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華
(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山東費縣 273400)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俗稱為秋黏蟲的生物,一種害蟲,這種害蟲主要是生活在美洲大陸上,是雜食性的害蟲,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所公布的需要重點防控的害蟲。草地貪夜蛾主要啃食高粱、玉米以及甘蔗等這類農作物,草地貪夜蛾具備如下的特征:會時常更換生存的領域、對生長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大量繁殖,防控工作比較難。一般的農作物在受到草地貪夜蛾的侵襲之后產量會減少大約20%,嚴重的情況甚至會顆粒無收。由于受到季風氣候的影響,在2019年,我國的很多省份已經陸續地出現了草地貪夜蛾,這給我國的農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山東省是我國的玉米主產地之一,玉米的播種面積大約為300萬hm2,玉米的產量大約為2 100萬t,這兩項指標大約占全國的9%左右,玉米的生產情況會直接地影響到全國的糧食安全。草地貪夜蛾具備繁殖能力強、擴散速度快以及危害程度高的特點,一旦在我國的山東省爆發,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到整個山東省的糧食安全。在2017年,被草地貪夜蛾入侵的十幾個玉米種植國家,造成了玉米年減產820萬~2 000萬t,相當于玉米年總產量的20%~55%,經濟損失高達24億~70億美元。山東省南部是非常適合草地貪夜蛾生存的,山東省其他地區屬于草地貪夜蛾低度適生區,并且伴隨著西南季風,6—7月草地貪夜蛾很有可能會繼續的入侵到山東省,山東省的玉米種植地正是草地貪夜蛾的絕佳棲境。因此,就需要相關部門充分地認識到草地貪夜蛾對玉米種植的危害,需要及時的開展科學的防控措施,要做到早防控、早監測,這樣才能切實的保障山東省的糧食生產安全[1]。
在2016年,草地貪夜蛾被首次發現在非洲的尼日利亞。經過短短兩連的時間就入侵到非洲的40多個地區和國家。草地貪夜蛾對當地的玉米生長帶來了非常大的傷害,下面將重點介紹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學特征與危害[2]。
草地貪夜蛾幼蟲的身長一般為6~9 mm,,幼蟲的頭部呈現出深棕色的顏色,身體的整體為綠色或者黃色。幼蟲隨著蟲齡的增長,身體的顏色會不斷的加深草地貪夜蛾的末齡幼蟲幾乎為全黑色。草地貪夜蛾成蟲的長度大約為15~20 mm,翅展約30~40 mm,雄蟲的前翅為深棕色的顏色,有著淺色的暗紋以及黑色的斑紋,雌蟲的前翅呈現出深棕色或者灰色[3]。
草地貪夜蛾屬于雜食性的害蟲,寄主十分的廣泛,根據統計數據我們可以得知,草地貪夜蛾至少會危害80種以上植物,此類生物對玉米種植的危害是十分大的,在每年的春季以及夏季,此類生物對玉米蜘蛛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草地貪夜蛾的繁殖周期可以延續數年,并且可以繁衍很多代,草地貪夜蛾遷徙的速度是非??斓模梢栽诒容^短的時間內就完成大量的遷徙[4]。
在溫度比較適宜的環境中,草地貪夜蛾的蟲卵會在2~4天內孵化成為幼蟲,幼蟲在生長的過程中就會啃食玉米的葉片,這將會造成玉米出現落葉,一部分的大齡幼蟲甚至可以切斷玉米植株的莖。1~3齡幼蟲一般會潛伏在玉米植株新葉背部進行啃食,在葉片上會形成一種透明的窗孔;4齡以上的幼蟲會啃食玉米植株的嫩綠部分,比較嚴重的情況就是玉米葉片的整株葉片都會被啃食干凈,這樣就會造成玉米植株死亡。高齡幼蟲還具有暴食的特點,可以直接的啃食幼嫩果穗,在種群數量增多的情況下,幼蟲運動呈現行軍狀成群擴散。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遷徙能力比較強的生物,在比較適宜的條件之下,會大范圍的爆發出來。所以,研究高效的監測技術就是十分重要的?,F階段,對草地貪夜蛾的監測技術主要包括了雷達監測、性誘劑以及燈光監測等,除了這些方法之外,田間調查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5]。
使用雷達監測是現階段監測遷飛性害蟲最為有效的一項技術,可以在非常精確地掌握害蟲的多種數據,并能分析出氣象因素對害蟲的具體影響情況。
可以使用性誘劑對草地貪夜蛾進行長期的監控工作。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設置倒置漏斗式干式誘捕器或者桶形誘捕器,誘芯需要放置在誘捕器內,誘芯需要每隔30天就更換一次。每塊田需要放置3個左右的誘捕器。誘捕器之間的距離至少要相隔50 m左右,每個誘捕器與田邊距離不少于5 m,誘捕器距地面1 m左右或高于玉米20 cm。此外,要做好蟲量的檢測,最少5天檢查一次,在蟲量比較多時,需要1~2天檢查一次。要對結果進行詳細地記錄,這樣能做到及時的防治[6]。
燈光監測主要是通過利用昆蟲趨光性的特點,對草地貪夜蛾進行監測,這種方法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并且不易受周圍環境的限制,操作也是比較簡單。現階段,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已經在全國范圍內的26個省市設立了害蟲的監測站點。
以上討論的三種方式都只是適用于害蟲的成蟲,對于草地貪夜蛾的蟲卵、幼蟲就沒有什么太大的效果,這也是防治工作種的難點。所以,進行田間檢查是很有必要的,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地研究,這樣才能研發出這一方面的監測技術。
想要做好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工作,就需要預先做好預報檢測工作,一般是運用綜合性防治措施來減少草地貪夜蛾對玉米的傷害,將害蟲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到最低,在農民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有效地提高綜合效益。此外,種植抗蟲作物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
根據我國農業部門以及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的具體要求,需要盡快地啟動防治草地貪夜蛾的應急預案,要做好一系列的監測預警工作,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加大宣傳草地貪夜蛾的科學防控措施,可以使用報紙以及新媒體進行宣傳,這樣才能讓農民更加充分地了解到害蟲的生長習性以及相關的防治措施。除此之外,一旦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到山東省,就需要立即開展各項調查工作,充分地了解害蟲的危害程度以及數量,要掌握害蟲的生長周期,這樣才能在最合適的時間段開展防控工作,對害蟲進行誘殺,更好的控制住災情,從而幫助農民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這樣能更好地保障玉米產量[7]。
山東地區的環境以及氣候條件是非常適合草地貪夜蛾這類害蟲的生長的,所以,草地貪夜蛾有可能會比較頻繁地出現。因此,監測防控工作在任何時刻都不能放松,需要農業技術人員仔細地研究草地貪夜蛾的生長規律,找到其中的重點,并結合山東省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策略。建立起更加完備的監測預警系統,通過燈光、雷達以及性誘劑等方式,對草地貪夜蛾這類害蟲進行防治,此外,還需要時刻把握住草地貪夜蛾的遷徙規律,一旦發生情況就需要及時的預警,這樣才能讓防控工作更加的精準,進而有效防治草地貪夜蛾。
綜上所述,草地貪夜蛾屬于最近才入侵到我國的新型農作物病蟲害,在當前這個階段還沒有特別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所以,需要及時對草地貪夜蛾這一害蟲進行干預和預防,要防止蟲害的蔓延,將危害降至最低。相關部門需要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工作引起比較高的重視,要及早的發現和防控,這樣才能促進山東省玉米的多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