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波
(商河縣農業農村局,山東濟南 251600)
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貫徹落實,不單單有助于鄉村環境的改善,同時還有助于鄉村經濟的發展。若想更好的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注重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但是從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民培訓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培訓思想較為落后,新生力量短缺,并且培訓體系不夠完善,師資力量也較為欠缺,培訓內容不夠全面,同時財政投入也不夠充足,這些均嚴重阻礙著農民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近些年,雖然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十分迅速,但是從現階段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著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鄉村的發展明顯滯后于城鎮,為了進一步推動鄉村的發展,實現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首要需要的就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人才。這就對農民培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體開展農民培訓工作的過程中,必須順應新時代發展的需求,將新思想、新技術以及新知識傳授給農民群眾,在開拓農民群眾視野的同時也全面提高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水平,以此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礎。
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所以農業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見廣大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水平則直接影響著魅力鄉鄉村的順利建設,同時也影響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貫徹落實。農業在我國諸多產業的總產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自改革開放,我國十分重視服務業和工業的發展,這就導致很多農民放棄耕種,選擇前往城市打工,留守在鄉村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兒童和婦女,很多鄉村地區呈現出“空心化”的局面。農業生產需要由傳統農業朝著現代化農業的方向發展,以此解決傳統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均較低的問題,加強先進設備、技術的引進,轉變過去的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距卻明顯加大,鄉村各方面的條件均比不上城市,致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畢業后并不愿意回到鄉村基層參加工作,其通常會選擇留在城市工作。再加之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認為留在鄉村生活就是沒出息的表現,農民是當前社會最沒有前途的職業。
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若想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就必須積極的建設一支優質的農民隊伍,加強對新型農民的培養。新型農民是鄉村建設和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然而從現階段農民培訓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依然缺乏一個完善的培訓體系,致使廣大農民群眾的技術水平具有較大差異,對先進農業理論知識與技術的掌握不夠到位,這就繼續一個完善的培訓體系,加強對農民培訓工作的規范,以此促使廣大農民群眾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素養均能夠得到全面提升。
據相關調查顯示,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培訓工作的開展,依然缺乏充足的師資力量,在整體培訓教師隊伍中有很多教師并不具備教師以及初級教師的職稱,并且很多教師的年齡比較大,嚴重缺乏新生力量。所以培訓的內容較為陳舊,缺乏新意,并且多數為理論知識的講解,缺乏實踐操作,顯然培訓的內容十分的片面和單一。目前,從表面上來看,培訓組織機構十分的寬廣,但是事實上除了高職院校和中職院校有充足的、優質的師資隊伍以外,其他各培訓組織機構均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師資力量不充足的問題。
隨著鄉村的不斷建設與發展,我國政府增加對農民培訓的財政投入,然而和農民培訓工作經費的實際支出相比,依然存在著較大的資金缺口。現階段,我國農民培訓工作開展的經費主要來源于財政部門撥款。雖然我國財政部門針對農民培訓工作的開展投入較大,但是由于我國鄉村群眾人口眾多,所以分配到各個鄉村的農民培訓方面的資金就少之又少。部分經濟發展十分滯后的鄉村地區,經常出現挪用、占用農民培訓經費的情況,這將嚴重阻礙農民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農民職業院校、鄉村成人教育機構,其不單單是開展農民培訓工作的重要主體和載體,同時也是培養農業大戶的重要機構。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若想達到更為理想的農民培訓效果就需要深入挖掘這些農民培訓機構的潛力。首先,通過鄉村職業高中的創辦,加強對新型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促使農民擁有一技之長。第二,通過無線電視、無線廣播和無線網絡等先進信息技術的運用,對廣大農民群眾進行科普,加大各種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切實的提高整體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水平。第三,積極加強與相關企業之間的合作,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可以進行實踐訓練的場地,以此促使農民群眾可以熟練的運用各項先進的技術。
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在開展農民培訓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當地的農業產業特色和實際情況創新農民培訓的內容與方式,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開展培訓活動。首先,根據農民的培訓需求,合理的設計培訓的內容,將培訓內容和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密切的結合在一起,注重增加農業產業的效益。其次,根據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需求,通過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的辦法,對農民的權益加以保護。再次,在選擇農民培訓方式時,則應該將理論培訓和實踐培訓進行有機結合。最后,根據農民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設置農民培訓的次數與周期。在同一地方可以適當的延長培訓的時間和增加培訓的次數,以此實現該地區農民的大力培養,同時在完成農民培訓后,還應該加強與其之間的聯系,進行跟蹤式反饋,以此保證培訓的效果。
師資隊伍的質量直接關系著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民培訓工作開展的效果,為此,一定要積極的組建一支優質的培訓師資隊伍,以此為農民培訓質量和效果的提高奠定優質的人才保障。一方面,由各級政府負責牽頭,組織各高校、科研院內的專家教師與農民群眾結成對子,以此對農業生產進行幫扶指導。另一方面,做好對培訓教師的培養工作,雖然培訓教師一般都掌握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體系和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但是實踐經驗一般都比較匱乏,甚至還有一部分培訓教師對新出現的技術、新頒發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不夠了解。
農民培訓活動具有公益性特點,所以在農民培訓活動中政府發揮著主要承擔者的作用。現階段,雖然我國針對農民培訓工作的投入總量并不少,但是落實到個人的培訓經費卻較為有限。為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開展農民培訓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增加對該項工作的資金投入,每年財政部門都應該提取收入中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來進行農民培訓,以此保證農民培訓工作的健康、平穩發展。除此之外,還應該積極的吸收社會上的力量,鼓勵社會上的相關企業也參與到農民培訓工作中,以此為財政部門分擔一部分資金費用。
為了達到高質量的農民培訓效果,各級政府部門在組織開展農民培訓活動時,一定要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強信息化技術的引進。例如: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直觀的、形象的開展農民培訓。轉變以往滯后的農民培訓方式,將理論培訓融入到實踐培訓中,這樣教師在開展培訓活動時,就不會感覺太累,農民聽課時也不會出現犯困的情況,非常有利于培訓效果的提高。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通過手機APP的建立,定期的為農民更新有關農業產業發展方面的訊息和技術手段,通過線上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農民培訓活動。同時農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反饋自己的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解決問題,以此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的良好發展。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鄉村地區在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認識到農民培訓的重要性。結合當地的特色和農民的實際需求,合理的設計培訓的內容,科學的選擇農民培訓的方式,將理論培訓和實踐培訓有機結合在一起,深入的挖掘各農民培訓組織機構的潛力,積極的組建一支優質的培訓師資隊伍,同時加大對農民培訓的資金投入,以此為農民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資金和教師人才基礎,除此之外,還應該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強先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此不斷創新農民培訓的方法,從而切實的提高農民培訓水平,進而更加高效、高質量的開展農民培訓工作,切實的提高農民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