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姜莉,毛金玲,劉 紅
(1.濰坊市坊子區人民政府鳳凰街道辦事處,山東濰坊 261206;2.濰坊市坊子區農業農村局,山東濰坊 261206)
都市農業分布在坊安街辦22個、坊城街辦20個、黃旗堡街道13個、經濟發展區14個、工業發展區7個、九龍街道7個、鳳凰街道2個。
第一,以玉泉洼生態觀光園為代表的高科技農業園區。玉泉高科技農業園區有發明專利5項,其中智能種植床技術為世界首創的新型種植技術:新型智能種植床位于玉泉洼精準農業示范館,占地0.564 hm2,全部采用四層雙中空玻璃,分上下兩層,一樓因受采光限制,主要用于栽培蘑菇、蒜黃、豆芽等不需要陽光的作物,同時設有田間課堂,兼具種植、觀光、培訓等功能;二樓主要建有68個智能種植床,專門種植有機蔬菜。玉泉洼智能奶牛場技術:通過設計建設智能牛舍、奶牛低溫生物發酵床、沼氣池,種植奶牛綠色牧草秸稈飼料,配置高科技擠奶設備、奶牛發情探測系統、全自動日糧調配飼喂系統等現代化高科技生產設施設備,通過建設奶牛牧場飼喂管理、擠奶、鮮奶生產加工等旅游觀光通道,將每一個具體環節都呈獻給觀眾。
第二,以水墨莊園為代表的休閑觀光家庭農場。在水墨莊園家庭農場,游客可以觀光、采摘、吃美食。白天在莊園里不僅能享受到南方的熱帶風情,還能品嘗到完全自然成熟的熱帶水果。午餐和晚餐可以嘗到地地道道的農家飯。水墨莊園的熱帶水果采摘區已建成占地約6.67hm2的高檔雙層溫室大棚,采摘品種可達20余種,貫穿全年四季,做到月月有的摘,打造成為“南果北種”山東第一園。水墨莊園的農家餐廳所有食材以莊園自己種養殖為主,所有菜品的做法保留了純正的鄉土做法,讓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找尋到兒時的美味記憶。園區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
第三,以樂高農場為代表的農業公園,樂高農場突出創新性、參與性、觀賞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打造集田園觀光、生態采摘、農耕體驗、農業科普教育、養生度假、親子互動、休閑娛樂等可供人們一年四季游玩的都市農業公園。公司一期建設基約133.33hm2,現已累計投入1.2億元,建成綠色果蔬基地80 hm2;林下種植、養殖區40 hm2;有產品生產、加工、研發中心;建有都市農業觀光園綜合體;配備綜合功能完善的兒童植物科普區;獨特新穎休閑觀光采摘模式,成為濰坊近郊都市農業觀光休閑區,并成功舉辦首屆濰坊鄉村旅游文化節,農業公園年游客量達到4萬人次。
第四,以逄王西紅柿小鎮為代表的觀光采摘園。逄王西紅柿小鎮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觀光采摘為一體發展的模式,小鎮引進種植荷蘭“普羅旺斯”西紅柿品種,成方連片發展面積66.67 hm2。種植上遵循有機食品的種植標準,施用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除蟲用生物、物理防治的方法。生產的西紅柿外紅里嫩、汁多肉鮮。以自然熟、無污染、富營養、高質量而遠近聞名。逄王西紅柿小鎮陸續舉辦四屆有機西紅柿采摘節,并承辦了濰坊市第二屆鄉村文化旅游節,觀光采摘逐漸成為該鎮新的經濟增長點。
坊子區現有國家級合作社一個(玉泉洼),省級合作社5個,省級家庭農場2家(水墨莊園、侯家生態牧場),市級標準化農業示范基地8個(水墨莊園、金潤現代農業示范園、九龍口現代農業示范園、長盛)、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2個(稷豐、玉泉洼)、休閑農業示范園區3個(樂高農場、盈豐、西紅柿小鎮)、智慧農業示范園區1個(玉泉洼)。坊安街道獲得“山東省最佳休閑鄉鎮”“山東省旅游強鎮”等榮譽稱號。
聚集了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園區16家,以玉泉洼“莫沙夫”特色生態小鎮為核心區,建設占地333.33 hm2,集科技、產業、生態、文化、農旅于一體的特色化生態小鎮;帶動示范區內15個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現代高效農業、特色生態養殖等一產業態,建設總面積0.24萬hm2的機種養基地、生態循環基地。2020年建成項目有:玉棵松智慧農業示范基地項目。玉棵松智慧產業園是玉泉洼(莫沙夫)田園綜合體2020年的重要建設內容。由上海賦民和山東東方大農業共同投資,總投資6.2億元,占地46.67hm2,規劃建設6個智能化生態循環種植體及2萬m2的三層精深加工智慧車間。單棟智能化生態循環種植體占地面積12 672 m2,智能化生態循環種植已形成。
1)種植“立體化”:智能化生態循環種植體采用立體種植模式,葉菜類種植架共10層。應用盆栽種植技術,以酵素菌、生物菌肥、進口泥炭土等作為基質種植葉菜。
2)管理“智慧化”:智能化生態循環種植體集菌菜共生空氣調配、地源熱泵溫度調節、作物補光、微生物循環、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人工智能、物聯網等10余項技術于一體,應用機器人遠程管理和自動控制。實現自動化播種、育苗、移栽、管理和收獲。打造“智慧化”蔬菜工廠。
3)產出“高效化”:智能化生態循環種植體每年生產有機蔬菜16茬,每棟一年生產盆菜312萬盆,可實現年產值9 360萬元,收益達到傳統農業的200倍。“常規需100人才能完成的種植任務,僅需10臺機器人,6名操控技術工人便能完成,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出效率。
4)產業“融合化”:玉棵松智慧產業園開啟農業種植、產品研發、科技培訓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稷豐農業產業園建成的項目:項目位于稷豐生態循環示范園的東南角,占地面積2.67 hm2,項目總投資401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建設長95 m、寬23 m、高6 m的大棚四個,棚內總面積8 740 m2。主要栽種食用菌類和高架葡萄產品。樂高農場建成的項目:建成磚混基礎鋼架棚2座;建設日光棚2座;建設地下食用菌種植恒溫室。
打造現代農業、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和文旅產業,形成農業+文旅+社區的綜合發展模式。2020年建成的項目有:盈豐田園綜合體楸樹組培實驗室改造提升及農業展廳建設項目。為提高當地高效農業產業水平,以盈豐楸樹種植基地為基礎,對原有楸樹組培車間進行擴建和提升,建成盈豐植物組培中心,根據配套擴建實驗室、配藥室、灌裝室、接種室、培養室1 400 m2,建設盈豐農業科技展廳一處,長40 m,寬26 m,面積1 040 m2。展廳建成后展示盈豐及當地苗木、花卉等農業產品,為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提供科技研發推廣以及產銷一體化服務。濰坊昊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玻璃陽光智能大棚項目。在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內規劃建成東西長136 m、南北寬88 m,總面積12 000 m2陽光智能大棚一個,種植大櫻桃樹。百潤興智能大棚項目。項目位于園區的西南角,占地面積10 000 m2,項目總投資3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建設長100 m、寬25 m、高6 m的大棚三個,棚內總面積7 500 m2。主要栽種無花果。目前已經建成投入使用。
建成各類現代都市農業園區13個,充分發揮現代都市農業園區的載體作用,創新發展了以西紅柿小鎮為代表的田園綜合體模式、以半截樓玫瑰香葡萄示范園為代表的品牌農業模式、以杞都汶水休閑文化產業園為代表的農業+農村+文化+旅游模式,形成了沿濰河的有機產業帶和沿汶河的生態休閑產業帶,成為濰坊近郊都市農業觀光休閑區,并成功舉辦第二屆濰坊鄉村旅游文化節、四屆“逄王一品”有機西紅柿采摘節、首屆“農民豐收節”,年游客量達到15萬人次。“逄王一品”有機西紅柿園區年產西紅柿800萬kg,成為全國最大的“普羅旺斯”西紅柿單品種植基地,被評為“國際風箏聯合會指定外賓專用精品生產基地”、山東省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山東省新型農民鄉村振興服務站。半截樓玫瑰香葡萄園區年產綠色葡萄750萬kg,產品主要供應北京市場,成為江北最大的玫瑰香葡萄生產基地。黃旗堡街道也被評為“山東省一村一品示范鎮”。
2020年建成的項目有:西紅柿小鎮創新創業服務中心:該項目位于“逄王一品”有機西紅柿產業園區,總投資400萬元,新建2 000 m2玻璃溫室,配套建設科普工作站、農產品檢測中心、西紅柿產業文化展覽館、旅游公測,新建2 500 m2生態廣場1處,硬化道路1 600 m2。半截樓葡萄創新創業服務中心:該項目位于半截樓葡萄種植園區,總投資200萬元,新建1500 m2玻璃溫室,配套建設占地面積2 500 m2的葡萄交易市場。顏家汶畔現代農業產業園:該項目位于顏家汶畔村,占地面積13.33 hm2,總投資600萬元,現已建成長90 m,寬16 m的冬暖日光溫室大棚15個,配套完成園區道路、水電、標志物、園區圍欄等配套設施。潤華園林項目:該項目總占地面積33.33 hm2,總投資2 000萬元,已完成土地流轉20 hm2,新建4 500 m2苗木組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