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林
(武威市涼州區金塔河水利管理處,甘肅武威 733000)
近年來,我國的農田水利工程發展快速,但在水資源應用當中還存在著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以及供應不足的問題,對工程持續發展產生影響。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當中,作為工作人員需要做好農田灌溉問題,以積極措施做好相關技術的應用,在保證具有較好節水效果的基礎上保證工程的健康發展。
在部分水資源匱乏地區當中,可用水源可能無法對植物生長需求進行滿足,對此,則可以在農田灌溉當中做好滴灌技術的使用。對于該技術來說,應用毛管、安裝系統當中的灌水器,以此將農作物生長當中需求的養分、水分以緩慢的方式滴入到投影當中,在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充足水分的同時,也能夠起到節約用水量的效果。該方式操作簡單,在實際應用當中,可以充分結合實際,通過移動灌溉與固定灌溉的方式進行處理。在農作物種植當中,更加傾向于自動灌溉,以此保證農作物在對水分具有需求的情況下能夠及時灌溉,在對農作物生長需求較好滿足的情況下,實現對水資源的節約應用。但該方式在實際應用當中,也有一定的幾率使管道發生堵塞,對此,在實際應用中即需要采取措施清除水中存在的雜質,疏通管道,之后進行滴灌,以此保證灌溉質量[1]。
在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當中,要想以高效的方式進行用水,則需要應用到對應的水資源輸送渠道,在噴灌渠道當中,做好節水技術的使用也十分關鍵,也可以說是進行高效節水灌溉的重點。對于農田水利工程來說,其噴灌渠道由防滲材料與石塊砌筑形成,應用混凝土材料平整表面。在該結構中,防滲材料在水資源防滲方面具有較好的應用表現,能夠對70%水資源下滲量進行控制。工程在對噴灌渠道進行建設時,則需要能夠充分結合實際對渠道走向進行合理的選擇,在保證噴灌面積的情況下,盡可能控制渠道長度,同時做好U型渠道的使用,通過有效控制設計長度、截面積,實現對噴灌渠道水斷面的減小,盡可能減少空氣與水資源之間的接觸,以此起到降低水分蒸發量的效果。通過該技術的合理使用,則能夠對水利工程運行當中水資源下滲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做好水資源損失問題的彌補,在保證灌溉區域當中具有充足水資源的情況下,保證灌溉的合理性與有效性[2]。
該技術具有多種形式,包括有脈沖微灌、滴灌與微噴等。在實際微灌技術應用時,需要能夠沖泡奶粉結合農田灌溉用水量與實際規模進行選擇。在大棚灌溉方式應用當中,因在保溫以及保濕方面具有好的表現,則可以對微噴與滴灌方式進行使用,作物具有較低的水資源需求,需要能夠通過最少灌溉量的應用對作物生長需求進行滿足。露天大田方面,因具有較廣的灌溉面積,則需要對脈沖微灌方式進行使用,在對水資源浪費情況有效減少的情況下,保證灌溉用水具有充足的特點。在現今我國很多地區當中,都具有微灌技術的應用,并在多年發展的情況下較為成熟,通過管路系統、滴灌系統與操控系統的應用,即能夠較好的實現灌溉功能。也可以在具體運行當中做好水肥一體化技術的使用,在滴灌水中加入液態肥料,以此使肥料能夠在作物根據位置發生作用,切實推升施肥與灌溉效率。
當農田急需灌溉,滴灌、噴灌技術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良好效果時,則可以應用步行灌溉技術。移動式灌溉是該技術的主要特點,在做好給水技術應用的情況下,需要能夠做好現有電力機械的配置,以此實現物力與人力之間的結合。在實際操作當中,該技術能夠有效結合農業機械化操作與節水灌溉操作,在應用當中具有流動便利以及適應性強等特點,不需要對溝渠進行特意建設,能夠在此當中對人力與資金資源起到較好的節約效果,同時保證獲得較好的灌溉質量以及節水經濟效益[3]。
在我國,受到地理位置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在自然降水方面存在不均衡的情況,同華南地區相比,西北地區不僅年度降水量少,且本地原有的淡水資源也較為缺乏。在該情況下,則需要能夠做好降水資源的利用,做好雨水的繼續。通過水資源在農田灌溉當中的合理儲存,則能夠對水利工程當中水資源緊張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且能夠在對生態環境做出保護的情況下,使農業生產能夠在此當中獲得穩定的發展。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都使用了一定的方式進行農作物灌溉,而在實際灌溉過程當中,在技術選擇方面存在不足,沒有做好具體情況的結合,也沒有在現場開展調查,在具體節水灌溉應用方式方面,沒有同當地的發展以及生態環境需求相適應,并因此對工程的節水率產生影響。
在現今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當中,不同地區在灌溉區域規劃、種植需求水浪與灌溉時間的研究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更多的是依賴傳統方案進行灌溉。在部分受到較大降水、季節因素影響的區域當中,沒有充分結合實際對灌溉方案進行調整與優化,并因此使相關水資源在此當中出現浪費的情況[4]。
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存在不足,在農田水利工程當中,在具體資金投入以及技術發展方面還存在緩慢的情況。在具體進行灌溉時,更多的是以人力為主,該種方式的應用,則使得技術人員無法技術掌握農田灌溉情況,也不能夠做好農田實際需求的掌握,進而無法做好相關技術的落實。同時,我國水資源在分布方面存在不均勻的情況,因此存在部分區域水資源過度集中,而另一部分區域匱乏的情況。這部分情況的存在,則使得區域水資源在此當中存在浪費的問題。
為了對農田水利工程灌溉效果做出保證,實現灌溉作業的優化處理。技術人員在確定灌溉方式前,需要能夠深入到灌溉區域當中,對灌溉區域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研究與勘查,在對灌溉區域地理位置、水資源需求與自然條件充分考慮的基礎上,對具有較強可行性的灌溉措施進行確定。在農田勘查當中,也需要能夠做好用水需求量、需求位置與水資源儲備量相關指標的把握,以此實現用水總量的控制,以此為基礎科學分配用水量,保證能夠隨時調節不同區域的灌溉用水,以此起到較好的灌溉效果[5]。
通過在農田工程當中灌溉技術的應用,則能夠在對灌溉效率有效提升的情況下,對資源浪費問題進行減少。同時,該技術在實際應用當中,也需要以科學的方式進行管理,安排專門人員實時灌溉管道通暢情況、技術運用情況以及灌溉渠道情況等等,在保證技術有效運用的情況下,使農田灌溉具有有效的特點。對此,作為工程的管理人員,則需要能夠充分應用相關技術操作規范與管理制度,有效監管相關灌溉技術的應用,在保證技術具有較強可行性的基礎上,使其在實際應用的持續性方面也具有好的表現,以此在對灌溉科學水平有效提升的情況下,保證灌溉效果。
對于農田水利工程來說,其可以說是對節水灌溉模式進行實現的重要基礎。而在實際工程運行當中,部分工程在運行效益方面存在不足,其原因,即是在實際運行當中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情況。對于該種情況,作為水利管理部門則需要能夠對工程管理質量進行不斷的提升,在對以往工作經驗有效總結的基礎上,對現有管理方法進行優化,積極摸索新的發展方案,以此對水利設備應用價值進行充分的發揮。對于主管部門,可以積極構建鎮鄉村多級協調的管理體系,做好相關管理任務的落實,通過獎懲制度的建設與落實切實提升工作積極性,以此保證水利工程能夠獲得較好的運行效果[6]。
為了能夠做好節水灌溉技術的科學應用,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做好相關技術的改良,結合地區灌溉以及土地條件需求,選擇適合的技術開展灌溉,在技術應用當中也需要做好管理制度的建立,避免因此影響到灌溉工作效果。作為農技部門,負責對相關技術進行推廣,在此,需要做好推廣措施的優化與使用,以此保證全體農民都能夠準確理解灌溉技術,通過適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保證設備質量,在充分發揮相關技術作用優勢的情況下獲得更好的灌溉效果。同時,也需要積極組織本地區農民開展技術培訓,使農民能夠對相關技術有所了解,為技術推廣打下重要的基礎。
在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當中,灌溉技術的科學使用十分關鍵,能夠在滿足作物生長需求的同時,起到較好的資源節約效果。在上文中,我們對農田水利工程中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實際工程運行中,需要充分結合實際做好相關技術的應用,在提升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