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黎霞
(烏蘇市農業技術和農機服務中心,新疆烏蘇 833000)
化肥作為一種常見、促進農田內作物生長的生產資料,在農田當中規范、大劑量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和促進農業實際種植效益,實現豐產與增收的種植目標,但是,長期使用和噴施,農田土壤內部化肥會逐步累積,最終超出土壤實際能夠承受的范圍,造成土壤無法自我恢復。土壤原有的生態系統和生命活動受到影響,酸化情況加劇,難以產生各種營養物質;土壤中出現大量的硝酸鹽,土壤質量日益降低,危害著農作物以及周圍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有必要對農田土壤當中化肥的選擇和使用進行分析,探索農作物最佳養分提供手段。
隨著社會生產力以及創造力提高,農田種植中能夠規范使用的化肥品種也逐漸增加,不僅為農戶提供了更多種植化肥的選取空間,也促使著化肥實際利用成效上升。不過,實際化肥使用中,由于部分農戶對先進技術了解程度不夠,缺乏化肥使用知識,只一味地追求農作物效益和產量,對不同化肥和土質的針對性施用不當。不規范、不科學的化肥施加形式和施加方法,極易打破土質原有的穩定和生態平衡性,造成土壤當中各種元素過量[1]。
這類過量的元素會逐漸隨著雨水流入或滲透到河流、湖泊中,被人類所吸收,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例如:在種植蔬菜時,大量施加氮肥來提高蔬菜作物產量,農田土壤中氮肥長時期累積,最終發生硝化反應。土壤中,硝態氮越來越多,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并積存到果實、根莖以及葉片當中,而在被人類食用之后,其將轉換成亞硝胺。食用亞硝胺后,人們患癌癥的概率增加,消化系統也可能出現病變。
在農田實際種植過程中,雖然人們十分重視化肥對于土壤以及農作物帶來的污染問題,但是,與土壤中化肥污染有關的各項防治措施仍舊在完善中,許多地區防治化肥污染的手段較為落后。特別是,農村區域內在處理與化肥有關的污染問題時,缺乏針對性、全面性的治理與防控措施,農民對于各類防治手段及無公害化肥使用的配合力度不夠,使得防治工作在實際中開展力度低。當前化肥問題難以得到全面、規范的處理與解決,現有的與農田化肥污染以及安全等管控機制也存在不足,沒有充分針對化肥施加所引導的一系列污染問題來制定的高效、持續的解決方案,所以,難以充分推動土壤資源的良性發展[2]。
農田土壤因為環境系統和地理位置的差異,所產生的污染問題和情況也有很大區別。這對防治土壤化肥污染工作帶來十分巨大的挑戰,只有依托各類優異、先進的防治和管控技術,才能全面掌握土壤污染的情況。
但是,實際污染防治時,因為各個區域面積非常廣泛,各種較為先進的化肥防治技術、經驗以及設備全面推廣難度、成本非常高,許多地區內的土壤污染類型難以被準確掌握,無法高效、全面地收集和分析土壤被污染的范圍和種類,所制定的處理與應對策略存在與農田情況不相符的問題,土壤化肥實際防治工作開展受到限制,全面防治難以落實,極易出現部分土地防治和管控被忽視的情況,或者在防治一段時間之后土壤又再度被污染[3]。因此,為保證土壤化肥污染防治效果更加顯著,需要在維持有限防治成本的基礎上,加大對各種農田土壤防治技術的研發,對各類與農田土壤污染問題有關的技術和方法進行重點關注。
土壤作為社會以及生活質量有序發展、提高的重要條件資源,需要在實際管控、維護程度上,依據土壤的實際情況,保證種植手段與方法的合理性,進一步為我國農業健康與持久發展做好保障。在管理中,要提高農民群眾對土地資源的規范使用意識和保護意識,為人們提供當前土壤資源發展的現狀,讓人們意識到土壤被繼續污染將會產生的嚴峻后果,以此,可以使人們使用正確的施肥方法和手段,進而達到全面保護與提高耕地質量的目的。
據有關部門統計表明,在保證農田當中農作物生產產量的基礎上,不斷針對各種肥料展開深入施肥,施肥效果相對較為顯著,主要就是對于氮肥需要深施。有關研究表明,深入施加氮肥能夠全面增強氮肥施加效率,提高約13%左右。針對磷肥則需要依據氣候條件來選取施加方法,其中干旱水輕時期需要對肥料進行集中施加,可讓磷肥實際使用效率提高[4]。同時,對于長期施肥已經出現重金屬污染問題的土壤,需要在土壤當中適當施加石灰,以此來規范調整土壤酸堿程度,降低各類金屬元素活動性能,還可使用深耕或者客土方式,來改善土壤理化能力,達到管控農田污染的目標。
另外,需要不斷加大對施肥技術的研發力度,為農民構建更加簡易且效率較高的施肥技術和方式,全面在農田種植中推廣智能水肥一體化的施肥技術,以此來提高農田實際施肥成效,讓人力與物力得到節省。例如:烏蘇市在甘河子鎮包家莊子村建立了智能水肥一體化示范區1個,示范面積達66.67 hm2,由北京冀雨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目前該示范區已經實現了自動配肥功能,按需施肥,快捷方便,精準施肥,效果明顯。另外,烏蘇市推廣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320個。
農民在使用化肥時對于化肥成本缺乏了解,常常會片面地認識化肥的作用,難以正確的管控化肥實際施加量。建議有關部門針對化肥實際、規范使用量進行研究,針對化肥來作出基本比例配置,并全面管控化肥,與社會化肥生產企業進行合作,從根源上控制化肥實際配比量,減少危害較大化肥在市面當中的流通程度。針對各類農田種植品種性能展開研究,結合品種生長質量及農田品種實際產量,來做好品種質量維護工作,利用高性能的品種來降低化肥在農田中的使用量[5]。
烏蘇市結合區域內種植面積較大的棉花、小麥及玉米等作物,積極推廣各種新的作物品種。玉米這類種植面積較廣的作物也使用產量高、品質優良的新型品種,極大提高了玉米以及棉花等作物對于病蟲、暴雨、低溫冷害等因素的抵抗能力,明顯提高了農產品種植安全以及農田種植質量,各種化肥使用量也持續下降,極大減少了作物種植中對于農田土壤及環境的影響。據統計,烏蘇市2021年化肥投入總量13.34萬t,推廣應用生物有機肥3.33萬hm2、生物菌肥0.33萬hm2,全市減少化肥投入0.88萬t。
農戶在農田種植中施加的肥料大部分都是化學肥料,對于傳統以及新型有機肥料等了解不全,這就需要農業部門向農戶推廣傳統和新型商品有機肥料,保證農戶可以合理應用禽畜糞便以及秸稈等可持續使用的傳統有機肥,以及酒糟、塘渣、醋糟等商品有機肥,以此來緩解化學肥料對農田帶來的危害。有機肥料當中含有氮磷鉀等是作物生長必備的元素,還存在有機酸、肽類等類型的有機養分,這些肥料可以為農作物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營養,讓農田土壤當中的有機物質快速更新,促使土壤微生物正常繁衍,改善被破壞或者污染的土壤等。
所謂測土配方技術,主要是將肥料施用試驗以及土壤測試數據當做基礎,結合作物生長以及養分獲取規律,利用土壤自身肥料供應能力及肥料功能,將化肥肥料當做輔助肥料,配合有機肥料在農田當中施用,可保證肥料施加有著較強針對性與科學性。
對于這類技術和施加方法要全面推廣,一方面,政府部門可結合網絡及電視等媒介來宣傳測土配方這一技術,并向農戶下發施肥意見卡,組織農戶展開測土配方技術培訓活動,以此來保證農戶可以正常把握測土配方技術[6]。另一方面,農業部門要高效配合其他部門,建立大量與測土配方技術有關的試驗點、示范點,定期召集農戶前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范點學習和參觀,并在各個鄉鎮選取代表性農戶,在種植農作物時,合理運用測土配方技術,由其示范引導,吸引農戶積極應用農業部門所推出的測土配方技術。
綜上所述,農業是我國經濟持久、正常進步的重要條件,要正確了解農業生產中化肥過量使用對于土壤帶來的污染,依據農戶盲目、過度使用肥料這一情況,在區域內全面展開農業肥料使用方法和技術推廣活動,落實測土配方等技術培訓任務,支持農戶在農田種植時應用循環特征較強的傳統、商業有機肥,以此,從根源上減輕化肥對農田土壤帶來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