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軍
(武威市涼州區雜木河水利管理處,甘肅武威 733000)
現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用水壓力持續緊張、水資源短缺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而在諸多發展行業中,農業對水資源的依賴性最大。積極探索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項建設,逐漸成為當前緩解水資源危機的重要突破手段。
這些年,受氣候、生態等的影響,國內不少地區長時間少雨,土地沙化、堿化的問題較為嚴重。對此,開展節水灌溉農業,推廣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對改善生態環境,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顯著。
我國災害較多,其中以旱災的影響面最大,受損時間最長。對此,根據以往節水灌溉推廣經驗,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對抗干旱、提產量最為重要和關鍵。
針對日趨嚴重的旱田生態問題,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是長時間節水經驗探索的智慧結晶,是創新現代技術革命用改善旱田生態問題的有效探索。由此,針對那些自然旱區,務必要重視節水灌溉技術,將其作為一項根本性、戰略性問題來抓。同時,也需要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嚴格標準要求執行,高質量完成節水灌溉工程項目。
考慮到當前用水緊張大趨勢,節水灌溉這些年得到重視,加上地方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各地節水項目紛紛上馬。待到這些工程項目結束后,管理權限多歸屬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由政府統一調撥、集中執行灌溉制度,一方面確保項目的有效實施,另一方面有利于節水增產。但是隨著水建設工程推廣面的擴大,由政府專項資金投資建設的負擔越來越大,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投資多樣化社會訴求愈高。而且受制于農田集約化發展,政府主管的節水灌溉工程實際運行效果并不理想,民眾抵觸心理較強,該種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農業節水灌溉模式的發展。
該管理模式的經營,適合用于灌區支渠流的節水管理。管理出發點以調動老百姓參與節水灌溉管理的積極性,將節水灌溉的部分受益權讓渡給老百姓。這樣的管理模式靈活主動,用水老百姓能主動操作項目運行管理。但是受制于當前單一化的土地經營體制,老百姓自發管理節水灌溉的積極性受挫,加上政府層面的盲目管理,該運行模式的節水管理效益不高。
農企與農戶簽訂種植合同,農企提供農資、滴灌設備、種植技術,農戶負責節水管理,收成的農作物由企業協商價格收購。農戶使用滴灌設備時,設施選型由企業決定,設備使用權給企業。該種模式下,老百姓維護設備的自覺性低,后期維護、管理跟不上,將嚴重影響節水灌溉的使用效率。但是企業有技術,加上先進的管理理念、合理的制度,老百姓只要自覺性提高,節水灌溉的管理水平也將得到提升。
以村落為單位,老百姓自發組成的有一定規模的用水協會。協會內約定公約、制度,形成約定成俗的用水規則。其中,要求協會內管理者,具備一定全局統攬意識。比如:某地成立的某種農作物用水協會,協會內群眾擬定管理辦法、規章制度、輪灌制度,協會內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管理方面脫離政府部門的直接領導,對地方節水灌溉有著較強的指導價值,是比較適合特定區域節水灌溉的管理模式。該模式為自發形成,是體現民主性節水灌溉管理的重要途徑。
承包節水灌溉戶,以簽訂承包合同的方式租賃,根據租賃合同保證節水灌溉的良性運作。該種管理模式,適合所有權不變更且經營性較強的設施、設備。該種管理模式,尤其適合機械化大面積作業,適合統一性的單一種植作物和模式。缺點是自主選擇性差,效益易受計劃經濟的影響。
管理機制是提升工程運行管理效益的基礎,但是受技術、觀念、資金等方面的影響,國內節水灌溉項目建成后配套的良性運行機制明顯不足,甚至未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沒有專門的技術維護人員。由此建成即停用,而難以發揮其應用的灌溉效益。
為確保節水灌溉項目的良性運行,各責任方主體必須要各負其責,做好項目建成后的檢修、維護等管理工作。但是當前的節水灌溉工程運行,“重視建設、輕視管理”的現象普遍,個別項目主體運行責權不清,管理粗放,管理機制不完善,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節水灌溉項目的良性運行。
群眾參與度低,是影響項目運行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水源充足的地區,因經濟效益不高而導致群眾參與度普遍不高。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鏈供應不足,維護資金流程復雜,不少設備年久失修,將直接影響灌溉的規模和效益。既是那些新建的項目,也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都將導致項目難達到預期效果。
節水灌溉項目建成后,個別地區加大了先進節水技術的推廣力度。但是,很多沒有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技術推廣的可行性論證不足,導致針對性推廣中存在不少不足,以至于工程難以發揮出應有的灌溉效益。
針對不同灌溉工程主體,嘗試推行不同的運行管理模式。
小型灌溉工程嘗試租賃、拍賣、股份合作等管控模式,將自助管理灌排區管理模式整合到灌區運營發展中。大重型灌溉工程,要以農民用水者協會為管護模式,由協會自發組織維護、監管等等。同時,協會擬定管護體制,上報灌區審批,但工程維護應交由協會執行[1]。針對不同的工程主體,著力于提升節水灌溉運營效率。
灌溉工程運行階段,推廣應用最新技術,加快資本監管機制,不斷完善管理水平,集中處理輸水管理、滴灌管道、噴頭設施等等,應推進灌溉項目的有效運作。同時,管理人員應在實踐中豐富專業知識,應積極參加各種業務培訓,提升種植戶專業知識認知水平,為組織管理體系的轉型提供有效支撐。
節水灌溉工程進入運行階段,必須要有明確的責任主體,負責起節水灌溉工程的良性運行。在這里,建筑方、使用方都應作為責任主體的一方,劃定相應的管理權限,確保節水灌溉工程在良性運行的基礎上得到有效管護。
工程建成后,項目法人應結合運營需求情況,確保充足、時效的資金供應,以為工程良性運行提供物質支撐。而項目資金的使用,應由專戶管理,成立獨立的財務管理體系,配用專業性強的從業資格人員,執行好報賬管理制度,以確保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時,根據反饋的實際情況,調整好工程設計方案,將購置資金多放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商,多用質優價廉的材料設備,落實好經濟核算工作,以確保節水灌溉工程運行后的低投入、高效益運行[2]。
年降水量充足,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推行專門的節水灌溉優惠政策,調動老百姓協助管理機構維護好灌區設施設備,減少后期經費投入,有效提升項目運行管理水平。經濟較落后,年灌水需求量大的地區,應加大購置灌水設備資金投入,合理運用專項補貼,積極應對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依據地域特點、水資源分布、土壤組成、作物類型等情況,選建相對應適宜的農田灌溉技術,擬定好與本地農業產業結構相匹配的節水灌溉工程規劃,嚴禁出現與本地農業產業發展格局有出入的“樣子工程”。同時,要尊重市場發展規律,合理指導區域內種植作物,保證種植規劃的科學合理性,推廣與果樹、花卉等相匹配的節水灌溉技術設備。
當前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發展推廣應用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勢在必行。就建成項目的推廣來看,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確實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有助于減災、抗旱、防災,更有利于旱田生態問題。今后為確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后運行管理的效率,我們必須要正視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出發點,不斷優化項目建后運行管理機制,針對不同灌溉工程主體,嘗試推行不同的運行管理模式。并進一步提前規劃好節水灌溉工程,明確工程項目責任主體,健全工程運行資金保障體系,確保節水灌溉工程低投入、高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