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鳳香
(吉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公主嶺市分校,吉林公主嶺 136100)
吉林省作為玉米大省有著良好的種植條件,該地區氣溫和降水等自然條件符合玉米種植的基本條件。年平均降水量為最高可達600 mm,對于玉米生長期雨水方面有著極高的需求適應性。為了保證玉米能夠提升玉米產量,做好玉米栽培和病蟲害防治非常重要。
玉米選種是玉米栽培技術中最基礎的一環,選擇優質的種子可以為玉米的成功培育提供保證,如果在選種環節出現問題則會直接導致后期玉米的生長出現問題。玉米的種子選擇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求:第一是選種需要根據實地情況選擇適宜在當地種植的品種。要根據吉林省的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可以針對性地選擇符合10℃活動積溫2 750℃上下、生長期大約在127天的品種,來有效減低當地自然災害對玉米造成的不利影響。第二是要對種子進行特性優選。應首要選擇抗倒伏性、抗旱性好的品種,選擇對病蟲害有一定抵御能力的優質品種,使得在一定程度上減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保證玉米產量和質量得到最大優化。第三是要注意對所選種子進行提前處理,提高其發芽率和抗風險能力。對所選種子進行藥劑處理,處理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嚴格控制藥劑的濃度,根據用藥規范進行噴灑、拌種工作,在晾曬過程中要將處理種子均勻鋪開,保證其可以達到最大脫干程度從而保護其在后期生長過程中的吸水性。選擇正確優質的種子才能保證玉米的高質高產。
在玉米的栽培過程當中土壤條件是一個很關鍵的影響因素,可以直接影響玉米的生長狀況,不同種類的種子都有不同的適宜土壤,因此根據當地條件和種子種類挑選合適的土壤十分關鍵。為保證土壤的疏松平坦,在玉米播種之前要進行土地翻耕。在翻耕過程中進行土壤篩選,將大塊土壤篩出,可以提升玉米根部的抓地能力。除去大塊或硬塊土壤的同時,也要保證土壤的顆粒不能太小,太小的沙質會降低玉米根部的吸水能力從而使得玉米根系吸收營養能力下降。對于土壤翻耕的時間,要保證在第一茬作物收割完成之后及時進行土地翻耕工作,利用農業機械設備對土壤進行翻整和松動,深度不能小于30 cm,大幅度地提升土壤的透氣性和保墑性。同時要注意合理控制翻耕土壤的力度大小,在翻耕土壤過程中進行不少于10 000 kg/667m2的有機肥料施肥工作,對土壤中的各種病害細菌進行全面消殺,保證玉米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生長來提升質量和產量。土壤除了給玉米提供所需水分外,還可以通過栽培中的添加為玉米補充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為玉米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土壤優化方法,是使玉米借助在該土壤上種植的上一批作物所留存的營養來生長,小麥可以使土地更加肥沃,適合種植在玉米的上一批來提升玉米栽培的質量。
在實際的玉米栽培過程中,很多種植者盲目的將玉米種植的非常密集,這會導致在同一區域內種植的玉米數量過多爭搶營養,且生長空間擁擠較矮的玉米被遮擋,無法吸收足夠的陽光,較高的玉米可能會出現顆粒干癟不飽滿的狀況,導致資源浪費。由此可見玉米種植的密集程度也是影響玉米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玉米栽培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當地的實際條件,考慮到環境中的光照條件和土壤承受力進行合理種植,疏密程度要把握好,保證每一株玉米都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和條件。依據吉林省的實際光照雨水和生態環境條件,在相同大小的土地資源內,平均種植4 500株/667m2大穗型玉米或者種植6 000株/667m2小穗型玉米的效果最佳。在進行玉米種植疏密程度合理優化的同時,還要注意在種植過程中,當玉米進入了拔節期需要對植株添加氮磷鉀化肥,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主莖稈的堅韌程度,從而進一步提升其抗倒伏能力,同時配合定期的相應藥劑噴灑來幫助玉米生長,噴灑藥劑過程中要掌握藥劑的含量和劑量,并對噴灑工作做好記錄,避免出現漏噴或重復噴灑的情況。
玉米從幼苗期到成長期直到成熟收獲期的每個環節都不容忽視,每一時期的培育都要做到精細化管理,實時掌握玉米的生長狀況,按時進行疏松土壤、去除雜草和施加肥料的工作。施肥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用量和頻率,合理把控施肥開始與結束的時間節點,通過嚴格操作來避免肥料燒苗問題的發生,保證玉米植株的茁壯成長。在吉林省針對玉米的施肥通常選擇以復合肥、有機肥為主的水肥,同時觀察玉米的具體生長狀況來把控施肥繼續添加肥料,要做好天氣預報的了解,順應天氣變化來調整施肥量,預防極端天氣給玉米帶來的損害。玉米的發穗期要注意授粉工作的管理,做好授粉監控排查工作,一旦出現自然授粉失敗的狀況及時選擇人工授粉干預。玉米成長到收獲期時需格外注意,將施肥工作細化到具體日期時間段,如果近期出現不良天氣,可以適當的延遲玉米收獲的時間,利用現代化農業高科技設備和手段進行玉米收獲工作,保證玉米顆粒的持續灌漿從而提升玉米的收獲質量和效率。
吉林省玉米種植常出現的病害有大斑病、細菌性莖腐病和黑穗病。大斑病出現的頻率十分高,通常出現在濕度和溫度偏高的時期,發生的標志是在玉米葉片或是葉鞘位置出現黃褐色或是偏灰色的大斑點,一旦出現玉米的苞葉將會枯萎,嚴重時可能導致整個果穗枯萎,從而導致玉米果實受損嚴重損害質量。細菌性莖腐病通常出現在玉米生長中期,表現為玉米中部葉鞘出現的不規則褐色病斑,同時伴有惡臭味。黑穗病是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癥,一旦出現這種病癥要引起重視。黑穗病常常出現在玉米生長的幼苗期,因玉米種子的抗病能力弱,玉米幼苗的抵抗力差,導致幼苗受到病毒侵害使得玉米果穗變小,顆粒不飽滿,嚴重時還會影響玉米的授粉功能,從而降低玉米的產量。
玉米生長過程中常見的蟲害主要有:玉米螟、黏蟲、蝗蟲等。玉米螟呈黑褐色,依附在玉米苞葉后可侵入植株內部,啃食破壞玉米內部的重要結構;黏蟲繁殖迅速,常常在清晨傍晚和陰雨天出沒,喜歡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下生活;蚜蟲通體黑色繁殖能力極強,通常以大量聚集的方式對玉米植株進行侵害且聚集范圍極大速度快,一旦找到適合生存的環境會帶來極大危害。
針對玉米生長中出現的大小斑病,要注意改選優質抗病種類,實時檢測玉米種子周圍的空氣與溫度,改良玉米種植的密度,在出現大小斑病的時候,可以使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500~2 000倍液,加入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混合對發病植株進行噴霧噴灑,通過藥劑輔助玉米提高抗病水平。針對玉米的黑穗病,同樣應該注意抗病品種的選用,通過選用具有良好抗病基因的品種作為自交系親本開展育種工作從而得到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還可以通過藥劑處理來提升種子的防病害能力,通過干拌種和濕拌種兩種方式再加以浸種來提升種子的防病能力。為防治黑穗病病毒侵入玉米植株,要選用吸附力強藥效長的藥劑,通常選擇三唑類殺菌劑進行拌種,可保持60%~70%的大面積防效,有效阻止病毒在玉米幼苗時期侵入內部造成損害。其余的常見玉米病害的防治通過噴灑農藥可以得到有效防治,雖然農藥噴灑見效快更便捷,但長期使用農藥終究會對玉米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從根本上創新培養抗病能力更強的優質品種才是長久之計。
相比于病害防治,蟲害防治需要注意的問題更多。害蟲長時間吸附在苞葉或葉鞘上,會啃食玉米的葉片和果穗,甚至會進入到玉米內部破壞重要部位,影響植株內部的健康程度破壞其正常功能,嚴重限制了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和整體產量。為防治玉米蟲害,在種植前期需要開展科學合理的勘察檢測,評估玉米種植環境周圍可能出現病蟲害的幾率,通過設備掃描排查找到病蟲蟲卵,利用物理和化學手段消滅蟲卵,使得害蟲在玉米種植前就已經被徹底消除。同時可以利用辛硫酸等藥物涂抹在玉米植株上從而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可以采取適量的藥劑噴灑來防治蟲害,通常使用新硫酸乳劑。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農藥一定要注意控制用量,并防止農藥藥劑殘留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另外,可以采用生物技術手段防治蟲害,通過生物相克性引用有益昆蟲瓢蟲來抑制害蟲泛濫,利用孢子蟲清除害蟲的卵。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玉米種植基地安置防蟲網、驅蟲燈等裝置來抵御害蟲。玉米培養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至關重要,種植者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和條件選擇最適宜的防治辦法,出現病蟲害要及時處理避免情況加重破壞玉米的健康生長。
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玉米則是農作物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要想進一步提升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就要提升玉米的栽培技術和防病蟲害能力。要根據實際環境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升級玉米栽培技術,利用最新技術和藥劑培育抗病能力好的新品種,研發新型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升玉米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