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蘭
(重慶市墊江縣農業技術推廣站,重慶市 408300)
墊江縣澄溪鎮。主要安排在十字、龍興、大雷等12個村。
共計900 hm2,其中核心示范片200 hm2,高產攻關片30 hm2。
1)今年全鎮水稻增產,農民增收。2020年8月17日、9月8日墊江縣農業農村委組織技術人員分別對示范片水稻生產進行理論測產和農戶實產調查,今年大面積水稻示范片產量達668.1 kg/667m2,比非示范區水稻產量584.3 kg/667m2增產83.8 kg,增幅為14.3%。(按2.70元/kg計算)增收226.26元/667m2,全鎮農民增加收入305.45萬元。
2)集成示范綠色技術模式。推進肥料農藥減量增效,配方施肥100%;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推廣,統防統治90%以上;稻草還田100%,推進糞污循環利用等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技術模式集成應用;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良種覆蓋率達100%。
3)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打造綠色高效典型。培育優質稻綠色種植合作社、生產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5戶。
4)創建優質墊江大米品牌——墊江華都米業。圍繞市場需求,以龍頭企業為帶動,發展墊江縣儲備糧公司等1家米業公司,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發展訂單生產,促進產銷銜接,帶動水稻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實現稻谷稻米優質優價,種植戶增收,企業增效。
為確保墊江縣優質稻寬窄行規范化栽培技術項目的順利開展及完成,從縣-鎮-村-社,形成了一套強有力的工作班子,由農委牽頭負責,組織實施,澄溪鎮負責具體落實。工作力量上由縣農業技術推廣站長、研究員楊仕文任項目負責人,高級農藝師湯蘭負責項目的培訓、指導;澄溪鎮負書記王楠負責項目的宣傳、規劃和落實,澄溪鎮鎮農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孫廷書、村書記及村社其他主要負責人負責項目建設面積的落實、具體矛盾的處理等。
為了保證該項目建設的成效,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安排一名技術干部進駐到澄溪鎮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同澄溪鎮的干部群眾一起抓好項目的建設規劃及面積落實,全面抓好宣傳發動和技術指導到村、組、戶,做到技術支持全面到戶頭,技術落實全面到地頭,技術要點全面到人頭的滿意效果。同時明確了駐鎮技術人員的工作責任和獎懲機制,確保工作落實。
該項目于2020年1月上旬正式啟動,項目實施以來,為充分發揮優質稻寬窄行規范化栽培技術示范效應及輻射帶動作用,共開展大大小小的技術培訓40余次、3 000余人次,印發技術資料5 000余份,并借助網絡、科技直通車等媒介大力宣傳優質稻寬窄行規范化栽培技術高效種植示范的優勢和技術要點,確保優質稻寬窄行規范化栽培技術的全覆蓋、全落實。
在優質稻寬窄行規范化栽培技術示范區建設中,對建設示范區域實行“四統一、一檢查”,即: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防治病蟲草害,并對各個環節嚴格檢查驗收,不放過任何一個工作不到位的環節,以保證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成效。
適用品質優良、豐產穩產性及抗性好、生育期適宜、大穗型或穗粒兼顧型優質超級稻或優質稻品種。按照不同水稻品種的種子大小和生育特性備足種子數量,一般按1.0 kg/667m2左右備足。主要選用的水稻品種:深兩優5814、C兩優華占等。
當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0℃時即開始播種旱地育秧,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2℃時即開始播種濕潤秧田育秧。采用雙膜覆蓋。具體播期視當地氣候、耕制、品種等因素綜合考慮:旱地育秧,均在3月5日左右播種;濕潤秧田育秧均在3月10日左右播種。播種采用精量播種器播種和撒播兩種方法,撒播實行以畦按盤(面積)定種均勻播撒。培育葉齡為3.5~4.5葉的中小苗適齡壯秧和葉齡為5.0~8.0葉的多蘗壯秧。
采用機械淺旋耕整田。兩熟或三熟稻田在頭茬作物收獲后秸稈還田,栽秧前除草并灌深水泡田松軟土壤,絞田邊防田水滲漏。耕翻田整地質量達到“高低不過寸,寸水不露泥,表層有泥漿”的標準。
冬水(閑)田、中稻-蔬菜輪作稻田在水稻葉齡3.5~4.5葉時移栽,中稻-油菜、中稻-馬鈴薯等兩熟或三熟輪間套作田在葉齡6~8葉時移栽。
水稻栽插時采用寬窄行進行牽繩栽插。其栽插規格:一般寬行規格為33~40 cm,窄行16~20 cm,穴距16~18 cm,穴植雙粒雙株,植1.0萬~1.2萬穴/667m2。
按照有機肥與氮、磷、鉀肥配合,針對性施用微量元素的施肥原則,根據土壤肥力高低、不同水稻品種的需肥特性和目標產量要求進行精準配方施肥。
1)施肥總量:按施有機肥1 000 kg/667m2,用純N 10~13 kg/667m2,P2055~8 kg/667m2,K20 7~10 kg/667m2,N、P205、K20肥料配比為1:(0.5~0.6):(0.6~0.7)。
2)施肥時期及方法:頭茬作物秸稈全部還田作底肥,栽秧前2~3天施腐熟農家肥500~600 kg/667m2,40%水稻專用復混肥20 kg加過磷酸鈣25~40 kg作底肥,缺鋅坐蔸田塊增施硫酸鋅肥1.5~2 kg/667m2。分蘗肥在栽秧后7~10天施尿素7~8 kg/667m2。拔節孕穗肥在孕穗初期(曬田復水后)用尿素3~5 kg/667m2加氯化鉀7~8 kg/667m2撒施或機施,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有效分蘗成穗率,爭取大穗,增加粒重。
淺水栽插,分蘗前期濕潤或淺水灌溉促進分蘗早生快發;分蘗后期夠苗曬田,即當全田總苗數(主莖加分蘗)達到17萬~20萬苗/667m2時排水曬田。長勢很旺、種植大穗型品種或排水困難的田塊,在全田總苗數達到15萬苗/667m2時開始排水曬田。穗分化至抽穗揚花保持適當水層(3~5 cm)灌溉促大穗,注意防高溫熱害和干旱。灌漿結實期干濕交替灌溉,養根保葉促灌漿。機收田塊稻穗2/3轉黃時放水,以利機械作業。
用藥原則:根據田間病蟲預測預報,綜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防治等措施進行病蟲草害防控,采用以國家標準允許的低毒、低殘留、安全、高效農藥或生物農藥為主的稻田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在關鍵時重點防治好稻瘟病、紋枯病和水稻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
防治時間及用藥:5月10日左右,用汴乙甲(俗稱野老)80 g/667m2均勻混入尿素中或細泥土中措施防除田間雜草。
5月15—20日左右,用40%福戈水分散粒劑8~10 g/667m2;或用40%福戈水分散粒劑4 g/667m2+激健15 g/667m2;或用20%氯蟲苯甲酰胺20 mL/667m2;或用10%四氯蟲酰胺乳油20~30 mL/667m2。任用1種配方兌水50~60 kg防治一代螟蟲。
7 月1 0—1 5 日左右,用4 0%福戈水分散粒劑8 g/667m2+愛苗20 mL/667m2+75%三環唑30 g/667m2;或用25%甲維·茚蟲威水分散粒劑10 g/667m2+50%吡蚜酮20 g/667m2(或10%烯啶蟲胺50 mL)+拿敵穩(75%肟菌·戊唑醇)15 mL/667m2;或用10%四氯蟲酰胺乳油40 mL/667m2+50%吡蚜酮20 g/667m2(或10%烯啶蟲胺50 mL)+32.5%苯甲·嘧菌酯30 mL/667m2(或20%烯肟·戊唑醇50 mL)。任用1種配方,手動噴霧兌水50~60 kg、機動噴霧兌水10~15 kg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紋枯病、穗頸稻瘟,兼治二代螟蟲(鉆心蟲),挑治稻苞蟲、稻蝗、赤斑黑沫蟬、稻曲病等。挑治稻苞蟲、稻蝗、赤斑黑沫蟬、稻曲病等。
機收田九成黃即收獲,人工收割田九五黃收獲。水稻收獲時,將稻草均勻平鋪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