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東,徐明舉,鄭文婷,楊曉林,鄒吉祥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山東臨沂 276025)
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有1 190萬人口和1.72萬km2土地,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市。2020年,臨沂科技職業學院克服新冠疫情防控、新建學院知名度低、涉農專業認可度不高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實際招生錄取2 106人,在全省同類新建院校中排名第一,其中涉農專業共錄取1 076人,招生人數位居省內首位。學院聚焦樹立齊魯樣板走在前列,建成高素質雙師隊伍,精準謀劃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堅持能力導向突出辦學特色,2021年5月被國家農業農村部和教育部推介為全國100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之一。
據統計,臨沂市雖然擁有普通高中54所在校生17.5萬人,中職學校40所在校生11.6萬人,但市屬高職僅有2所,在校生不足2萬人,無論是高職院校數量,還是在校生人數,都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與臨沂市作為農業大市、千萬人口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據統計,臨沂農村人口近800萬,首先急需培訓的農村勞動力達300多萬,培訓潛力巨大;其次,農村在校中小學生近160萬人,每年10萬多名高中階段畢業生參加春夏季高考升學后,按照當前升入本科院校51%計算,仍有近一半的畢業生需要接受應用型、技能型高等職業教育。
目前全市技術技能人才總量偏小,僅有132萬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占比不足11.5%,高職教育成為全市人才培養的瓶頸。據測算,到2025年臨沂市需新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30萬人,而現有中職學校每年畢業3萬人左右,高職畢業生僅有0.5萬人,人才需求和培養壓力巨大。以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為例,2019年認定10 157人,僅占農村勞動力的0.13%。另外,農業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學歷層次較低、專業化程度不高,學歷素質亟需提高。
臨沂多次獲得全國、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市等稱號。種植業形成了以糧食、油料等為主的傳統產業,以蔬菜、林果為主的優勢產業,以食用菌、花卉、中藥材等為主的新興產業。2019年,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700家。工商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1 558家,家庭農場2 816家。現有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各類經濟實體1 530個,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1 161個,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279個,家庭農場38個,農產品批發市場27個,電商專業村(專業大戶)25個,年交易額8.4億元,帶動了8.6萬農民就業。以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和田園綜合體建設示范為抓手推動產業振興,已完成投資68億元。未來,沂蒙鄉村發展活力和動能將進一步釋放,產業轉型升級趨勢將更加明顯,城鄉發展要素雙向流動進程加快,鄉村發展形態和格局更趨多元化,鄉村大變革即將到來。
為準確定位學院特色發展,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籌建之初先后學習考察江蘇、浙江、北京、上海、陜西、河南等國內知名涉農高職院校,調研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骨干企業,緊密結合臨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確立了以“堅持為農興農,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特色高職院校”的辦學思路,培養造就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緊緊圍繞國家、省鄉村振興戰略和臨沂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的發展定位,創新體制機制,開門辦學,通過校政、校校、校企合作、科技下鄉等形式,搭建和完善7個服務平臺,組建16支專業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隊,服務對接農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田園綜合體、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鄉村振興服務項目。
臨沂市委組織部第一書記辦公室與各縣區委組織部,針對全市120余個精準扶貧村擴大宣傳,招生扶貧對象家庭困難的孩子,并給以減免學費的待遇,招生貧困村符合高職擴招條件的農民工、新型經營主體、村委會成員。
面向退役軍人進行精準招生,利用臨沂市兵源大市,退役軍人數量多的優勢,對接退役軍人事務局,用足用實國家相關擴招政策。
加大產教融合力度,發動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招生,先后簽署協議,開展訂單培養、校企合作招生。與臨沂市飼料協會、食品營養協會、翔龍集團、東軟集團、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盤古集團等行業協會與國內知名企業合作招收訂單班。翔龍集團下發紅頭文件招生,企業內部職工子女報名學習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企業負責學生就業。
建立學院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快手號、微博等新媒體矩陣平臺,通過網絡、新媒體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全方位向社會展示學院風采,2020年推送各類信息視頻2 000余條,開展新媒體直播30期,收看達10萬人次,特別是現代農業技術專業教師利用快手、抖音等形式,直播宣傳專業200余小時,為考生答疑解惑,推介專業優勢。
在招生黃金季節,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電臺、車載傳媒等進行媒體廣告宣傳,先后和山東電視臺、臨沂報業集團、廣電集團、移動公司、聯通公司等簽署合作協議,全方位開展宣傳。同時,安排各專業教師深入生源學校開展面對面宣講活動,學院教師深入學生中間以生動案例進行宣講,沖到招生宣傳一線,提供專業咨詢服務,展示教師風采。
學院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專任教師227人,其中涉農專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者37人,具有博士學位者8人、碩士學位者127人。學院目前設立了現代農業、生態環保、動物科技、智能農業裝備技術、數字農業、食品藥品、農村經濟管理與服務、鄉村規劃建設等8個涉農專業群,其中“雙師型”專任教師102人,占比達80%。聘任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高端人才、專家教授100多人擔任兼職教師。
全面推行“行業企業高管+博士”“行業資深專家+博士”“企業資深專家+職教名師”等雙帶頭人創辦專業模式,打造了一支由高技能行業領軍人才、高水平博士或職教名師組成的雙帶頭人隊伍。學院引進來自國內500強企業集團副總2人,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中青年專家6人。例如,在開設農業新媒體專業方向上,籌建組緊緊抓住2020年因新冠疫情全國上下對網絡直播營銷與電商快遞行業發展認知快速提升的良好機遇,創新開設農業新媒體營銷專業方向,規劃投資300萬元建設了4個新媒體實訓室,邊建設邊實踐邊總結,當年開設專業方向當年招生80人,實現零的突破。
服務臨沂地區糧油、蔬菜、果樹等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對接優質糧油和現代園藝兩大現代農業重點產業,聚焦現代農業裝備、數字農業等產業高端技術在新型農業產業群中集成創新與應用,依托現代農業技術、休閑農業、現代農業裝備、設施園藝和數字農業構建5個現代農業特色專業群。
服務臨沂地區鄉村生產清潔、污染修復等專業技術領域,服務生態振興目標,建立起從環保源頭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與咨詢服務、環境工程治理技術到環境監測與控制、污染修復與生態工程技術全流程的核心崗位群,推進鄉村環境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建設生態環保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與咨詢服務、環境監測與控制、污染修復與生態工程等4個專業群。
服務養殖業,以動物醫學專業為核心專業,涵蓋寵物臨床診療技術、畜牧獸醫、智能養殖技術(畜牧工程技術)專業核心,對接臨沂豬、牛、羊、家禽養殖等重點產業,精準聚焦智能養殖產業生產力和動物醫學技術水平提升,建設智能養殖、動物疾病檢測與治療、寵物診療等3個專業群。
在此基礎上,對接臨沂市區域產業集群的內涵與外延,大力推動建設“智能農業裝備技術、數字農業、食品藥品、農村經濟管理與服務、鄉村規劃建設”等五大主體專業群,提質擴面。
整合學院資源、資金、人才,緊盯臨沂市全面對接長三角農產品市場的良好機遇,在政府推動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基地規模化、營銷品牌化,完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標準規范體系,全力打造長三角“菜籃子”“果籃子”“肉籃子”“米袋子”等直供基地等方面全力提供人才培養支撐。
先后與科研院所,如: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浙江大學山東(臨沂)現代農業研究院、山東省農科院、臨沂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簽訂科教融合協議。與大專院校,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等高校開展校校合作,共同推進農業技推廣、科研項目合作、社會培訓等,在產教融合、數字教學資源開發、教學基地共建方面進行合作,達成合作意向17個。
積極加入中國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全國職業教育實踐育人產教聯盟和山東省高職高專院校思政課建設聯盟,融入全國職業教育大家庭,就近學習實踐學校建設發展經驗,奮力爭先。
緊抓山東省職教創新發展高地建設機遇,首先與國內知名企業、如華為、京東、東軟集團、恒大農業等國際大公司集團合作;其次與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如翔龍集團、阜豐集團、魯南制藥、羅欣制藥、金鑼集團、正直集團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第三,與現代農業園區,如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臨沂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聯合;第四,與涉農田園綜合體,如朱家林田園綜合體、奧正農業莊園、水浥田園、智能養殖公司等達成實踐教學基地協議。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是沂蒙革命老區臨沂市唯一的涉農高職院校,區域農業產業基礎優,涉農專業群特色突出,來自行業一線師資隊伍比例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資源豐富,辦學起點高,辦學理念先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培養造就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三農”工作隊伍和“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要求,科學論證專業群設置;以服務沂蒙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為己任,準確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計劃3年內在校生達到10 000人,5年內達到16 000人;圍繞沂蒙老區臨沂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的發展定位,學院將努力建設一批適應農林新產業新業態的涉農新專業,在培育建設“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過程中,培養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實用人才,為沂蒙鄉村振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