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云 , 王更鵬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9)
自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問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鄉村旅游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大動力,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張志雄(2018)提出了包括開發旅游衍生產品、重視線上營銷、完善基礎配套建設、打造個性化品牌、進行結構調整和重視游客旅游體驗等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對策[1]。謝珈等(2019)以我國鄉村文化旅游發展現狀和問題為基礎,找到了可以使鄉村文旅快速有效發展的必備條件,并從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注重對鄉村文化的挖掘、創新鄉村文化產品和充分發揮政府決策四個方面闡述了實現鄉村文旅快速有效發展的方法[2]。鄧小海和肖洪磊(2020)針對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質量低、效益差等問題提出了轉換鄉村旅游發展動能和方式、優化發展政策,促進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3]。
本文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進行研究,首先將鄉村旅游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改善鄉村產業結構、提高鄉村居民收入、改善鄉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述,同時對鄉村旅游中存在的人力資源缺乏、鄉村旅游同質化、品牌效應低、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以期為早日實現鄉村振興而添磚加瓦。
鄉村文化是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的沉淀,具備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但隨著鄉村的現代化發展,鄉村文化逐步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鄉村文化的傳承遭遇了極大的沖擊,導致鄉村文化的未來傳承充滿了未知與危機。但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慢慢被遺忘的鄉村文化被發掘利用,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新內涵并得以傳承。同時鄉村旅游的發展也增強了人們對鄉村文化的愛護觀念,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珍貴性,促進優秀鄉村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在中國的廣大鄉村中自古以來農業都占據主導產業地位,但隨著鄉村旅游的出現和發展,鄉村的產業結構得到了調整和改善。通過充分挖掘鄉村現有的可利用資源,發展附加利潤值高的鄉村旅游,在減少農民勞動力付出的同時還延長了鄉村農業生產鏈,改善了鄉村傳統的單一產業形式,帶動了鄉村運輸業、食宿行業和其他服務行業的共同發展,進一步優化了鄉村產業結構的布局。
長期以來,傳統農民通過種植農作物、外出務工等方式來維持家庭收入,導致鄉村居民收入來源單一。隨著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其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顯著,同時在旅游上的支出也越來越多,為鄉村旅游的發展營造了一個有利的環境,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伴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服務崗位增多,從而使得鄉村居民就業率得到了提高,鄉村居民的收入來源形式也隨著就業崗位的增多而增多,且勞動附加利潤逐漸增多,進而提高了鄉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基礎,發展鄉村旅游應當依托于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發展鄉村旅游對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把鄉村變為景區,家園變為花園,讓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政府需要出臺相應政策加強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和維護,在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中使之更加有利于鄉村旅游。并且景區各部門應積極引導、監督游客做到文明旅游。在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自城鄉分化以來,農村與城市產生了較大差距,鄉村人口資源流失十分嚴重。在2020年8月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農村發展形勢在“十四五”期間呈現新的特點,預計到2025年,中國會有0.8億人口進入城鎮,鄉村就業人口占比下降到20%左右,鄉村就業人口會持續流失。伴隨著鄉村就業人口的流失,發展鄉村旅游所需的服務業人力資源會出現匱乏的現象,難以支撐鄉村旅游進一步的發展。
鄉村旅游發展思路和發展理念趨同現象普遍存在,而且農村旅游缺少個性化,沒有太多特色,使得旅游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4]。在鄉村旅游發展建設上,不管是旅游內容,還是經營模式都極度相似,往往是照搬已有的爆紅旅游模式,沒有充分考慮鄉村的條件是否適合,沒有充分挖掘利用自己獨特資源,使得鄉村旅游毫無特色,難以吸引游客的目光。
在各個旅游景區發展過程中,多數景區難以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從而出現很多旅游景區知名度低的現象。在鄉村旅游行業中也同樣存在著旅游資源發展程度低、景點建設依舊處于較低層次、核心競爭力弱等問題,這也使得多數地區鄉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低。與此同時,鄉村旅游還存在宣傳途徑單一、宣傳方式少、缺少宣傳點、自身建設不足等問題,難以形成知名度。
鄉村旅游尚未形成完善的鏈條和區塊服務,旅游過于分散和獨立,不能充分滿足旅客的所有需求,難以做到服務系統化。傳統的旅游服務往往只包含基礎的相關景區服務,這些雖然可以滿足人民大眾的普通需求,但是難以形成針對游客個性化的服務,不能做到服務專業化、組織化,難以滿足游客所需的更高的旅游體驗。
旅游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正在朝著數字化、智慧化的方向轉變。隨著智慧旅游的不斷發展,其相對于傳統旅游的優勢正在日益顯現。相對于各大著名景區的智慧化旅游服務,鄉村旅游的智慧化應用程度極低,且缺乏可支撐鄉村旅游智慧化的服務平臺,同時眾多零散分布的小型鄉村旅游景點自身也缺乏構建智慧化旅游的能力,從而造成智慧化旅游是鄉村旅游的一項缺陷。
擁有人才是發展的前提,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旅游,要努力吸引并留住旅游服務業人才,為鄉村旅游行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讓旅游服務人才看到鄉村旅游穩定且良好發展前景。同時,還要不斷完善農村的基礎建設,統籌兼顧鄉村各個方面,實現鄉村各行各業全面發展,逐步縮小鄉村和城市之間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生活質量等各方面的差距,提高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在良性循環中改善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鄉村旅游的創建和發展不能僅僅照搬現有的成功模式,各地區應該充分挖掘現有獨特資源來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旅游??梢詮泥l村民俗文化、鄉村風景、生態休閑、文化教育價值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不同地區形成不同的特色,使景區朝著歷史文化獨特性、風景獨特化、美食獨特化等方面發展,以此增強景區的個性化特色,提高當地鄉村旅游服務的自身價值和核心競爭力。
可以通過構建鄉村旅游品牌形象、強化品牌體驗、加強建設品牌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多元化宣傳,建立品牌效應[5]??梢酝ㄟ^“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要素的有機結合構建鄉村旅游立體、豐滿的品牌形象。通過吸引游客體驗免費鄉村特色項目等途徑,展現鄉村獨有的風采,提高吸引力。加強鄉村設施建設,提高技術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發展,增強保障機制。同時,建設鄉村旅游立體化品牌,還需要結合鄉村資源、地域條件、區域經濟等條件系統化的制定戰略。
首先,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應當依托于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技術進行科學預判,應對不同的客戶需求和突發情況,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為游客提供良好精準的系統化服務。在完善自己服務的同時,要與其他鄉村旅游區建立旅游服務鏈,與其他鄉村旅游地區相互結合,建立四通八達的鄉村旅游關系網。
可以通過加強智慧鄉村旅游建設的頂層設計、構建面向游客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智慧網絡營銷系統等方面發展現代化智慧鄉村旅游[6]??梢酝ㄟ^普及電子地圖、語音導覽、3D景區影像等方式構建面向全體游客的全方位、智能化的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收集游客旅游時所產生的大數據,并進行整理和分析,精準獲得游客旅游愛好點、消費偏好等。同時利用互聯網搭建數字旅游云平臺,使游客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云旅游、云購物等,從而全方位實現客戶需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是促進鄉村更好更快發展的有力保障,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有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但鄉村旅游存在著人才不足、鄉村旅游同質化嚴重、品牌效應低、服務組織化低、旅游智慧化程度低等問題,因此,需要吸引人才、提高品牌效應,同時發展具有個性化特色和完善服務體系的智慧化鄉村旅游。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完善從而推動鄉村的進一步發展,以期早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