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杰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維都林場,廣西 來賓 546100)
桉樹(Eucalyptus robusta Smith)也被稱為尤加利樹,原產地主要在澳洲大陸,19世紀后,被世界各地引種和栽培,不僅有效改善了種植地的生態環境,同時還能為種植者帶來良好的林業生產價值和巨大的經濟效益,而桉樹生態、經濟和藥用價值的發揮與其栽培質量密切相關,然而,從我國當前的速生桉樹栽培現狀來看,由于不少栽培人員對速生桉樹栽培技術掌握不足,導致速生桉樹栽培的質量并不高,基于此,本文特總結了速生桉樹的栽培技術及其病蟲害防治相關問題。
為給速生桉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種植前,栽培人員應做好林地選擇工作,選地過程中,可從土壤、光照與水分、交通區位等方面進行考慮。在土壤方面,盡可能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紅壤或磚紅壤、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種植,可促進桉樹健康生長;在光照與水分方面,盡可能選擇光照充足、地勢平坦、坡度低于35o的區域種植桉樹,并且,還需確保種植區域內具有良好的水源灌溉系統,原因為水分管理對桉樹生長具有直接的影響;在交通區位方面,為便于桉樹苗木運輸和栽培,栽培人員還需盡可能選擇交通便利的地區作為速生桉樹種植林地。
為促進桉樹達到速生豐產的種植效果,種植前,栽培人員還需做好林地的整地工作,整地過程中,可根據種植地的地形環境選擇合適的整地方式進行整地,如選擇的種植地坡度低于25o,可采用水平溝整地方式進行整地,若選擇的種植地坡度超過25o,可采用穴狀整地方式進行整地,對于坡度低于15o的地區采用機耕全墾方式整地,完成機耕后,進行拉線定坑作業,規格一般為30 cm×30 cm×30 cm,對于坡度高于15o且水土流失嚴重、較陡峭的地區采用人工挖坑方式整地,整地后,同樣需進行拉線定坑作業,規格一般為上邊60 cm×40 cm,底邊50 cm×35 cm,深度40 cm。整地過程中,應以人工整地為主,雖然人工整地需耗費較長的時間,但是,其能有效改善種植地土壤狀況,從而能為桉樹苗木快速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完成整地后,栽培人員還需備耕工作,即在桉樹樹苗種植前14-28d,做好挖穴地放肥和回坑工作,常用的底肥有尿素、鈣鎂磷、農家肥等,放入底肥后,回填1/3表土,然后,每穴施加500 g鈣鎂磷肥和200g復合肥作為基肥,若種植地區經常發生缺素癥,還需施加適量的微量元素和硼砂,將這些肥料均勻施撒在坑穴內,并對其進行攪拌,使其與坑穴內的土壤混合均勻。
苗木選擇合理與否與桉樹生長質量密切相關,且合理選擇桉樹苗木還能縮短桉樹生長周期,提高桉樹產量,選擇苗木過程中,栽培人員應根據種植地的氣候、地形、年均降雨量、年平均氣候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苗木。如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以山地、丘陵和平原為主,年均降雨量約為1200mm,年平均氣溫約為23℃,根據這些條件,就可選擇廣林GU-9 號、DH32-26等苗木品種進行種植。另外,在選擇苗木過程中,栽培人員還需仔細了解、觀察或測量苗木的樹冠、根系、外形、苗高、苗齡等情況,盡可能選擇根系發達、外形飽滿、頂芽明顯、苗干通直健壯、葉片超出5片/株、苗高約為20cm、地徑超過0.15cm、苗齡超過42 d,且抗逆性強、高產純種的桉樹術苗進行種植。
為保證幼苗成活率,栽培人員應合理選擇幼苗種植時間,一般選擇3-5月種植,該時期溫度適宜,天氣多陰雨,而桉樹喜水,因此,該時期種植有助于其健康生長。種植過程中,先擺正下苗,再將苗木正點垂直放入地坑,再在坑內填入回土并踏實,然后,將一層松土覆蓋在坑上方,使其形成反坡形或蝶形,這樣有助于苗木儲水。種植過程中,栽培人員還需根據種植地土質情況和苗木徑材情況等合理控制種植密度。如在中等土質中栽培中徑材苗木,種植密度應控制為1900株/hm2,行距與株距設計為4.0m×1.2 m或4.0m×1.5m。在較好土質中栽培大徑材苗木,種植密度應控制為1300株/hm2,行距與株距設計為2.0 m×4.0m。在沙質土、濱海臺地等地區種植桉樹苗木時,將種植密度控制為2700株/hm2,行距與株距設計為3.0 m×1.5m或2.5 m×2.0m。
速生桉樹生長對肥料需求較大,因此,完成苗木種植后,栽培人員應嚴格做好苗木的施肥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據桉樹各個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給其施撒不同種類和劑量的肥料,桉樹幼苗一般只需撒施氮磷鉀肥,隨著桉樹生長周期的增加,則需加施含鋅、硼、銅等微量元素的桉樹肥料,才能促進桉樹健康、快速地生長。施肥過程中,栽培人員應盡可能避免肥料沾染桉樹根部,以免其出現燒根現象,從而造成樹苗生長不良或死亡。
完成苗木種植后,栽培人員還需做好苗木撫育管理,主要包含幼林撫育管理和撫育管理。(1)幼林撫育管理。一般在7-8月開展幼林撫育管理,主要是對幼林進行除草、松土、追肥等撫育管理。栽培人員需做好幼苗附近70cm范圍內的松土、除草等工作,以避免雜草吸收大量養分,而導致桉樹樹苗營養不良,從而對其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并在苗木上坡向挖設深度為10cm的半狀淺溝,以確保具有充足的水分支持幼苗生長。完成上述工作后,可按照260 g/株的用量給幼苗追施復合肥,或按照100g尿素+250g桉樹專用肥/株的用量給幼苗追肥。(2)撫育管理。撫育管理工作開展時間多為次年3-4月,栽培人員需做好幼苗附近90cm范圍內的松土、除草等工作,并在苗木株間進行挖溝追肥處理。每株施撒450g國產復合肥加70g尿素,也可每株施撒350g進口復合肥,第3年再次進行上述相同的撫育管理工作。種植后第4年,進行一次挖溝追肥作業,種植后第5-6年,進行一次輪伐作業。
速生桉樹的常見蟲害有桉樹尺蠖、白蟻、油桐尺蠖、癭姬小蜂、大蟋蟀等,常見病害主要有枯梢病、青枯病、紫斑病等,下面是各類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2.1.1 桉樹尺蠖防治
桉樹尺蠖會啃食桉樹樹葉,嚴重時會導致桉樹全部的樹葉枯萎,從而會對桉樹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為防治這一蟲害,栽培人員可采用人工防治或藥物防治等方法進行防治。人工防治主要是利用桉樹尺蠖成蟲習慣棲息在高大樹木上這一特性,在成蟲期,采用人工方式對高大樹木上桉樹尺蠖卵塊集中的位置進行撲打或采用人工挖蛹方式將各帶蛹挖出,也可在成蟲盛發期結束后刮除卵塊。對于桉樹尺蠖蟲害嚴重區域,栽培人員還需采用藥物防治,一般采用滅幼脲Ⅲ號600倍液進行滅蟲,用藥一天后,可促進桉樹尺蠖中毒,用藥14天內可將90%以上的幼蟲滅除。
2.1.2 白蟻防治
白蟻對桉樹幼苗、根系、樹干、樹皮等均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如白蟻啃食桉樹幼苗的根莖,易導致幼苗枯萎、死亡,從而會降低幼苗成活率。因此,就需要栽培人員積極探尋有效方案對這一蟲害進行防治。為預防白蟻的發生,在種植苗木前,可將苗木浸泡在專用螞蟻藥中2天,并在種植過程中,對幼苗根部澆灑藥液。造林后,若發生白蟻蟲害,則可采用用量為30包/667m2的滅蟻靈誘劑以“品”字形埋設在造林整體環境中,這樣可大量集中滅除白蟻。
2.1.3 油桐尺蠖防治
油桐尺蠖是一種食葉性害蟲,主要以葉苞內的葉肉為食,從而可對桉樹苗木生長產生嚴重不良影響。且該蟲害發生后存在易爆發性的特點,易導致整個桉樹林擴散成災。因此,就需要栽培人員采取有效方法對其進行防治,常用的方法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采用物理防治,可在幼蟲化蛹前,在樹干周圍鋪設薄膜,引誘其化蛹,然后將其殺滅。也可根據成蟲多棲息于高大樹木及受驚后有落地假死習性,在各代成蟲期于清晨進行人工撲打。采用生物防治,即在于第一代幼蟲1~2齡高峰期,給桉樹林施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施用量為2500億/km2,可殺滅80%的幼蟲。采用化學防治時,主要是在幼蟲盛發前,給桉樹施50%殺螟硫磷乳油500倍稀釋液、20%克螨蟲乳油1000倍稀釋液、90%敵百蟲晶體1000倍稀釋液中任一藥劑進行防治。
2.1.4 癭姬小蜂防治
癭姬小蜂可對桉樹苗木及幼林產生嚴重的危害,其主要是在桉樹主脈、樹枝、葉片、葉柄上形成蟲癭,從而導致枝梢枯死、苗木倒伏、植株矮化、落葉等,不僅會影響桉樹健康生長,還會顯著降低受害林分林木產量。且該蟲害還具有較強的擴散能力和較廣的傳播途徑,急需探尋有效技術對其進行防治。如桉樹枝癭姬小蜂源產地澳大利亞和以色列引入天敵這一生物技術對其進行防治,也可對可能感染桉樹枝癭姬小蜂而尚未表現出蟲癭的桉樹用吡蟲啉、蟲線清和其它內吸殺菌劑、殺蟲劑復配等進行包扎這一化學技術進行防治。
2.15 大蟋蟀防治
大蟋蟀幼蟲和成蟲均可啃食或咬斷桉樹幼苗莖基,從而導致速生桉樹種植缺苗。為防治這一病害,栽培人員可根據大蟋蟀3月后成蟲開始活動,且喜夜間20:00-21:00活動的習性,采用毒餌防治法對其進行防治。也即將米糠炒香冷卻后,與 90%晶體敵百蟲按照50∶1的比例混合攪拌,然后,捏成團狀態,于悶熱、沒有風的傍晚堆放在大蟋蟀常出沒的區域對其進行毒餌。
2.2.1 枯梢病
速生桉樹枯梢病主要是因苗木種植前未徹底消毒、長期低溫等因素所致。為防治這一病害問題,栽培人員應盡可能選擇土層深厚、降水量豐沛的地區種植桉樹苗木,且盡可能選擇抗逆性無性系種苗進行種植,以促進樹苗的抗逆性提高,從而降低其病害發生概率。為預防枯梢病的發生,在種植過程中,栽培人員可將15g硼砂基肥加入到每穴中,若種植地區桉樹樹苗已發生枯梢病,也可給每株樹苗施加12g硼砂,這樣能有效消除枯梢病或減輕枯梢病的危害程度。
2.2.2 青枯病
速生桉樹青枯病的發病高峰期為夏季和秋季。發生該病害問題后,不僅會切斷桉樹植株,導致切斷處流出淺乳白色液體,還會導致苗木根部和木質部出現壞死、產生臭味等情況。為防治這一病害,栽培人員需避免在馬鈴薯、木麻黃、煙草、花生等極易攜帶青枯病桿菌林地種植桉樹,也不可在前茬種植農作物的土地上進行桉樹育苗或種植。并且,還需密切關注桉樹病害動態變化,若發現桉樹出現青枯病,在發病初期可對發病部位噴施農用鏈霉素600倍液,若病害面積較大,需及時將病害植株拔除和燒毀,并在樹穴中施撒適量的石灰進行消毒處理。
2.2.3 紫斑病
紫斑病主要是危害速生桉樹的葉片,可導致桉樹葉片出現落葉、枯梢等現象,從而也會影響桉樹的健康生長。為防治這一病害,栽培人員應在春季與夏季加強桉樹幼苗的追肥工作,發現桉樹發生紫斑病后,需及時去除病葉和病枝,并對其進行集中銷毀。若病害面積較大,則需對發生紫斑病的區域及周邊采用1:1000托布津藥液或1:150波爾多液進行防治。
桉樹是桃金娘科桉屬植物的統稱,該樹種具有樹形高大、適應性較強、生長速度快、利用價值高等特點。不僅能有效改善或保護林地生態環境,還能為各項工業生產提供豐富的原材料,從而備受種植人員青睞。但是,不少栽培人員對速生桉樹栽培技術掌握不足,導致速生桉樹栽培質量并不高。因此,筆者根據自身既往種植經驗總結了幾點速生桉樹的栽培技術及其病蟲害防治方法。在栽培過程中,主要是合理選擇林地、整地、選擇苗木、控制苗木種植時間和密度、施肥、撫育管理等,另外,桉樹尺蠖、白蟻、油桐尺蠖、癭姬小蜂、大蟋蟀、枯梢病、青枯病、紫斑病等病蟲害問題也會對桉樹健康生長造成諸多的不良影響。因此,還需要栽培人員積極探尋有效的方法對這些病蟲害進行防治,才能促進速生桉樹安全、穩定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