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應德
(迭部縣農牧業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站,甘肅甘南州 747400)
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村經濟在發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有關部門重視起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有效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營造出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配合充足的資金以及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縱觀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歷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時期,農村經濟也應符合新常態經濟的發展特點,需要適應市場變化,促進經營方式的多樣化。目前,農村經濟發展主要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和家庭農場、合作組織等經營方式為主,這些經營方式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農村經濟發展形式。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幫助也十分明顯。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有效的提高農產品商品率,提高土地利用率。自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農村科技發展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力也不斷提高,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解決了國民糧食問題。
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使工業經濟開始逐步發展,而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經濟一直以種植業為主,工業現代化發展方面與城市相比自然是無法相提并論的。再加上農民文化水平的影響,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工業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另外,由于農村基礎條件落后,農民的意識覺悟差,從而導致我國廣大農村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處于落后階段,因此,農村工業經濟的發展存在諸多障礙,提高農村工業化經濟發展水平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既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和相應的政策,又要在現有經濟體制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模式,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
我國部分地區的經濟水平過于落后,在農田水利等設施建設過程中過于落后,對于農業水利灌溉工作也造成了比較的影響。部分地區的農田水利設施還存在有更新緩慢以及年久失修的問題,影響到農田灌溉效果。因為農作物的耕種機械化水平比較低,對農業規模化生產的開展造成比較大的阻礙,影響到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就道路建設設施進行分析,農村地區跟城市地區還存在有較大的差異性,部分農村地區的道路狀況比較差,也沒有做好道路的排水系統,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具體需求。
由于當前我國農村普遍采用的是土地承包責任制的農村經濟管理模式,所以不利于我國農村土地規范化管理,造成廣大農村土地嚴重分散,這對我國農村土地的綜合管理帶來了不利影響。故此,要想徹底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首先要改變我國農村經濟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大部分農村地區深受機械化水平、思想觀念及經濟投入等因素的影響,大大增加了我國農村土地整治的難度,同時給農村耕作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造成了不利影響。當前一些農村地區依舊采用傳統的人工收割方式,導致平均耕地有效收割率低,經濟效益不高,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無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現階段,農村中的大多青年為了能夠掙到更多的錢,都決定去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大多是老人與孩子,人均土地資源占有率相對較低。農村當中的勞務水平不高,并且種植的農作物沒有考慮到市場需求,種植過于片面,沒有辦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農業方面所需要的純勞動力已經微乎其微。而且外出打工的青年其自身的技術水平較低,外出從事的一般以建筑工地與餐飲業為主,沒有考慮到自身的人生規劃,進而無法做到持續發展。
水利工程作為農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做好水資源配置的優化工作,不斷完善水利灌溉設施的建設工作,保障每村每戶都能夠用來自來水,還要充分滿足農業生產的灌溉需求。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在常見干旱地帶進行人工增雨基地的建設工作,在旱季做好人工降雨工作,保障農作物生產的灌溉需求。對于一些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區域,要做好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保障農業生產水平。此外還要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積極構建城鄉交通網,做好城市的公路建設工作,做好道路排水系統建設,這樣才能夠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村還可以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的信息服務平臺,發展農村的電子商務,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1)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做到位,為農民群眾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服務,進而為農村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需要做好全方位的系統規劃,做到因地制宜,對于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的責任兩方面進行落實,要樹立分級管理制度,拓展資金籌集渠道,做好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我國政府部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工作,首先需要進行針對性管理部門的編制工作,做好專人管理,減少因為兼職管理影響到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此外還要對現有農村基礎設施管理隊伍出臺針對性的激勵制度,通過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參與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效果,對于我國農村區域的經濟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關注醫療衛生服務,從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最佳的醫療衛生運作模式,積極培養衛生人才,實現農村公共醫療服務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關注公共教育工作,加快形成農村公共教育體系,建立起穩定的義務交易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推動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鼓勵社會團體和慈善機構參與到農村教育的發展中。
要想獲得良好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效果,還需要具備有一批高素質的管理者隊伍,為后續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國政府部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工作,首先需要進行針對性管理部門的編制工作,做好專人管理,減少因為兼職管理影響到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此外還要對現有農村基礎設施管理隊伍出臺針對性的激勵制度,通過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參與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效果,對于我國農村區域的經濟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主要是以政府投資為主導,但是因為地方政府部門的財力有限,在資金分配跟使用過程中還存在有比較多的問題,這也就需要農村做好投資體系的完善跟優化,保障政府資金的使用質量,避免政府資金限制或者浪費等問題發生。此外針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資金投資力度不足的問題,還要求各地的農業部門形成政府投資引導的多渠道跟多元化投資體系。比如對于一些小型水電以及電網建設工作中,可以采用地方政府財政資金劃撥的投資機制,保障水電行業的建設效果。因為水電作為農村居民們日常生活生產的基本條件,有著投資周期長、投資數額大的特點,也是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也是私人投資難以達到的效果,需要地方政府部門做好投資引導工作。就交通設施而言,其具備有非競爭性以及排他性的特點,服務收費管理難度小,因此可以采用市場供給為主的模式,交由地方企業進行投資建設,還可以通過彌補建設成本的方式給予地方企業政策扶持。
在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當中,加大資金投入是當前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做的工作,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目前,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級政府部門每年都會向農村撥下一定數額的資金來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并且會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來提高資金安排的針對性,對于農村的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此外,政府部門還需要對農產品的加工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做好農村產品改革工作,這樣不僅能夠使農民增加收入,還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應在結合不同地區區域特點基礎上,因地制宜的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這樣才能夠保障農業生產質量以及生產效益,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主要就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隨后針對性提出了優化策略與手段,希望能夠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一些理論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