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武
(安徽省舒城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股,安徽 舒城 231300)
2016年以來,實施農業特色種養業項目2231個、投入36061.9萬元,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特色種養業的發展,增收效果顯著。其中,實施到村項目418個,80個重點貧困村全覆蓋,投入20232.0萬元;實施到戶項目1813個、投入15829.9萬元。
根據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在全縣建設了122個特色種養業扶貧園區,480多處扶貧基地。其中:蔬菜扶貧基地106處(新建設施蔬菜0.4萬畝、露地蔬菜1.2萬畝),帶動貧困戶3731戶發展;茶葉扶貧基地95處(新建茶園0.8萬畝、低改茶園7.1萬畝),帶動貧困戶6940戶發展;油茶及林特扶貧基地58處(新建1.5萬畝、低改和培育幼林11.7萬畝),帶動貧困戶7925戶發展;中藥材扶貧基地12處0.3萬畝,帶動貧困戶1019戶發展;畜禽標準化養殖扶貧基地55處,帶動貧困戶7629戶發展;稻漁(蝦)綜合養殖扶貧基地44處(新建0.8萬畝、水產養殖1.5萬畝),帶動貧困戶3784戶發展;一二三產融合產業扶貧基地110處,帶動貧困戶2077戶發展。
在80個重點貧困村建立了86個特色產業扶貧基地(園區),2020年帶動貧困村增收(租金或分紅)342萬元,村均4.2萬元以上;帶動貧困戶1139人務工,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帶動貧困戶1266戶、戶均分紅400元以上。
總計實施項目2231個、投入36061.9萬元,有力地推進了特色種養業的發展,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縣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1151個,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訂單收購、技術服務、勞動就業、資金入股等聯結方式,帶動9050個貧困戶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401人,選聘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83人,有力地推動了特色產業的發展。
制定了《關于做好產業扶貧風險防范的實施意見》《舒城縣“深貧保”綜合保險實施方案》和《關于支持受災貧困群體及帶貧主體恢復生產開展“災貧貸”業務的通知》,有效防范貧困人口種養產業發展中面臨的自然、市場等風險。
我縣先后編制了《舒城縣80個重點貧困村農業產業扶貧規劃編制》《舒城縣產業精準扶貧規劃(2016-2020年)》和《舒城縣脫貧攻堅期產業精準扶貧規劃》。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優勢,按照精準扶貧目標,我縣選擇水稻、茶葉、蔬菜、油茶、畜禽、水產、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光伏等八個精準扶貧的產業,并選擇有意愿、有實力、帶動能力強的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精準扶貧。
從2016年至2020年,先后制定了《舒城縣產業扶貧到戶項目扶持資金管理辦法》《舒城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發展項目扶持標準(調整)》《促進市場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和就業獎補辦法(試行)》《舒城縣產業扶貧到戶項目扶持資金管理辦法(修訂稿)》《舒城縣資產收益扶貧工程實施辦法》等政策。
下發了《舒城縣農委2016年度精準扶貧工作計劃》《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實施方案》《舒城縣進一步推進產業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作用的實施意見》《加快產業扶貧基地建設方案》《2018年度宣州區結對幫扶舒城縣1000萬元資金項目實施方案》《舒城縣2018年產業扶貧工作實施意見》《舒城縣產業扶貧鞏固提升行動實施方案》《舒城縣農業特色產業扶貧保險試點工作方案》《關于做好產業扶貧風險防范的實施意見》《舒城縣“深貧保”實施方案》《關于支持受災貧困群體及帶貧主體恢復生產開展“災貧貸”業務的通知》等,有力地推動了產業扶貧的穩定發展。
全縣設立的14個脫貧攻堅工作指揮部,產業扶貧指揮部排在第一位,由一名副縣長任指揮長。產業就業扶貧指揮部下設7個工作組和1個辦公室,具體統籌安排全縣產業就業扶貧的總體工作。產業就業扶貧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縣農委,縣農委抽調10多名同志,充實到產業就業扶貧指揮部辦公室,并設立了綜合協調小組、信息統計小組、項目檢查小組、考核督查小組。
一是大力推進各類園區帶動;二是大力推進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三是大力推進經營大戶帶動。建立緊密的就業、務工、服務、產品銷售、訂單生產、土地流轉等服務。
一是對貧困村的投入,以基礎設施為主,對特色種養業發展投入偏少;二是貧困戶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缺技術、缺勞力等;三是貧困戶自種自養的產業規模小、產品檔次低,效益不高,增收成效不明顯;四是特色種養業發展抗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能力弱;五是偏遠地區、深度貧困區少數新型經營主體自身實力不足、帶動能力不強。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持“四個不摘、四個不減”,鞏固拓展產業扶貧成果,有效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讓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擁有共同的藍本,要把發展扶貧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著力改善產業發展的支撐條件,不斷健全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提高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避免短期行為。
通過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產托管等方式,推動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穩定、緊密、互利的利益聯結關系。采取“(基地+經營主體+貧困戶”等多種形式,帶動貧困戶融入產業發展鏈條。積極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實施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提升計劃,通過盤活集體資源、入股或參股、量化資產收益等渠道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將整合資金優先用于保障貧困人口直接受益的產業發展資金需求。要立足本地資源稟賦,選準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長期培育發展,久久為功,形成可持續發揮效益的特色主導產業。要把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目標作為安排特色產業扶貧資金的重要依據,突出帶貧效果,實行全程績效目標管理。
深度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高就業創業增收渠道。培育一批“農業+旅游”“農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新型現代化農業企業。
綜上所述,前階段舒城縣農業特色種養業扶貧工作卓有成效。近期和今后,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成果,勢必要與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相銜接,從多個方面作為切入點,明確其工作開展存在的問題,制定合理的舉措,一一將措施落地生根,圍繞縣域的資源優勢,為已出列村和已脫貧戶長期穩定增收提供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