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
(連云港市贛榆區蔬菜技術指導站,江蘇連云港 222100)
露天種植甜瓜,因其投入成本低,管理相對方便而被瓜農普遍認可。文下將對這項經濟效益還不錯的露天甜瓜栽培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作詳細匯總,為提高產量、提升效益作技術指導和理論借鑒。
適栽甜瓜品種,耐抗性好、光飽和度低、耐濕,以適應本地多濕、多雨、光照不足的情況。據此,可推廣品種較多。但就試栽情況來看,禮品厚皮甜瓜試種效果不錯,該甜瓜具有品質優良、抗病等特點,每棚產量達750 kg,每棚年銷售純收入2萬元左右,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可作為各地試栽甜瓜品種的選擇。
播種期,依據生長期而定。早熟甜瓜,自雌花開放到采收期,需26~30天。中晚熟甜瓜,全生育期在35~50天。早熟品種,全生育期在80~90天。晚熟品種,全生育期在100~120天。為避開雨季對甜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建議早育苗、早上市,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具體的播種期,3月中上旬,小工棚育苗,南部稍提前。4月上中旬,定植。6月上中旬,可上市,比點穴直播早上市20天,這樣就避開梅雨季的影響。
選好營養袋,取直徑10 cm,高12 cm的塑料營養袋,營養袋內裝營養土,營養土以肥沃砂壤土混雜腐熟垃圾土,營養袋一角剪口便于排水。營養土中,加0.5%~1%過磷酸鈣或2%鈣鎂磷肥作底肥。適時播種,選晴朗天播種。播種前1天,營養袋澆透水。播種用種,選提前浸種殺毒,用代森錳鋅等農藥,每營養袋加種子1~2粒,蓋上細土,放置提前搭好拱棚內,拱棚覆蓋一層稻草,以控好營養土內水分和溫度。經3天后,有10%的種子露白,揭開稻草。
控好苗床溫濕度,育苗期間,拱棚內溫濕度要控好。出苗前,白天膜內溫度控在30℃~35℃,夜間膜內溫度控在16℃~18℃。出子葉—真葉這段時間,應適當降低膜內溫度和濕度,以避免出現高腳苗。出第一片真葉,白天棚;內控溫在25℃~30℃,夜間控溫在16℃~18℃,以利于種子發芽生長。移栽前1周,及時揭膜,降溫煉苗,以增強抗寒能力,提高成活率。
選地。種植地,禁連作,注意輪作倒茬。前茬作物,以豆類、糧食地最佳。土壤沙質土為好,中上等肥力以上。同時,滿足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等要求,力爭喊旱能澆、澇能排。整地。播種前,深翻整地。耕深20~30 cm,開溝1.5 m作畦。而后,整體,耙細。用基肥。施足基肥,以滿足后期營養需求?;?,腐熟有機肥,用2 000 kg/667m2;復合肥,用50 kg/667m2;過磷酸鈣,用25 kg/667m2,混合均勻后,溝施。為發揮肥效,用肥后澆足水。
當真葉3~4片時,選在晴天移栽。移栽時,分級定植,剔除雜質苗。定植畦中央,以便于藤蔓向兩邊牽引。控好株間距,45~50 cm最佳,移栽1萬株/hm2最佳。
第一,查苗補苗。出苗后3~4天,查苗補種。種子需提前消毒,浸種催芽,露白后可直播補苗。第二,間苗定苗。片真葉時,間苗1次,每穴留苗2株。4~5片真葉時,定苗1次,每穴留壯苗1株。精量播種時,4片真葉時,一次完成的間苗、定苗。第三,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的目的,以提地溫、保墑、除草害。瓜苗出齊后,以手鏟給瓜苗松土、壟土。同時,中耕除草。一般,在瓜苗伸蔓前,需中耕除草2~3次。及時拔除種穴周邊雜草,并封土封嚴。第四,順勢倒蔓。5~6片真葉,順勢倒蔓。倒蔓時,靠畦土壤扒開,留深5~6 cm的槽,順勢將藤蔓倒向這側槽內。除去莖基部位側蔓,同時,根莖部培20 cm左右的厚土。
為提高甜瓜座果率,確保甜瓜整齊度,保證甜瓜商品性,必須要組織整蔓摘心。待瓜長4~5片真葉時,摘心,預留兩條長勢均勻的子蔓,其余摘除。厚皮瓜子蔓6~10節、薄皮瓜子蔓8~14節,選留4~5條發育好的孫蔓座瓜。孫蔓座瓜2片葉時,摘心,全部清理之前座瓜前預留的孫蔓。待子蔓25節位時,開始打頂。期間注意,留下的兩條子蔓,應保持均勻一致的留果節,這樣便于提高座果率。留果方面,薄皮或中型厚皮果,每條子蔓可留2~3個果形端莊的幼果、而大型果品種,每支子蔓留1~2個果。整枝留果同時,壓蔓、固蔓,使子蔓均勻分布,確保好的光照。
雄花開放前,組織追肥。瓜苗中間,沿溝下20 cm處,挖穴。追肥用復合肥,用15 kg/667m2;尿素,用5 kg/667m2;腐熟餅肥,用150 kg/667m2。第二次追肥,于第一次措施采收后。跟外追肥,用磷酸二氫鉀,用200 g/667m2,配只2%溶液。尿素,用300 g/667m2,配置3%溶液,噴施。
田間灌溉量、次數等,隨土質、水位等而略顯不同。苗期灌溉,以控水蹲苗,促進幼苗深扎。苗期灌溉1~2次,田間控水65%左右最佳。開花坐果期,控水80%,灌水2~3次。果實膨大期,需水量大,要求隔1周澆灌1次,控水85%最佳。期間,因溫度高,為避霜霉病,不建議中午澆灌。每次澆灌,量要少,水深溝深1/2~1/3即可。果實成熟期,田間持水在55%,澆灌1~2次,深度控在溝深1/2處。采收前1周,應停止灌溉。
病蟲害是影響甜瓜產量、質量的主要誘因。常見的病害有三類:真菌類、細菌類、病毒類。常見的蟲害,有地老虎、蚜蟲、甜瓜白、瓜絹螟等等。
2.1.1 真菌類。果葉上覆有白色粉狀物,有不同形狀病斑。最常見的,為霜霉病。典型癥狀:危害葉片,病斑自下向上延伸,初期有淡綠色斑點,后期變黃。此病可經雨水、氣流傳播,傳播速度快。
防治:注意水源流通性,做好雨后排水。發現病例,初期多用百菌清配丙森鋅、精甲霜靈配代森錳鋅,交替輪換用藥。后期嚴重時,可用烯酰嗎啉、氰霜唑等,控病效果不錯。病斑凹陷,呈黑褐色,有不同顏色霉狀物,無臭味。比如,炭疽、蔓枯病等等。炭疽病,多見生長中后期,危害果實、葉片嚴重。初期,淡黃色斑點。后期,為褐色。發病邊緣整齊,凹陷,呈暗褐色。防治,控氮肥,增磷肥。注意田間通風,控好田間溫度。初期,用甲基硫菌靈、咪鮮胺,配用高鉀葉面肥噴施,效果不錯。嚴重時,苯甲丙環唑配丙森鋅,戊唑肟菌酯配丙森鋅,控病效果不錯。蔓枯病,與炭疽病癥類似。但是,病斑不見粉紅粘性物質,且表面生有黑色點狀物。防治,毀滅性極大,注意輪茬,不偏施氮肥,合理增施磷肥。初期治療,用甲基托布津、丙環唑配咪鮮胺藥物。嚴重時,用氟吡菌胺配肟菌酯類藥物,效果不錯。
2.1.2 細菌類。葉片無霉狀物,有菌膿,葉片呈黏狀物。比如,細菌性軟腐病。癥狀:多為果實感染,內部腐爛,流膿,表面有孔洞,影響瓜農的效益。
防治:禁大水漫灌,遇到雨季,及時排水,避免田間澇漬。平時加強田間管理,不要傷害藤蔓。用藥方面,多用鏈霉素、戊唑醇配噻霉酮藥物防治。同時,增施葉面肥,以促生長。根莖腐爛,流膿,有臭味,為細菌性疾病多見癥狀。比如:細菌性角斑病。癥狀:多見葉柄、莖蔓、果實。發病后,病斑干燥。果實呈水漬狀,溢出多量粘液,果實開裂,潰爛,導致整株死亡。
防治:初期用藥及時,治療效果最好??捎盟幬镉校褐猩亍⒋豪酌顾亍⑧邕蜾\類藥物,配植物復壯劑。病情嚴重地塊,可間隔1周后,二次用藥。
2.1.3 病毒類。危害大,種類少,治療難,以刺吸害蟲傳播為主。癥狀:畸形,矮化,葉片褶皺,黃綠相間花紋,葉片扭曲,果實畸形,出現不同條斑。比如,花葉病毒病。
防治:控制傳染源為主,選好殺蟲劑,驅殺蚜蟲、薊馬等。同時,配用氯溴異氰尿酸、氨基寡糖素等,噴施氨基酸類生物刺激素。嚴重時,間隔1周后,二次用藥。
2.2.1 地老虎、螻蛄。苗根脫離土壤,失水死亡,導致缺苗斷壟。
防治:用辛硫磷、毒死蜱顆粒劑,翻田時播撒,防治效果不錯。但是,有藥物殘留。就此,建議早期以吡蟲啉(高巧)、噻蟲胺、噻蟲嗪等包衣處理,防上述蟲害效果不錯。
2.2.2 蚜蟲、薊馬。蟲害聚集被害植株的嫩葉背面、幼莖及生長點刺吸汁液,繁殖能力強,造成葉背扭曲或皺縮,致使植株光合作用受到嚴重抑制,碳氫化合物的合成受阻,營養傳輸受阻,同時還傳播甜瓜花葉病毒病。
防治:采用烯啶蟲胺+吡蚜酮的復配制劑,不建議農民朋友再選擇吡蟲啉、吡蚜酮之類的單劑使用。效果不佳。那么如果蚜蟲抗性大的區域可以選擇:氟啶蟲胺腈兼治薊馬,如果薊馬發生嚴重的地方可以選擇:乙基多殺菌素(艾綠士)。
甜瓜成熟由內向外進行,不宜早,過早甜度、芳香味差。不宜晚,熟透會降低酒精味。由此,采收時期,應根據成熟度、果實外貌、香氣、植株特性等情況而定。采收時,注意輕拿輕放,不要碰傷。最好選在清晨,以保證果實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