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連鳳
(濟南市章丘區圣井街道辦事處,山東濟南 250220)
據農業部出臺的指導意見指出,大力推廣我國的農業生產托管,對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帶動普通農業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主推服務方式,采取政策扶貧、項目推動等措施,加大支持推進力度。在大環境的帶領下,農業生產托管的大面積普及化已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最有效、快捷的方法,為此讓農民了解生產托管,了解其意義和作用,是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托管的前提。
要想大力普及生產托管,就必須要了解,什么是農業生產托管。農業生產托管既是農戶等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交付給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完成的農業經營方式。而農業生產性服務是指貫穿農業生產產業鏈條,直接完成或者協助完成農業各個環節作業的一種社會化服務,生產托管是極具劃時代意義的工作方式,其對當下農民傳統工作方式帶來的巨大改變,起著良好積極的轉變。
為什么要進行生產托管?它帶給農民的利益又有哪些?搞清楚這些疑惑,會讓農業生產托管的普及化更加有利。第一,推進農業生產托管可以引領普通農戶們參與到農業的現代化建設進程。隨著時代的變遷,農村青少年們更向往大城市的繁華,想要外出務工賺錢養家,隨之而來的則是農業勞動力出現老齡化、兼業化的趨勢,部分地區更是出現的農業勞動的大量短缺。發展農業生產托管,引進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可切實解決其產生的生產效率低下、人員少的實質性問題。第二,促進農業成本降低,高效增加生產,拓展托管服務,服務組織可以集中進行農業生產資料的采購,進而降低農作物成本[1]。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作業能力,機械工作的效率大幅度超越過去的人工工作,減緩工作難度,高效回收成本。第三,推動農業綠色的生產發展。農業綠色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工作重點,相比較于農民自己進行的耕、種、防、收,托管化可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應對,綠色化肥的灌溉,正確噴霧試劑的除蟲防疫,高效的完成農作物收成,比大多數人印象中的引進機械設備勢必要加劇環境的污染要綠色的多,科學化管理永遠是推動產業高效、環保、健康的重要基礎。農業生產托管對農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農業生產托管之所以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化,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對于未知事物的不了解,對于新事件的不確定性與本能的恐懼排斥。普及農民對于農業生產托管的了解,是當下促進農民增收的首要任務。開展思想教育認知工作,絕大多數的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在國家大力宣傳下,農民的防騙意識提升不少,自我保護意識較強,面對新鮮事物的接收能力卻大大下降,我們應細心嚴謹的為他們講述新時代下,農業生產所帶來的巨大福利。
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部分地區的農業收成較往年有了質的飛躍,2019年中央財政安排40億元資金,持續推進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23個省的623個縣進行了試點項目,重點針對了農作物生產的關鍵點與薄弱環節,面積超過187.53萬hm2。通過創新服務方式、規范服務標準等一列措施,帶動全國農業生產托管面積超過1億次hm2,服務小農戶6 000萬戶。這一個個數字,一串串令人振奮的消息,無不是向農村用戶宣傳大力開展生產托管最好的方式。將農民統一集中教學,傳播新時代科學技術,展示實際科學成果,讓人們認識到生產托管所帶來的巨大便捷、遠大戰略意義,其本身的工作方法遠超以往人們的認識,手把手教會農民對新科技機械設備的使用方法,引入新思想、新理念,將此作為個人的責任,帶進農村,為更好地新時代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每個人意識到生產托管所帶來的優益,認識到舊方法、舊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其不符合當下發展的落后性,才能使他們在了解農業生產托管后,接受新方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農民大幅度增收。
生產托管的一項重大利好,即是節省農民的工作量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仍然可以獲得生產的全部利潤。實施好生產托管項目,關鍵在于機械作業。在陜西省一處鄉鎮,其選擇與合作社先后購置了在陜西省馬力最為強勁的美國凱斯2104型號拖拉機兩臺,意大利道依茨爾2104型號拖拉機一臺以及德國雷肯大型聯合整地機四臺等等,使其進行深松整地作業工程0.4萬hm2。依靠這些農作機械,合作社托管面積達0.2萬hm2,覆蓋5個區、10個鄉鎮、100多個村,極大的造福百姓,大幅度提升農作物生成,提高農戶收益。機械的使用是生產托管的重要依賴,先進的農作機械極大的推動托管效率,機械的提升維護,是生產托管模式前進的方向[2]。
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方式靈活,使農民可根據自身情況與勞動力情況更加靈活地選擇單環節、多環節或者全程托管模式,各個方式有其相應的特點。單環節托管,既是將傳統的耕、種、防、收的其中單個環節委托給服務性組織進行,其方式選擇余地大、靈活性相對較強。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與農戶的市場地位是平等的,通過各自的市場合同來完成交易,交易一次性完成,環節少、頻率高。多環節托管為農業的各個環節都有相對應的服務組織托管,每個環節有不同的組織進行不同的處理。服務的需求與供給方式多樣化,只要服務對象有需求就可以提供供給,機制相對更加靈活。全托管模式是農戶將農業生產環節全部委托給有能力的生產托管組織或者個人經營,農戶以收取定額地租的方式來收取土地利益,同樣也可由農戶向托管者收取定額費用,托管者全權經營,將所獲的農物按契約的約定數量交給農戶。三種方式各有利弊,可由農戶擇優選擇,探索研究切實可行的托管方式是提升農民增收的最好辦法。
良好的產業生產模式必然離不開一套完善的監管體系,維持良好的運營模式,才能使農戶的增收維持長久穩定。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引導和支持作用,為托管模式的發展提供保障,托管服務機構是目前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政府部門的幫助與監督,進而加快模式的推進,針對一系列相對應的問題,提出有效合理的解決方案,進而完善產業鏈的構成。由于托管模式的多種方法,其所涉及到的服務型組織和個人經營者關聯眾多,協調好各個相關者的關系與利益分配,是農戶與托管方的必要責任。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應被相關部門所觀察到,在耕種方面,托管方是否適用正確的耕作農物,種植方法是否對土地土壤有所損壞,在防范方向上,所用農藥是否合乎標準,藥劑是否會影響農作物收成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監管到位。不僅保證農作戶的利益與安全,也同樣為托管服務性組織能否長久維持與農戶的關系,讓生產托管模式更加讓人依賴起到保障。深入群眾,了解百姓,對他們的所思所想有所感受,才能更有效的幫助農戶的經濟得到提升。不管是托管組織還是農戶,都應在良好的監管監察體系下,合理發展,這才會讓其成為促進農戶增收的堅實堡壘[3]。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戶接受新型生產模式,農業生產托管已經朝著新的階段飛速前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于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應謹慎嚴謹的去對待。生產托管的一項重大前提是農戶不需要流轉土地經營權,不用農戶們在生產前期付出高額成本,通過集中連片的托管服務,能夠達到規模經營節約成本的目標。但是在考察中發現,不少的服務組織反應,實施托管運營后,風險也相對集中,特別是開展全托管的,賺的起虧不起,帶給了農戶們難以兌現的承諾,進而引發社會矛盾。雖然農戶們的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的保障,但對于部分組織卻發生了有苦難言的情況。在極端惡劣天氣的影響下會導致農產品市場價格出現大幅度差異,由于缺乏小農戶的制約,很有可能面臨收不回服務費的問題,而且服務組織資金少、融資力弱、貸款難的現象普遍,因此控制好資金流動制定合理計劃尤為重要。要積極強化政銀保擔合作,鼓勵推出以支持農業生產托管為導向的經濟產品,不斷探索和加強資金的使用方法,使農戶與托管組織實現共同創收的雙贏局面。農戶方向上,面對高效生產所帶來的巨大利益,不要被沖昏頭腦,合理的規劃每一份資金流入,不盲目投資,不盲從他人帶來風險的建議,由于新模式帶來的新路徑,農戶們勢必要接觸更多的與生產相關的機構與人員,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對所接觸的事物都保持謹慎、客觀的想法去對待,不急于將資金壯大,不因為高效的生產模式而失去正確判斷的理智,生產托管核心思想是為農戶利益帶來增收,切不要本末倒置,資金的規劃管理是保持農戶經濟增收的重中之重。
農業生產托管對農民帶來的益處繁多,減少不必要的資金開銷,集中工作便于管理,節省勞動力,使農村產業科技化、開放化,最重要的是極大的增加了農民的實際收入。讓更多的人了解生產托管帶來的益處,在生產托管的道路上繼續不斷創新與探索,與合作單位合理有效的進行溝通合作,實現互贏互利,互幫互助,在國家的帶領下,開創更加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