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玲
(招遠市農村能源技術服務站,山東煙臺 265400)
近年來,農村沼氣建設發展迅速,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農村沼氣全面普及使用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農業生產無害化,農村經濟發展持續化,農民居住環境清潔化,農業資源持續利用高效化。沼氣安全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切實加強沼氣安全監督管理,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確保沼氣生產安全高效發展,為“三農”發展助力。
沼氣產業發展,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要求,依托國家、省、市農村沼氣工程項目,沼氣、種植、養殖“三位一體”是一種很好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1],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沼氣規模有了一定的發展。從招遠市看,全市共建成農村戶用沼氣1.83萬戶,建成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13處,建成“畜—沼—果”、“畜—沼—菜”小型工程沼氣184處,建成1 000 m3以上的大型沼氣工程6處?,F有農村沼氣區域服務站6處,沼氣服務網點39處。全市沼氣總池容已達20.11萬 m3,年可處理畜禽糞便17.84萬 t,年產沼氣872.88萬 m3,年產沼渣4.22萬 t,年產沼液36.91萬 t。農村作物秸稈畜禽糞便和殘余垃圾得到有效利用,農村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觀。
由于農村沼氣規?;ㄔO已有十余年之久,加上農村人口存在老齡化,房屋存在老舊化等因素,農村沼氣池存在老池、病池、廢池年久失修等問題。沼氣管件也存在老化破損等問題,如果更換不及時,必然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沼氣安全問題,是當前農村沼氣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問題,解決和消除沼氣生產中的安全隱患,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無論在過去、當前、今后,都是沼氣安全生產中非常必要和緊迫的工作任務。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安全先行,安全始終放在第一位,沼氣安全工作要堅持常抓不懈。
現階段,沼氣服務體系比較完善,提高沼氣服務體系安全意識,加強沼氣安全監督管理,大力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的思想,為農戶提供優質、規范、高效、安全的服務,鞏固發展沼氣建設成果。
強化安全意識,要做到統籌兼顧,點面結合,突出重點。一是市級沼氣服務體系重點檢查大型沼氣工程,首先檢查是否建立了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大型沼氣工程的運行是否有專門固定的管理人員,定期對沼氣發酵主體、輸配系統、儲氣裝置進行檢修和事故排查,保證了工程的正常運轉。其次要檢查大型沼氣工程是否張貼有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輸氣管道是否裝有阻火和冷凝排水裝置,在發酵池、集污池、調節池、沼液池是否有防護欄并做加蓋處理,在危險地帶是否設有明顯的警示標志,消防設施是否完備。二是市級沼氣服務體系還要對農村戶用沼氣、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沼氣服務場所進行不定期安全生產抽查,負責召開專門安全工作會議,對鎮、村沼氣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安全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農村沼氣設施管護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和技術水平,使其熟練掌握沼氣設施建設、安裝、維護、故障排除等技能,為農戶提供更便捷的技術支撐和更細致的服務,將沼氣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
安全無小事,做到責任明確、任務清晰、責任到人、工作到位。鎮級沼氣服務體系應發揮好紐帶作用,配合上級進行常規檢查、全面檢查、重點檢查。督導下級做好自查和摸查。強化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及時杜絕各種安全隱患。鎮級沼氣服務體系應堅持每年六至九月,對轄區內的歷年建設的農村沼氣工程項目、沼氣服務場所進行逐一排查,對聯戶沼氣工程、小型沼氣工程進行全面普查,對沼氣用戶比較多的村進行重點檢查,對農戶戶用沼氣進行抽查。通過督促所有沼氣用戶,嚴格按照安全生產要求,進行戶用沼氣池的維修和管護。如果沼氣池需要維修,鎮級安全員必須到現場,嚴格按照沼氣安全流程進行指導操作,安排專業技師進行維護?,F場必須設立警示標志,閑雜人員不得靠近。沼氣池先揭開頂蓋,用污泥泵抽凈池內料液,清水沖刷池內并將水抽出,用鼓風機從進料口向池內鼓風,使進料口、出料口和頂蓋三口通風,排除池內殘留沼氣。下池前將小動物吊放池內進行試驗,下池者系好安全帶,池外必須有2人以上守護,下池人在池內感到頭昏、發悶,要馬上到池外休息[2]。盡可能減少沼氣安全隱患。
沼氣安全聯絡員利用本村人員優勢,走村入戶,每年至少對沼氣用戶排查兩次。村級沼氣安全聯絡員通過入戶宣傳,教育小孩不要在沼氣池邊和輸氣管路上玩火,不要隨意扭動開關。指導農戶自己經常做好安全用氣自查,如在室內聞到腐臭雞蛋時,農戶應迅速打開門窗,將沼氣及時排出室外,這時不能用明火、開關,以防引起火災。培訓農戶自己用肥皂水檢查管路接頭是否漏氣,及時維修及時排除隱患。村級沼氣安全聯絡員用實際行動,打通了農村沼氣安全使用的最后一公里,為農村安全使用沼氣保駕護航。
4.1.1 利用新聞、電視、網絡等新媒體形式,廣泛宣傳農村沼氣安全利用知識。可以拍成小視頻宣傳農村沼氣安全生產,通過網絡平臺發給農戶看,組織農戶收看“筑牢安全防線,我承諾”宣教片,讓沼氣安全管理知識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4.1.2 利用明白紙、科技趕大集和科技下鄉等形式,下發沼氣安全知識宣傳資料。組織沼氣技術人員深入建池農戶,做到修建一戶,培訓一戶等形式,讓農民現身說法現場講解,把安全利用農村沼氣傳達到千家萬戶。舉辦沼氣安全生產“公益講座”活動和沼氣安全生產培訓課堂,讓農民參加沼氣安全專題學習。組織大型沼氣企業員工參與“大學習、大培訓、大考試”專項行動等,切實把沼氣安全生產常識和有關技術學會學懂會用,為沼氣安全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根據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法規建立的各級領導、職能部門、工程技術人員、崗位操作人員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對安全生產層層負責的制度。地方政府應該認真落實農村沼氣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安全責任,成立應急分隊,制定《農村沼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應對突發事件,快速反應,盡可能減少損失。
在沼氣池施工過程中,沼氣池質量關系后續安全使用,必須加強施工質量管理。凡是沼氣池施工人員,必須參加技術培訓和學習,并取得全國沼氣技術員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施工。嚴禁無執業資格的人員施工和維修,把安全施工落到實處。
針對農村沼氣分布散的特點,加強農村沼氣源頭管理。對已建成未投料的沼氣池,要做好覆蓋和防護設置等安全措施;對已建成正常使用的沼氣池,要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病池、廢池、老化池等設施,及時維修和更換。從源頭上使沼氣池處于良好的安全生產狀況。
按照《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建立安全利用沼氣規章制度,落實安全事故報告制度。鄉鎮政府對轄區內一旦發生農村沼氣安全事故,要立即按程序上報市農業農村局、應急管理局等部門,相關部門按照相關應急預案,及時妥善處理。沼氣安全生產,堅持以預防主,預防和遏制重特大沼氣安全事故的發生,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農村能源安全生產工作,永遠在路上。堅持“政府引導”、“多元參與”、“方式多樣”和“服務專業化、管理物業化”的原則,逐步建立省級技術實訓基地為依托、縣鄉服務站為支撐,鄉村服務網點為基礎,農民服務人員為骨干的沼氣服務體系[3]。不斷加強農村沼氣安全生產宣傳工作力度,拓寬宣傳途徑,定期召開培訓班,不斷提升農村沼氣管護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和服務能力,做到警鐘長鳴,讓沼氣安全利用更好地造福于廣大農民。
總之,沼氣安全生產要常抓不懈,沼氣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要肩負起責任,每年都要對沼氣安全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和抽查,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生產措施。只有提高了沼氣運行管理者的安全意識,才能有效促進新農村能源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三農”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