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劉 洋,劉貴今
(赤峰市翁牛特旗水利局,內蒙古赤峰 024500)
農田建設有著多種問題,比如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不健全、田林路先進的栽培農作物技術引進不足、土壤耕作層不夠深、土壤質量良莠不齊等。因此,需要建設高標準農田,針對存在的問題實施有效的解決措施,結合農田技術推廣和農田標準,保證全面提升農田耕作質量。內蒙古赤峰市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灌溉條件、整修機耕路等工程措施,培肥土壤等農業措施,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達到農田成方、地平整、土肥沃、水暢流、路相通、樹成行的標準,可極大提高土地質量和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堅實基礎;全部實現節水灌溉,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局面,以利于市場的形成,推動農村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增加綠化面積,改善地區生態環境,起到固土蓄肥,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災害的作用。
建設高標準農田應當嚴格遵守國家現有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環保、節水灌溉、基本原理,通過研究當前農業資源的綜合開發,平坦的土地,合理布局,改善田間灌溉和排水技術設施,修復技術工程措施,如機耕道路改善了目前的農地基礎設施條件,農地田承房、土壤肥沃、水源暢通、道路交叉常見、林木成林的技術標準。它可以提高和改善當前的土地質量和農村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增加當前農民收入,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促進廣大農民擺脫貧困和致富,爭取一個富裕和健康發展。建設高標準的綠色灌溉農田,基本上可以達到節水灌溉,形成區域布局,專業生產,經營規模,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在中國的農村地區,增加綠化建筑面積,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改變小氣候,堅實的土壤肥料,盡量減少自然災害的重要作用。
目前,建設高標準農田仍舊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約束著建設過程發展。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農田水利設施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最基礎內容,只有加強建設水利設施,才能夠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發展,但本區水利專業人才較少,配備不合理。農田水利設施大部分處于最低的土渠和水泥渠道狀態,技術投入較低,無任何現代化水利設施。首先是人員配備不合理,專業農田技術人員有利于高標準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但若是專業的技術人員較少,同時又存在一些專業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的問題,這些情況均可能會阻礙農田水利設施的建造和進展,進而制約了高標準建設農田的步伐。其次是技術投入少,未將充足的、先進技術投入到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建設中,致使技術和現代生產需求不匹配;最后是農田水利設施老化,未及時更新換代,加之工作人員對設備不夠重視,設備的維護工作少,導致設備嚴重受損,無法使用,阻礙著農田水力設施的建設發展進程。
內蒙古始終對農村建設工作給予重視,根據農牧業各專項規劃,以制定貫徹落實特色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目標和任務為工作重點和抓手,推進特色農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工作主線,聚焦特色農業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科技服務支撐、產業發展等重點專項,為了確保糧食安全,特別是重要的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廣大農牧民的脫貧增收致富奔小康提供強大的支持。農業生產工作總體思想是:以“十九大”思想為指導,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一中心任務,加大結構性調整,做好農村工作和農田建設工作。但在實施中,由于各部門在不同項目規劃中投入資金存在著差異,特別是在對高標準耕地進行建設中的側重點有所差異,部門之間缺少了溝通,導致項目建設經費不集中。資金分散注入,不但使高標準農田的生產建設速度大大受到影響,同時無法保證建設的質量。
該項目實施后,將進一步提高農田綜合生產的能力、促進發展現代農業,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效果。項目實施,將有效降低地下水用水量,降低農業用水比重,項目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有所降低,對改善生態環境,節約水資源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滴灌、噴灌和灌區現代化改造、計量設施配套、運行管理體系建設,使項目區達到現代化高標準條件。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顯著,可以有效提高項目區糧食作物單產,為增加糧食總產提供了有效保障。既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第一,加強管理技術人才。定期的對操作技術人員開展技能的培訓,保證技術人員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從而減少損壞水利設施,延長設施的使用年限,并且引進專業技術人員為水利設施提供服務,有效解決在建設農田水利設施中存在的問題。第二,增加技術投入,不斷創新農田水利設施。優化農田水利設施的基礎是技術投入。只有如此,才能夠保證設施及時的更新,符合技術發展需求。并且及時更換維修老化設備,有利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第三,提高使用水資源效率。建設高質量農田水利設備能夠提高水資源使用率,節省資源,解決水資源應用的問題,為建設高標準農田提供有效渠道。
政府需要構建溝通制度,有效地整合建設資金,確保在建設高標準農田資金供應中有著統一的標準,部門間需要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確保能夠合理安排資金。保證資金能合理使用,供應充足,從而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
有關政府和部門需要加大投入農業機械的力度,購買國內外的新型農機設備,保證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并且也要對農民開展技術培訓,保證農業機械使用率得以提升,從而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進程。同時也需要將農機合作社的作用發揮出來,若想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提升,則需要重視農機合作社。農機合作社不但可以為農民學習技術提供平臺,同時也能夠推動現代化建設發展。
政府要結合土地規劃和農田規劃文件制定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制度,便于規范主體開展工作,在建設高標準農田過程中要有法可依,確保全面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同時要按照各區域情況、農田特征制定規范制度,確保因地制宜。并且也要參照農民意見,以農民作為主體,發揮出主體應有的作用,從而提高農民收入,推動此區域農田發展在農田建設中,也需要開展監督和管理工作,保證嚴格審核農田建設工作,防治出現工程問題,使農田建設符合標準。
農田輸電線路,應該做到是與田間道路緊密結合,符合了用電系統的安裝和運行所需要的有關規范和標準,保證了農田用電的質量和安全。對于適宜地進行水力灌排的農田,鋪設高壓、低壓輸電線路,配套修建變配電基礎等設施,為泵站、機井的供電服務提供了保障。建成后,實現了我國農田機井、水泵廠房等電能供應基礎設施全面健康完善,用電質量、安全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進。
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開采地下水,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實施滴灌、噴灌以及灌區現代化改造等水利設施的建設;同時,在淺層灌溉地下水資源利用不充分的鹽堿耕地區,積極挖掘資源,提高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與綜合效益。對于局部地勢低洼鹽堿地,通過建立完善的管排體系、實施配套節水改造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實現高效節水、精準灌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綜上所述,在建設高標農田過程中,需要開展有效的措施才能夠保證建設工作順利實施。應使農牧業合作社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并且在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上加大資金投入,進而提高高效節水灌溉水平。同時配套林路電等多種措施,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出現的問題集中解決,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制度。最后要考慮水資源是否緊缺,保證建設高標準農田不受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