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帥,胡鴻毅,陳則剛
(湖南中核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礦山資源是一把雙刃劍,有利就有弊,帶動經濟是利,礦山地質問題是弊。所以,地質勘探工作勢必要展開。在實際的地質勘測工作中,水工環地質勘探有著無法比擬的能力,水工環地質勘測是指對地質特性、地下水壓,以及環境改變這三個方面,做出相應的評估與探查。其中地下水區域、礦山建筑、礦山滑坡等礦山資源,均屬于水工環地質勘測的勘測范圍。此外,由于科技的發展,城市化的開展,礦產能源的開采跟不上消耗速度。因此,水工環地質勘測礦山地質特性勢在必行[1]。與以往的地質勘測工作的區別在于,水工環地質勘測難度大,干擾因素多。首先,在進行地質勘測過程中,勘測人員要充分了解與評估當地的地質特征,選擇適合礦山地質特性的勘測方法。其次,水工環地質勘測的勘測有效性,可以利用多種方法進行對比,并分析出礦山的獨特之處,保證勘測結果的準確度。最后,勘測深度需要到5-6km的地下位置,實施難度大。同時,地質勘測工作需要有野外調查工作的能力,以便充分了解勘測區域,從本質上降低礦山地質特性對水工環地質勘測的影響。
在已知的礦山地質情況來看,屬于玄武巖類板狀巖體的交匯區域。礦山內分布著連巖組的沉積巖、索布恰爾巖組的硅質火山巖,以及外來殘山的巖體。這些巖石貫穿著早期白堊世紀的山脈。并且在礦山的中部位置,有一個斷裂構造,其呈片狀理化巖狀。同時,礦區地質是由角礫構成的,有過濾及褐鐵礦化的作用。角礫有兩種,一種是尖角狀,一種是滾圓狀,大到1.5m,小到幾厘米都有可能,且礦山地質中還存在交代巖,其中有局部大小約1.5m~2.5m的石英、云母交代巖,都在金礦化的范圍內[2]。根據礦山的鉆孔地質資料分析,重金屬Cu的分布位置在礦山等值線圈內的礦化巖脈。該礦化巖脈屬于常見地段,其地質厚度約9.7m,屬于金屬含量較多的礦區。除開重金屬Cu之外,在地質探槽和鉆孔中,還存在Zn的微弱反應,Zn同樣在等線圈內的礦化巖脈,地質厚度在二到五米之間。在礦區地質中Mo的含量是最高的,地質厚度約為1m,但是可開采量是以上兩種金屬的二倍。Pb在礦化巖脈中的含量為500mg/t~1000mg/t,除開交代巖中的金礦化,Au在礦化巖脈中的含量為10mg/t~1200mg/t。Cu也存在于金礦化的交代巖中,因此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淺黃褐紅色的成分。
分析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測工作的因素,是改善礦山地質特性的快捷手段。為了保證水工環地質勘測工作的勘測準確度,減少盲目勘測帶來的損失,因此作出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測工作的具體模式圖,如圖1所示。

圖1 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測工作模式圖
由圖1可知,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礦山地質特性對水工環地質勘測工作的影響,其一,分析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測信息采集效率,其二,分析礦山地質特性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測深度,其三,分析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測效果精準度。從以上三方面進行研究,為改善礦山地質特性提供研究方向。
由于水工環地質勘測會受氣候環境、人為條件、勘測設備等因素影響勘測信息采集的效率,并且由于礦山地質特性不穩定,導致波動幅度較大。一般情況下,礦山勘測的主要方法是探查礦坑、地質表層,以及地下井深孔勘測儀三種。但是以上三種方法均會改變礦山的水循環,導致水工環地質勘測信息不穩定,無法獲得綜合的礦山地質信息,降低水工環地質勘測的信息采集效率[3]。除此之外,在礦山地質勘測的實施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礦山水質特性和礦山環境地質特性,而且勘測的各個環節都必須考慮到對礦山水質與環境的保護問題。使用水工環地質勘測,雖然可以采集礦山的信息,但是采集效率會變慢,不能達到良好的礦山勘測效果。首先,在信息采集過程中,因為礦山的地質特性,導致其氣候環境不能預知,礦山下雨時,雨水會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測的對比參數,導致采集不能正常進行。其次,礦山的人為條件也很苛刻,在礦山中經常出現中暑的情況,采集人員的減少也會增加采集時間。最后,在水工環地質勘測的勘測設備中,有時會因為礦山地質的改變而導致勘測設備失靈。總的來說,只有改變礦山地質特性,水工環地質勘測才能提高信息采集效率。
在研究礦山地質特性對水工環地質勘測深度的影響時,分析水工環地質勘測方法在勘測礦山時的危險,是最重要的一環。在勘測礦山地質特性時,一般是從礦山地面表層開始的,并且采用從淺到深的方法進行勘測工作。隨著礦產資源的消耗,水工環地質勘測開始向更深的地區開采,這就意味著對礦山地質特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無法掌握深部地質條件,也無法準確預測未知礦山的地下水壓,是目前亟待改善的問題,也是防止水工環地質勘測深度增加,發生地質災害的隱患[4]。不同的礦山地質性質影響著水工環地質勘測的深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下水壓的不可預測性。一旦出現水壓大或水壓小,而水工環地質勘測時不能及時改變壓力的狀況,則將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更何況,在礦山深度勘測過程中,還存在地質改變和環境改變等不可控因素。在調查礦山地質時,得出的結論與實際勘測不符的情況即為地質改變,由于某些外力導致的礦山地質特性改變即為環境改變,這兩種因素也影響著水工環地質勘測的深度。地下水壓、地質改變,以及環境改變等因素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測深度的走勢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特性對水工環地質勘測深度的影響走勢圖
如圖2所示,地質改變的礦山地質特性每個月的勘測深度持續在1km左右,是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測深度較大的因素;環境改變的礦山地質特性每個月的勘測深度在2-3km左右,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地下水壓的勘測深度最深,是意外頻發的深度,勘測深度越深,難度越大,也是最不穩定的影響因素。此外,水工環地質勘測并不簡單,不僅要求水工環地質勘測技術、設備,而且要求勘測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想深化地質勘探的深度,勘測人員必須準確地控制地下水壓,達到水工環地質勘測的預期深度。
水工環地質勘測技術在不斷提高,但是礦山地質特性仍使勘測工作難、勘測效果精準度低[5]。水工環地質勘測效果的精準度是決定礦山發展的重要指標,但是由于礦山地質硬、水壓不穩、地質改變等特性,導致勘測時間長,成本高,效果差。并且因為礦區交通不發達,再次加重了勘測難度。且勘測時間長,也會導致地質改變,從而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測成果的精準度。所以勘測人員需要仔細研究礦山特性中的改變規律。礦山地質特性的改善程度越高,水工環地質勘測效果的準確度就越高。分析礦山地質特性對水工環地質勘測效果的精準度的影響,對優化礦山地質特性、加速我國的工業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6]。要提高水工環地質勘測效果的精準度,還要學習遙感技術,將遙感技術與水工環地質勘測技術相結合,逐步提高水工環地質勘測效果的精準度。
現如今,水工環地質勘測技術的運用可以增強對區域性礦山地質的監測,從勘測采集效率的角度上看,將可控范圍進行規劃,并加強對區域性礦山地質的管理,是提高水工環地質勘測信息采集效率的有利方法。從勘測深度上來看,水工環地質勘測設備變化與各種地質誘因有關,勘測深度的難題就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礦山地質特性,使其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從勘測效果精準度方面來看,礦山地質特性的改變,應與水工環地質勘測技術中的地質改變、地下水壓,以及環境改變等誘因相結合,進一步提高水工環地質勘測水平,并針對礦山地質特性提出有效的處理和預防,保證礦山的勘測安全,落實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