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琪,游雙艷,王 琳,趙 平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市 401329)
作為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國,國內三級農業科研單位有上千家,他們承載著科研自主創新的使命,承擔著各級各類農業科研項目的推廣工作。為確保此類科研單位完成推廣工作,國家對其科研投入力度不斷增加,財經體系的不斷完善,科研資金來源數量大增。就此,對農業科研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而暴露出來的財務風險不斷增加。當前形勢,要求我們的農業科研單位應加強財務風險識別能力,做好財務風險防范能力,確保農業科研工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農業科研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預算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環。這其中,涉及到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考評等內容。期間,預算編制水平不高、審核不嚴,都將加大預算管理風險。
資產管理不善,重賬簿輕實物,固定資產的使用、處置、出借不規范,部門聯動性不強,均易導致資產浪費,而降低資產的使用效益。
當前,農業科研單位經濟活動頻繁,會計核算工作也變得愈發復雜,由此而造成的會計核算風險幾率同樣大增。這其中與內控制度不完善有著直接的關系,雖然農科單位制定有規范的規章制度,但是很多設置形同虛設。而崗位匹配的會計人員,很多不具會計專業知識,甚至身兼數職,難以發揮好崗位間的牽制作用[1]。
當前,農業科研單位多屬公益單位,由財政全額撥款,自我盈利能力有限。由此,為解決人員工資或單位基本運行的問題,在開展科研工作的同時,還要通過提供技術服務取得收入以解決經費問題。但是,由于農業科研單位受環境、政策因素等的影響較大,折出的技術服務項目無法與市場匹配的預期價格對等,最終難免造成連服務成本都收回困難的境地[2]。
農業科研工作,前期投入資金大。等待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回籠資金轉化為單位效益周期較長。在這個過程中,每環節都存在泄密危機,而影響到經濟轉化效益。這些泄密因素都有:技術研發外協單位,因利益、管理等問題可導致泄密。本身能力有限,技術產品試制需外委單位協助,圖紙、技術等資料送出的同時,加大技術泄密的幾率。科研人員保密差,資料、方案等技術資料保管不嚴,產品試制不注意資料保密,同樣可造成技術泄密。
近些年來,吻合業務量和價值量,體現零基預算為管理的體系,在各大科研體系中得到推廣。但是,潛在的某些客觀因素,同樣也導致預算執行中存在風險。第一,預算符合率低。農業科研單位非生產單位,能做到準確預算工作量、收入額難度很大,這就為其預算執行帶來較大的風險。第二,預算考評機制不健全。預算考評是對單位內各級責任中心預算執行的監督工作,在農科單位的管理工作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農業科研單位往往需要以考評來反饋預算管理,以提升科研單位的預算管理水平。第三,預算工作不重視。片面的認為,預算純屬財務行為,理應由財務部門承擔預算編制和控制。但是,該項工作涉及面廣,客觀上要求各部門執行者均能參與,才能使預算預控的作用體現出來。此外,個別部門預算不嚴謹,某些費用未列入到預算體系中,需要支出時就搬出相關文件執行,導致預算控制形同虛設[3]。
當前,各科研單位財務內控形同虛設,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職能效益不及科研生產,難以發揮其應用的價值。財務預算編制直接關系到經費使用,但是實際執行普遍存在內容不真實、預算執行力不強等實際問題,同時也沒有匹配的實施跟蹤、分析評價機制,直接導致預算考評機制不完善。實際上,好的預算編制,缺乏相應的考核、檢查機制,再好的計劃也將流于形式,最終難以發揮其應用的價值和作用[4]。
財務風險客觀存在單位管理各工作環節,造成的潛在經濟損失極大。由此,農科單位務必要增強風險意識,正確分析潛在的風險,有效采取防范措施,將潛在的風險損失降低到最低。
3.1.1 做好外協、外委單位招標論證。避免技術外泄,前期要做好與外協、外委單位的合作論證,做好前期招標,重點考察其保密信譽情況,合同細節中應體現保密條款、保密協議等等以有效規避風險。
3.1.2 注意科研技術資料的保密。增加農科科研投入,提升自身試制能力,對于常規業務不要外委,對于無加工能力的試制產品能部分外委的就部分外委,需要全部外委的,應注意資料的保密,簽訂好保密協議。
3.1.3 做好技術人員保密工作。做好技術人員保密教育,增強技術人員保密意識,抓好技術資料的檔案管理,每項管理都要具體到人。同時,單位領導也要提高認識,重點把關對外交流資料,扎好自家柵欄,員工工作合同或辭職時,均需簽訂必要的保密協議,因技術泄密而造成的損失必須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農科單位的預算是本年度農業科研工作計劃及任務的貨幣化表現形式,同樣也是本年度工作費用收支控制的重要依據。因預算管理不善,而導致的財務風險最為常見。對待這項工作,我們必須要結合實際,根據農業科研工作的特性及內在要求,不斷深化推進預算體系的完善,以提升農科單位預算管理水平。
3.2.1 有效整合單位總預算。完善單位預算體系,做好各單位預算與綜合預算的銜接工作。實際上,就農業科研單位而言,每年度執行的總預算均為各部門的預算綜合,銜接好單位預算與綜合預算,是規避預算風險的有效措施。
3.2.2 切實推進零基預算。革除傳統編制預算弊端,盡可能多的推廣零基預算。所有的預算的編制,不要受以往預算項目、收支水平的影響,一切從實際出發,逐項審議預算年度內各項費用的內容及其開支標準,結合財力狀況,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制,這樣就很好規避不真實、執行難等問題。
3.2.3 提升定員、定額預算管理水平。針對專項經費的管理,嘗試用滾動預算的方法。除此之外,多建議用滾動預算的方法,一切按照定員、定額的方法,精準測算公用經費折出。
3.2.4 健全完善各項預算控制制度。再好的預算,沒有考核,也將流于形式。將預算的準確性納入到考核體系,有賴于不斷完善的預算控制制度,得益于對預算工作的跟蹤、分析、評價,并最終以數據呈現為決策的執行提供支持。
3.2.5 加強相關制度的研究工作。加強涉及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等工作的制度研究,將科研單位的預算編制、執行與這些規章制度銜接好,以增強預算編制工作的法律效力。
內部財務控制,是綜合性較強的管理手段,對任何一家科研單位均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后農業科研單位,要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必須要建立與之完善的內部財務控制體系。
就農業科研單位而言,健全的內部財務控制體系。應體現幾項原則。
3.3.1 服務為先。就農業科研單位而言,管理的重點不能偏離服務質量,最終還是要體現服務優先上。這就要求,我們工作的調整,要以協調服務和管理為切入點,要緊抓優化服務這一載體,去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3.3.2 制度為本。財務內控是一項政策性、綜合性、時效性較強的工作,為提升內控水平和質量,最終還要得益于制度,以制度來規范程序,以程序來約束行為,以不斷優化單位財務管理體系。
3.3.3 靈活機動。就財務內控管理而言,往往是計劃性與隨機性的統一。前期應體現周密的長期安排,后期做好機敏的應變準備。整個過程中,要認識到問題的復雜性,為后期應變留足可變空間,以確保充足的隨機應變性。
3.3.4 預防控制。農科財務內控管理,本源上應以預防控制為主。而就實施細節,則關聯到組織、認識、程序、紀律等諸多環節。為更好體現預控作用,應注意健全授權、執行、紀錄、檢查等控制程序,優化設置好重點崗位,并就崗位分工合理人員配置,明確崗位人員的職責職能,落實好獎懲辦法,以確保內控管理的效益。
依從上述執行原則,具體操作中務必始終圍繞核心機制來展開,要分析確定好各環節內控角度和內容,設計出更為實用的財務控制體系。但是,應注意的是,不同生產以創新為主。而財務內控則以資金管理為核心要義,各環節控制應體現在成本管理方面。
承載著農業科技創新的農業科研單位,隨著農業科研投入資金的不斷增加,農業科研暴露出來的財務風險也在逐年增多。為此,農業科研單位務必要做好風險識別,認清農業科研單位財務常見風險,針對可能因技術泄密、預算不力、財務內控不重視等而增加的財務風險,做好風險防范,有效采取防范措施,將潛在的風險損失降低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