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苗
(沈陽市現代農業研發服務中心(沈陽市農業科學院),遼寧沈陽 110034)
藍莓為多年生灌木,北高叢藍莓株高可達1.5~3 m,冠幅可達2 m。遼寧地區藍莓一年有春秋兩次生長高峰,第一次為5—6月,第二次生長高峰為8—9月上旬,第二次生長后枝條頂端形成花芽。遼寧地區一般4月中旬花芽開始萌動,20天左右達到盛花期,總狀花序,每組花7~10朵,花朵多為鈴鐺型,白色,花瓣基部聯結在一起。花后60天左右果實開始成熟,采收期1個月左右,商業種植一般通過早、晚熟品種間種的方式延長采收期。遼寧地區采收期從6月末開始持續到8月中旬。北高叢藍莓為大果型,果型圓到扁圓,果實直徑可達2.5 cm。遼寧地區10月中旬葉片開始轉紅后逐漸脫落。北高叢藍莓需冷量為800 h以上,低于7.2℃時為有效低溫。
大連地處北緯39°,屬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春季多風干燥。北高叢藍莓耐寒性強,本地區陸地種植的藍莓無法在裸露狀態下越冬,主要是由于春季多風干燥,會造成大量抽條。目前多采用覆土方式越冬,少量采用冷棚、包裹等方式越冬。
覆土越冬是莊河地區最常用的越冬方式。每年10月中下旬第一次霜凍后,樹葉變紅時開始進行覆土,在土地封凍前結束。在20世紀初均采用人工挖土覆蓋,近些年隨藍莓種植面積不斷增加、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大部分種植園采用人工壓到,機械覆土的作業方式。土壤易結塊地區覆蓋后要進行檢查,防治土塊過大,覆蓋不嚴造成的抽條。其優點在于未成樹之前技術含量低,操作相對簡單,成本低,對樹體傷害小。缺點在于成樹后樹干粗壯,操作難度較大,枝條折損多。春季干旱的年份,由于土壤濕度小,透氣性好,抽條較多。一般每年清明前后,最低溫度高于零下2℃時解除覆土。
冷棚越冬在莊河地區應用較少,分為永久冷棚和臨時冷棚兩類。永久冷棚主要用于提前上市,多為鋼架結構,每年11月中下旬覆蓋棚膜及保溫遮光材料。保溫遮光材料主要是防止太陽輻射造成溫度高,影響休眠。每年3月出,最低氣溫高于零下5℃,撤除保溫遮陽覆蓋但保留棚膜,進行正常生產管理,使其提早開花結果。臨時冷棚一般為竹木結構,每年10月開始骨架搭建,11月中下旬上棚膜及保溫遮光材料,因其一般空間較小,保溫性能差,操作不便,不宜用作提前上市,與覆土越冬同時拆除即可。兩種冷棚越冬方式材料成都較高,永久冷棚不利于機械化作業,臨時冷棚人工成本高,均采用較少。
包裹越冬也稱套袋越冬,近年來隨著莊河地區藍莓樹齡增大,枝干增粗,給覆土越冬造成一定困難,此種越冬方式開始興起。操作時間可略晚于覆土越冬,待樹葉部分脫落時進行。先將樹體捆扎,內套一層保溫材料,外套防風塑料袋,袋體長于樹體,根部扎緊后用土壓實。其優點是解決了成樹樹干粗壯壓倒費力、折損多的問題。
灌溉條件是種植藍莓的重要條件之一。藍莓喜水,由于藍莓根系由許多沒有根毛的纖維根組成,無主根,只要分布早地表30 cm以內的土層中,吸收能力弱,因此藍莓的耐旱性和耐澇性都相對較弱。澆灌藍莓最好采用地表水,深井水往往pH值偏高,而且鈉離子和鈣離子含量高,長期使用會影響藍莓的生產和產量。大型種植園應選在地表水充足處建園,并自建儲水設施,以保障枯水季節的灌溉。并應該建設灌溉系統,以滴管和微噴灌較為適宜,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控制灌溉水量,減少大水漫灌帶來的水資源和能源浪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小空氣濕度,減少病害發生的概率。同時,應該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注意滴頭和噴頭的合理分布,保證樹體兩側均勻供水,確保整個根系都能吸收到水分,避免因供水造成的樹冠生長不均;二是要對水源進行凈化,避免堵塞。解除越冬覆蓋后應灌一次返青水,這一時期樹體開始萌芽、開花,枝條進入春季快速生長期,之后結合降雨、及土壤濕度情況適當灌水,一般應保持突然濕度60%左右。花期應適當控水,防止落花落果。膨果期是全年需水量最大的時期,果實迅速長大,需要大量水分供應,此時土壤濕度宜保持在70%左右。果實轉色后適當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濕度宜保持在65%左右。秋季葉片開始轉紅后,灌一次封凍水,增加土壤濕度,減小土壤縫隙,起到冬季提高土溫、減小土壤縫隙的作用。
3.2.1 科學施肥。藍莓對肥料要求比較嚴格,為寡肥性嫌鈣作物。對鈣有迅速吸收和積累的能力,當其在鈣質性土壤上栽培時,往往因為鈣質吸收過多,影響鐵的吸收,導致葉片缺鐵性失綠,表現為新葉葉脈間變黃。藍莓喜銨態氮,當土壤中鈉、氯、硝態氮等離子過多時對藍莓樹體有毒害作用。陸地種植藍莓一般春秋兩季施肥。北高叢藍莓種植地區冬季土壤有凍層,一般發芽前不進行施肥,而是春季藍莓坐果后,施春夏季彭果肥,施肥以氮、磷、鉀均衡的復合緩釋肥為主,肥料持效期維持到果實采收后期,施肥量根據樹體大小及坐果量確定。秋季施基肥,遼寧地區一般在8月下旬至九月上旬雨季結束后,施一次有機肥,施肥量占全年需肥量的60%左右。
3.2.2 施肥原則。一是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有機肥不但養分全面,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有利于藍莓根系發生和生長,擴大根系分布范圍,增強其固地性。多是有機肥還可以增加藍莓的儲藏營養,提高坐果率,增加產量,改善果實品質。有機肥可以使用糞肥、餅肥、廄肥堆肥等,以及工廠加工過的有機肥。大連地區種植多以工廠加工過的雞糞肥、微生物肥等。根據土壤肥力和樹體長勢、冠幅、坐果量合理進行施肥。二是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在有機肥為主的施肥方式中,將有機肥為主作為基肥,施肥量占總肥力的60%。在苗木栽植前將莖肥駛入土壤中,肥分不易流失,并可以改良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三是科學配比,平衡施肥。應根據土壤條件、作物營養需求和季節氣候變化等因素,調整肥料中各種養分的配比和用量,以保證作物所需營養比例平衡。除了有機肥和化肥外,微生物肥、微量元素肥、氨基酸等營養液,都可以通過根施或葉面噴施對藍莓進行營養補充。
3.2.3 施肥方法。北高叢藍莓施肥方法應結合樹體長勢、土壤狀況和生理時期確定。藍莓為須根系,吸收能力弱,根系分布于樹冠投影外援左右,施肥應以此區域為主。北高叢藍莓根系分布相對其他品種較深,在土層30 cm內范圍,施肥深度以5~30 cm為宜。有機肥宜深施,化學肥料因其易流失的特性,不宜過深,土層5 cm處左右即可。
藍莓引種我國時間短,病蟲害相對較輕。目前大連地區種植主要病害為灰霉病,主要蟲害為美國白蛾、金龜子、地老虎等。灰霉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關系密切。大連地區露地種植的北高叢藍莓,灰霉病主要發生在4月下旬~5月上旬,花期中后期,氣溫達到20℃,少風多雨,從單花發生,傳染到整個花序,有些是因風力小濕度大,殘留的花瓣和柱頭未及時脫落包裹在初生果實上,再向整串果實發展。花期用藥應慎重,露地種植發生不嚴重情況下不建議用藥,嚴重時,選擇50%異菌脲或40%嘧霉胺兌水噴霧,5~7天用藥一次,進行防治。
藍莓僵果病也是藍莓發生較為普遍的病害之一。危害初期,菌絲在葉片和花的表面發育,造成新葉、芽、莖干、花序突然萎蔫、變褐,別侵染的果實成淺灰或黃褐色,在成熟前脫落。早春噴施0.5%尿素,可以控制僵果的最初發病階段,開花前噴施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可以控制生長季發病,或選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
美國白蛾是世界性檢疫害蟲,幼蟲食性雜,繁殖量大,適應性強,可危害多種林木和果樹,也危害蔬菜等農作物。幼蟲時期有織白色網幕的群居習慣,1~3齡取食葉背面的葉肉組織,被害葉片呈白膜狀,4齡開始分散,5齡后食量增大,僅留下主麥和葉柄,3年生北高叢藍莓可在2~3天整株葉片被食光。大連地區露地藍莓美國白蛾等蛾類蟲害主要發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物理防治可在高發期加強巡視,采用人工剪除幼蟲網幕進行防治。可通過噴施1%的苦參堿1 000倍液防治,或1.5%的蘇云金桿菌乳劑稀釋400倍液,也可20%除蟲脲4 000倍液,25%滅幼脲3號2 000倍液等。金龜子對藍莓的危害在各個地區廣泛存在,主要取食花、嫩葉和果實。金龜子成蟲個體較大,活動能力強,化學防治用藥量大且效果不明顯,小面積種植一般采用人工捕殺成蟲,大面積種植也以物理防治為主要手段。一是采用燈光誘殺,有些金龜子具有趨光性,可在園內安裝黑光燈,并在燈光下安放水桶,誘其飛入水中;二是趨化誘殺,可制作糖醋液誘殺管安放在園中進行誘殺。用紅糖、醋、水以1:4:15制成糖醋液,裝入玻璃罐中,每隔30 m左右安置一個,進行誘殺。地老虎在我國分布較廣,主要危害藍莓根部及莖基部,破壞藍莓根系,嚴重者將所有毛細根啃食干凈,受害藍莓失去吸水吸肥能力,導致生長不良甚至整株死亡。一般采用150億個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與春肥混合施用,用量0.25~0.5 kg/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 g/667m2,加水10倍噴于25~30 kg細土上拌勻制成毒土或用2%甲基異柳磷粉2~3 kg/667m2,混入肥中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