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彬
(商河縣農業農村局,山東商河 251600)
現階段,黨和國家多次在會議中強調要振興鄉村,在此背景下提出如何具體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方針。從長遠角度上來看,鄉村振興策略指出了我國農村發展的道路,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穩步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進而也推動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壯大,是增加農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最終達到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村的產業發展的越來越好,進而吸引更多的人留在農村,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實現農村的發展進步。
當前農村集體經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村民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較弱。他們還停留在過去“吃光分光”的落后思想上面,總是以個人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卻很少有人站在集體的利益上去看待問題,甚至有一些領導干部內心的想法亦是如此,他們沒有任何關于基層集體的觀念這種錯誤的思想阻礙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不利于農村的發展。
現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處于一個發展不平衡的階段,在南北和東西的差距上越來越大。不僅僅城市如此,在廣大的農村,這種集體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十分嚴重。目前來說,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最好,資源較為豐富,而對于中西部來說,資源相對較少,土地貧瘠,經濟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整體發展較為落后,更為嚴重的是西部地區地廣人稀。還有就是城市都市圈對于農村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一般來說,越靠近城市,發展的就更為迅速,還有就是城市之間的差異,分布在大城市周圍的農村發展情況肯定是要比在小城市周邊的經濟更好,這使得農村的發展也趨向于兩極化。現如今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較為不利的社會影響。
由于現在的農村發展狀況不如城市,相對于城市,農村的吸引力較為不足,使得一批從農村出去的大學生最終流向到了城市去發展。而且農村的教育、醫療、交通這些硬件上的設施不如城市完善,因此也缺少了相關人才來到農村發展的吸引力。同時,農村的經營管理體制也并不健全,存在著太多的問題,沒有規范的規章制度,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這對于農村的發展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
在21世紀的今天,經濟發展的中心來自于人才,而對于人才的競爭恰恰變得尤為激烈?,F如今,農村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建設,要想使農村集體經濟迅速發展,讓鄉村走向富裕的道路,最重要的就是向農村輸入可建設的人才。在此基礎上要重視創新,敢于進行實踐。在此背景下,國家應該優先考慮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去農村發展建設,認知自己的優勢,并且應制定相應的福利和提供優惠的政策來吸引更多的人來到農村發展。比如提高農村的薪資待遇,建設新的公共設施和交通網絡,使農村的出行變的更為方便,通過改變各種硬件上的條件,減少農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差距,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到農村發展的意愿。此外,國家還可考慮政策上的傾斜,加大福利待遇吸引大學生來農村尋求發展。比如對來到農村的大學生給予一些優惠,在高考生給與農村學子一些照顧和福利。還可以招攬優秀的農村人才返回家鄉,建設家鄉,打破農村人口外流的現狀,使人才能夠回流[1]。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就要對農村的村民進行文化上和思想上的教育,提升人的道德素養?,F如今隨著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好,而且國家對于教育知識的普及,比如在農村大規模的修建圖書館,讓農民得到良好的熏陶,這使得廣大的農村群眾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思想上,不僅僅要求群眾,在鄉村工作的基層干部也一并如此,要定期進行思想教育上的工作。另外,還有儲備大量的人才作為干部后備,進行公開透明的招聘考試,對人才進行高標準、嚴要求的篩選,選擇想要長期在農村干出一番事業的想要穩定發展的人作為未來的領導者。還要對其定期進行培訓選拔,更新優化領導班子的年齡等,使團隊充滿朝氣。要時刻保持嚴于律己,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的傾斜,使得吸引更多的企業來鄉村發展,有更多的人才能夠為企業進行服務,從而在根本上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傾斜。當地政府要重視和做好相關方面的宣傳工作,相關政府工作人員要積極認真仔細地對待宣傳工作,使得更多的人認識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戰略[2]。農民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題,所以政府要優先給農民進行宣傳推廣,讓農民了解到集體經濟的好處,從而增加其積極性。農村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引進人才和建設項目都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些都是地方政府需要去爭取的點。
在進行政策上的傾斜和大力宣傳之后,還要善于發展當地的優勢產業,強化集體產業,并善于利用這些優勢,使農村的集體產業更好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地區集體的經濟發展。在此基礎上,營銷和推廣當地的特產,進行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出的一條產業鏈,拓寬特產的銷售渠道。此外,還可以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來進行參觀游玩,這使得推銷當地的特產成為一種可能??梢栽谵r村打造休閑娛樂飲食為一體的度假村,還可以使村民進行再就業,減少了人員的閑置。
我國有著約960萬km2的土地,地大物博,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處在農村。但是由于農村的分布范圍比較廣闊,較于分散,制定一個整體的政策規則顯然不能適用于所有的農村地區。所以為了發展農村經濟,更多的是要發掘出當地的特有產業,使其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在市場上有著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在產業區建立生產、加工、存儲等基地,進行產業一體化經營銷售。如若沒有相對突出的特色產業,可以利用面積較大的耕地,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發展農業科技。當地政府要在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面予以及資金、政策和經驗上的支持,派出相關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最終擴大生產規模。而對于相對偏遠的地區,可以考慮發展旅游產業,對市場先進行分析,了解游客的需求,完善地區的公共設施和交通。最重要的是進行宣傳營銷,也可以尋求當地政府的宣傳推廣。還要贏個市場需求并不斷的進行改進。
不成規矩,何以成方圓。要想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就要在內部構建出一套完善的組織構架和規章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集體經濟的組織人員的配置分工。其次,分配給每個人的任務要明確,在進行項目的建設時要提前進行考察準備,并制定出詳細的計劃分析方案,還要預測出可能發生的風險,給出解決方案,從而使風險加以規避。在崗位上每個人都要承擔各自的工作認真負責,在自己的工作上要盡可能做到更好,承擔自己從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對待事物上不推諉,不抱怨,不遷怒。還要完善集體經濟的規章制度,沒有規矩,做事就會雜亂無章,而完善的規章制度會使外人認為組織紀律嚴明,可以得到外界的廣泛信任,還能營造出一個高大的企業形象,最重要的就是規章制度可以保障公司內部能正常的運作。制定了政策,一定要依照規章制度進行實施,依據規則做事,否則就沒有了公信力,而制度也就成了一紙空文[3]。
在此基礎上,還要制定相關的獎勵和懲罰的措施機制。古人云:“在其位,謀其職,負其責,盡其事”。對于村干部來說,不能讓他們像行尸走肉一般碌碌無為、毫無建樹,所以要對其設立指標,實行定期考核,根據各個村莊的實際情況設立一個具體的可實現的目標,使村干部的業績和其薪資呈一個正比的關系,實現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價值理念,從而能夠激發村干部們的工作動力進而甄選出一些真正能夠干實事的干部進行提拔,而對于那些得過且過的干部,根據規定更應該嚴格懲罰予以懲戒,以打擊這種官場上的不正之風。另一方面,在農民群眾上面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和團體也可以對其進行物質上的獎勵,從而激發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集體經濟。此外還可以在精神上給予獎勵,比如頒發證書、授予榮譽稱號等。在物質和精神的同步下激發農民的積極性,使得集體經濟能夠更加快速的發展。
最后,還要設立相關的監督機構進行監管。監督機構主要負責具體規章制度的制定、監督和實行,對干部進行考核評級進行獎懲,還要完善制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對于財務,應該公開透明,實行民主理財,并認真落實相關政策。設立相關檢查部門的初衷是對于針對那些不作為的干部,予以早發現、早處理,避免出現對集體經濟不利的事情和行為。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農村發展戰略的基礎,對于農村的發展持續重要性不可言喻,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探索,使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對此,要選擇合適的方式和策略,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最終使我國農村的經濟水平穩步提升,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