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兵
(南京市溧水區東屏街道農業服務中心,江蘇南京 211212)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不僅關系到國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同時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隨著國家經濟政策向鄉鎮地區的不斷傾斜,鄉鎮農業經濟也隨之蓬勃發展。與此同時,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質量安全問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影響食品安全的直接因素,監管好農產品生產的源頭,也就確保了農產品的食用安全,鄉鎮基層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近年來,市場上很多主要農作物利潤微薄,使得許多鄉鎮種植者在種植農作物時使用一些化學藥劑來增加農作物的產量。這樣做不僅破壞土壤結構污染環境,還會增加農作物中的有害化學成分。農產品在人民大眾日常飲食構成中占比極高,為了保障大眾的飲食健康,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最關鍵的。鄉鎮政府部門應該積極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從源頭嚴格把控農產品的生產安全,可以說農產品安全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產者對農產品生產的質量安全意識。
傳統的鄉鎮農業經營生產方式多為以小農戶為單位、生產規模小且不集中,所以農產業一般采用開放型管理模式。一些比較專業的合作社或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種植地都是根據經驗生產管理,也有一些是主業從事其他行業、副業從事農業生產的種植大戶,生產和管理的標準化水平低。一些種植戶年齡偏大,思想落后,對高新科技接受程度不高,也不了解怎么規范運用標準化的生產技術,沒有積極主動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二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創建農產品品牌宣傳推廣的意識,造成了農作物的經濟收益不穩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被忽視的局面。
生活中人們能接觸到的食品原料有80%都出自農產品,農產品生產的安全性不容忽視,提高鄉鎮農產品生產者的素質迫在眉睫,在鄉鎮基層大范圍開展科學生產技術、標準化生產、精準化生產的培訓勢在必行。
鄉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督和管制是一項涉及人員和系統眾多、工作性質非常復雜瑣碎且工作量龐大的“苦差事”。就鄉鎮農產品的監管體系來說,監管人力資源稀缺、檢測基礎設施薄弱、檢測能力等都面臨缺乏的問題;負責鄉鎮基層的監管人員無法只集中在農產品的檢測工作上,基層農產品的監管服務體系相當滯后。鄉鎮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監管工作無法高效開展,并且農產品檢測體系水平還有待加強。農產品自檢中心的建設程度與正規監管的標準存在一定差距,甚至有部分無法進行自檢。
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如此形勢,加強農民職業性培育,大力宣傳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農產品生產環節安全生產指南。具體可從三方面入手,一是發放農產品質量安全系列書冊和簡單易懂的圖文資料;二是鄉鎮利用地方廣播、電視等媒介發放公告,在特定時間段重復播放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信息;三是編輯手機短信覆蓋式發送,針對科技示范戶,通過手機短信功能編輯發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公告以達到廣泛通知的效果。同時,為了加大宣傳力度,專門設置鄉鎮巡回車并攜帶車載廣播,巡回式宣傳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注意事項。加緊開展宣傳工作是為了提高農產品從業人員思想認識和專業能力,強化其農產品生產的質量安全意識。
在新時代背景下,靈活掌握信息技術,創新農產品在質量安全監管方面的方式方法,引導鄉鎮農業生產經營者在生產農產品的過程中對每個環節的質量嚴格把控,盡量做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系統化管理,確保農產品的質量監測工作成體系化地推進。鄉鎮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每一項質量保障工作都應被重視,正確指引農產品的生產、消費,推動優質農產品品牌化發展、建立農產品生產全過程質量監控基地,努力向人們群眾提供更安全優質的農產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控制技術,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供技術支撐。對農業生產全過程提供精準化服務,把握關鍵節點,達到減肥減藥效果。
除了開展宣傳工作以外,對農產品生產的從業人員需要進行定期培訓,增強其從事生產過程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應將農業有關人員組織起來,去指導培訓實用技術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運用,引導各規模的農產品經營者能夠更科學地生產、管理農產品。同時,應成立考核部門對農產品生產相關的生產經營者定期舉行抽查活動,保證受培訓的生產經營者在農產品生產的質量安全方面有所成效,以提高農民的素質和從業技能。只有農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素質提高了,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才能更規范化,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才能有所保障。
引進更專業、現代的農業技術型人才,為更綠色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技術提供技術上的支撐。在當今時代,傳統農業的優秀種植方法可以與各類科學通過科技相結合,創新農業科技改善土壤,精準施肥、施藥,通過科技促進了現代農業更高效的發展。
2.3.1?加強監督工作
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增加了人們對農產品是否質量安全合格的擔憂,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農產品的生產與經營者的行為必須加以規范。近年來,我國也出臺一些有關農作物生產經營的限制政策,在農產品的質量標準方面,建設了以國家和行業的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為配套、企業標為補充的農業標準體系。農產品的生產須嚴格按照其標準進行,生產技術規范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障。
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進行監督抽查是有效檢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項措施。為此,鄉鎮農業部門應制定監督抽查的相關標準細則,且抽查對象包括所有涉及農產品生產的基地,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能夠有條理的展開工作。同時,為了保證農產品的檢驗水準,農產品質量安全部門應設置實驗站點,購置專業的檢測儀器,并安排參與檢驗檢測的人員集中培訓,充分利用省、市監管平臺,及時錄入鄉鎮各生產、經營農產品的企業主體的信息,作好農業主體鄉鎮分布圖,提前制定完備的巡查、抽檢計劃,配合鄉鎮農業執法機構完成工作。堅持防患于未然原則,提高鄉鎮基層的監管力量,完善其監督工作的技術手段并培養鄉鎮基層工作人員對問題的敏銳程度,才能保證基層巡查、檢測工作的效率。只有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機構落實好各項巡查、監測工作,才能有效助力鄉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工作,加強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監督。配合國家和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預警,針對重點品種重點用藥超標情況,推廣鄉鎮新型速測技術(比如膠體金快檢技術),提高檢測的精準性。
2.3.2?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鼓勵生產主體積極申報“二品一標”,建立鄉鎮特色的農產品基地以及具有典型色彩的不同規模農產品生產組織,明確其農產品生產經營要承擔的責任,確定其了解對所要生產銷售的農作物的所有生產環節及化學劑監管條例,明文規定檢測合格的標準,以求將大型農產品質量安全負面事件發生的幾率維持在可控范圍內。加強追溯管理,推廣應用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做好平臺巡查、檢測、生產數據信息錄入和日常管理常態化;配合生產主體利用平臺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實現農產品流向可追查、質量可追溯,同時也可提高規范生產主體知名度,使生產主體愿意使用該平臺的效果。
另外,要實施推廣標準更高的、更環保的農業監控技術,對鄉鎮農產品的生產行業大范圍的推廣高新技術,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保證。為實現少肥少藥的目標,鄉鎮農產業相關部門應多關注土地情況和農作物的產出數量質量,努力長期保持農產品的供需平衡。將農藥質量的整治加入工作計劃,盡力保障農藥市場的安全性,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建設水平。
2.3.3?健全體系
為了農產品質檢部門能夠不斷提升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能力,防范鄉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出現問題,農產品接受質量和安全檢測的體系須得完備。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一旦出現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危及人們的生命健康,所以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環節必須嚴格監控不能馬虎。
為了對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更強健的技術支持,鄉鎮政府應仔細考察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現狀,集中力量對農產品生產全過程質量安全的控制技術進行認證。對這項技術的開發要爭取規范標準,實驗室的一應設備人員都需精細調整,技術成熟后對該技術予以試點,測試其對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質量和安全的掌控程度,找到農產品生產的源頭,并根據生產源頭增強管理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能力,不斷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從農業新品種選擇入手,將農產品的各項指標分別評定,為農產品的監管工作提供更優質的技術服務,為保障鄉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是農作物種植大國,公眾的農產品消費力也非常可觀,在國家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大眾對生活品質的關注逐年提高,監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任務越來越重。只有提高鄉鎮基層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重視程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測能力和水平才能保持在高水準的范圍內,才能實現我們從農業大國跨步為農業強國的偉大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