測預警體系以及制定應急救援和后續治理方案打好基礎。應急監測預警體系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防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各地區環保部門要重視應急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設,增設應急處理系統。例如:通過在工廠和生產基地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危險源周圍,布置相應數量的工作人員和自動化感應設備來建立應急監測預警系統,當有突發性環境事故發生時,應急監測預警系統便可以及時將預警信息發送給有關部門,以便有關部門及時掌握事故的位置、規模、類型等信息,相關部門便可以根據掌握的事故信息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方案,組織附近人員撤離疏散并組織開展應急監測、應急救援及后續治理工作。
當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要求應急監測工作人員迅速趕赴事故現場,根據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應急監測方案并開展實時動態的應急監測工作,因此,建立起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優良的專業化應急監測隊伍是順利開展事故應急監測的重要保障。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優良的專業化應急監測隊伍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嚴格把握人員進入門檻,聘請環境應急監測專業人才進入環境應急監測崗位,并聘請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專家來建立環境應急監測專家庫,定期對專家庫進行確認和更新。其次,加強崗位人員環境應急監測專業知識技能和心理素質培訓,通過系統化的環境應急監測專業知識技能培訓,使得應急監測工作人員能夠全面掌握的專業化應急監測能力、各類風險特性的判斷識別能力以及必要的人身防護知識。再次,重視典型案例的教育作用,從突發性環境污染應急監測工作中和環境應急監測領域中篩選出一批典型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案例,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讓應急監測工作人員吸取相關經驗和技巧從而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最后,加強應急監測日常演練,通過演練幫助應急監測工作人員熟悉應急監測相關技術和技能并積累實踐經驗,也能提升應急監測工作人員的心理素質和思想覺悟,以便事故發生后有條不紊地展開應急監測工作。
環境監測設備儀器是開展應急監測的基礎性保障,因此,為了應急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加強應急監測設備儀器的建設。首先,加大對先進性應急監測設備儀器采購的資金支持,購置科學先進的監測設備儀器,引進自動化程度高、易于操作、便于攜帶、可現場檢測的應急監測設備儀器,淘汰老舊監測設備儀器,對現有的應急監測設備儀器進行性能擴展和升級;其次,加強應急監測設備儀器的日常管理與維護保養,制定完善可行的應急監測設備儀器日常管理與維護保養制度,把應急監測設備儀器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保養工作交由專人負責,做好監測設備儀器的使用登記,定期做好應急監測設備儀器的維護保養,確保應急監測設備儀器日常管理與維護保養制度嚴格落實,保證應急監測設備儀器一直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
各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應做好管轄地區內工廠、企業和生產基地的環境風險源的排查和登記工作,以此來掌握轄區內環境風險源的分布情況,對重大的環境風險源進行標記并重點進行日常巡查。同時,檢查工廠、企業和生產基地有無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和環評要求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檢查污染處理設施的運行情況和排污情況,通過排查工作及時地發現工廠、企業和生產基地在日常運行中潛在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隱患,并責令其進行完善整改,從源頭上杜絕事故的發生,從而達到減少事故發生的目的。各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通過對轄區內環境風險源的排查和分析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日常巡查,另外,在排查工作的基礎上能夠對轄區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誘因、位置、類型、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分析預判,進而通過推演能夠得到事故發生后事故發展態勢和污染物擴散趨勢,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事故應急監測預警系統的建立以及事故應急救援方案的制定。
當今社會各行各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社會結構變得非常復雜,環境污染問題也變得日益嚴峻,環境污染源的數量和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頻率居高不下,各類環境污染隱患普遍存在,其中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就是一類具有嚴重危害性的環境污染事件。相比常規環境污染而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和造成的危害都難以預見,一旦發生往往來勢洶洶而且防治的難度很大,污染源的種類也更為復雜,應急處理反應時間短,危害性高且持續時間久,其后續治理難度高,如果預防措施不到位,應急處理措施不及時,很容易引起連帶事故。由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積極開展應急監測并配合應急救援和后續治理工作是防治工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