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珂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發布。該文件明確提出農村電商問題,就補短板上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文件規定,需要擴大農村市場,使得農村的電子商務覆蓋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鄉村物流服務網絡能夠得到全面覆蓋。該文件還提到要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如電子商務、醫院看護以及家政服務等,建設區域性勞務品牌。
所謂農村電商實際上指的是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如移動端、電腦以及互聯網等,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或者農民在互聯網支付、銷售以及宣傳農產品提供重要的平臺。對于傳統商務而言,電商對其產生很大的沖擊力量,電商對于農產品的銷售、加工以及生產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國現階段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如下。
因為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電商也取得一定的發展成績,而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山區,電商處于剛起步階段。因為地處僻遠的山區,網絡覆蓋率低,農民缺乏電商知識,進而對農村電商普及形成很大的阻礙[1]。對于電子商務來說,主要集中于大中型城市,盡管最近幾年也出現了“淘寶村”,但是電商想要在我國農村發展起來還面臨很大的困難。
盡管現在也建立了很多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網站,但是現在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比較匱乏,致使互聯網和農民之間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障礙,很多農民沒有辦法參與電子商務。此外,我國農村地區人口比較多,各個地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導致農村電商發展面臨很多問題。所以,發展農村電商應該和地域特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促使農村電商能夠實現快速發展。
現在,商品主要采用互聯網進行推廣,節約了物力和人力成本。此外,使得宣傳范圍得到大規模拓展,促使農產品能夠在縣城得到暢銷,進而能夠入駐到全國各個大中小城市,不僅使得農產品的宣傳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還使其銷量得到明顯提升。
對于農村電商發展來說,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業從業者擁有的電子商務知識很少,農村電商人才非常匱乏。農村基礎設施不健全,相比較城市基礎設施來說,存在很大的差距,吸引優秀人才前來就業面臨很大的難度[2]。另外,城市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很多年輕人都選擇進城務工,農村剩余人口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在培養農產品電商人才方面,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基本沒有農村電商實踐經驗,所了解到的電商知識大多來源于教材,但是這些和農村電商的實際運營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高職院校的電商畢業生大多都留在了城市工作,所以想要農村電商得到快速發展,培養專業的農村電商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具備創業創新思維的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帶領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業電商中[3]。因此,對目前各高職院校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模式要求越來越嚴格。
電子商務屬于跨學科專業,不管是從實踐研究的角度來說,還是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來說,培養電子商務人才還處于探索時期,在培養人才方面還需要進行不斷完善和創新。就培養農產品電商人才來說,最關鍵的還是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然而,對于現在的高職院校電商專業培養人才現狀而言,教師對于理論方面比較重視,但是不重視實踐,教師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傳統的項目教學法,沒有從企業實際工作中提取項目,而是根據教材開展項目教學。因為受到經費問題的影響,很多學校的電子商務實驗室系統很難實現快速升級,且在操作方面不是很熟悉,進而產生浪費資源的現象。盡管很多學校和有關企業之間達成合作關系,但是由于電子商務企業中很多都是中小企業,在培養人才方面水平不是很高,學生實踐機會也比較少。
2019年,國務院發布《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第一次提出“1+X”證書制度,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積極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取得學歷證書,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1+X”證書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自身能力和整體技能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幫助學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學校要實現“課證融通”,不但要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還需要讓學生通過努力取得相關證書,制定科學的、合理的農產品電商特色課程體系,可以把課程內容和職業培訓內容結合在一起,把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規定的培訓內容進一步轉化為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促使教學內容能夠和企業實際生產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X”職業證書,結合崗位模塊展開技能培訓活動,能夠實現資源轉換。在設置課程和提升技能水平方面,與企業行業的用人需求相結合,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對課程結構給出明確的規定,對課程序列做出合理的安排。支持學生在取得學業證書的同時也努力拿到其他類型的職業技能水平證書,促使學生專業技術技能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高職院校對于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可以邀請專家和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結合學生的職業規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專業型電商學生,根據農產品電商人才的要求有針對性培養專業型人才。結合長期職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方向,制定科學的、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對課程設置做出合理的調整,進而能夠使得學生實現畢業即就業。
電子商務企業中,中小型民營企業占據的比例超過60%。這些企業的生產技術相對來說比較落后,且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致使這類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一定的融資難題,且勞動力短缺現象非常明顯[4]。盡管這些企業也想大力培養人才,但是由于自身的實力有限,在培養人才方面面臨的困難不少。盡管企業沒有辦法直接培養所需的人才,但是能夠給高職院校提供人才培養方面的建議,促使高職院校能夠與崗位人才需求相結合,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
高職院校要與農產品電商綜合職業能力要求相結合,在校內創建實訓場地,在校外建設校企合作實踐基地,與企業的實際工作狀況相結合,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將企業真實商業項目引入到校內,通過在校內展開實訓,使得項目具備較高的可操性,促使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能夠得到顯著提升,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電商運營專項技能。與農產品電商運營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工作技能要求相結合,對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劃分,大體上能夠分成兩個等級,一是基礎實訓基地,二是實戰實訓基地。
基礎實訓基地為開展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提供重要場地,如《移動電商》《電子商務基礎》等等,通過開設相關實訓項目,如移動電子商務以及電子商務等項目,促使學生能夠對電商業務流程以及電商的概念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使得學生能夠有效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技能和知識,了解網絡營銷概念。
實戰實訓基地為客服綜合實訓、網店運營等課程提供實訓和教學場地。實訓室以客服專員、市場營銷專員以及網店專員等崗位的知識技能要求為重要導向,組織學生參與仿真企業崗位實訓項目訓練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在項目實踐中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擁有農產品電商從業人員的基本素養,為畢業后就業做好準備工作,以便今后更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
此外,高職院校需要和農產品電商企業之間展開密切的合作,建設產教融合的校外實踐基地。校外實踐基地能夠為學生實踐提供更多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有機會下到企業一線,能夠在企業人員的指導下,獨立解決在企業實踐中面臨的問題,使得學生能夠提前了解工作過程,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通過實踐活動能夠極大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崗位認知能力。
對于教育模式而言,學習成果的評估對其產生很大的作用。建立在農產品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的評價體系是加強過程性考核的一種重要體現,需要針對學生開展實踐技能考核,建立第三方評價體系,健全評價反饋機制,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促使其學習效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1)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為制定農產品電商運營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出謀劃策,建立教學質量評價委員會,學校和企業一起參與監督和評價過程,其內容包含學生學習質量、教學組織管理質量以及學校專業建設質量等。
2)企業和學校共同合作,建立評價小組,組織人才培訓評價活動。評價成員包括企業講師、學校項目負責人以及專業教師等等;評價方式使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結合的方式,展開企業人員參評和學員自評等;評價內容包含學員在工作崗位中需要具備的表達能力、專業知識等,以及在工作環境中需要完成的工作內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