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化普
(喀左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朝陽 122300)
所謂信息,就是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來表達思想和溝通活動情況的表象。在日常生活中,信息通常是指情報消息、新聞報道、廣告、信號、音信、通知、行情、動態、愿望要求、心理狀態、變化趨勢和數據指令等,作為學術用語,可以理解為消息接受者預先不知道的報道。它在不同的學科中有不同的含義,如在信息論中,是指通過文字、數據或信號等形式來表現的,可以傳遞和處理的對象。信息論的奠基人,美國數學家申農認為,“信息是組織程度,能使物質系統有序性增強,減少破壞、混亂和噪音”。
信息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新的科學和重要的資源,并且內容、數量眾多,這在客觀上就要求系統地進行科學分類。信息可分為:
1.1自然信息,包括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氣象水文等方面的資料、數據及其變化。
1.2經濟信息,包括市場需求,生產管理、流通渠道交通運輸、利率、匯兌率、資金渠道、稅率、價格等方面的現狀及變化趨勢。
1.3科技信息。包括科學技術、機械設備等的更新、發展趨勢。
1.4社會信息。包括社會消費、心理狀態、政策法令、管理體制、文化教育、咨詢服務、會議活動等。
上述四類信息有其各自的作用,從事農機化可行性研究時,對這些信息都有必要進行分析、判斷,在不同角度上都具有一定的適應性。
信息本身不是物質,也非勞動能力,而是表象事物的變化和特征的客觀描述,是事物狀態經過傳遞以后的再現。但它可以通過物質作載體,形成物質產物和資源,也可以通過信息傳遞和掌握來提高勞動能力,從而達到減少勞動消耗,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質財富的目的。這與可行性研究所要求的是一致的。信息的作用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有人把信息稱為企業活力的源泉,促進生產和流通的媒介,經營和決策的參考依據,提高經濟效果的先決條件,科學技術發展的潤滑劑。信息在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中的作用不僅提供背景材料和數據資料,還可以提供國內外同類(甚至其他部門)研究的新程序、新內容、新手段和新方法。
農業機械化是用先進的技術裝備武裝農業的過程,是農業生產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技術措施,是獲得很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物質基礎。要提高農業機械化項目的經濟效果,必須對農業機械化的環境條件、技術的適應性、經濟合理性認真分析研究,這就是要進行的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
信息在農業機械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性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2.1信息研究是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條件。在瞬息萬變的商品經濟發展中,離開信息,就無法展開可行性研究。在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中,每個環節都離不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應用的過程。1)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首先提出任務。這時,信息的收集是根據當地條件和社會需要,提出研究的項目、分析項目為實現農業發展戰略目標和規劃指標所起的作用,確定實施項目的必要性。搜集與項目有關的技術、經濟及社會的資料和數據,如掌握農業區劃和規劃、農機化區劃和規劃、機械技術參數、機組性能、測試數據,經濟及政策規定等諸多信息。在此基礎上,整理較全面的基礎資料,為可行性研究提供足夠數量和比較準確的數據及資料。2)市場調查和預測。隨著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方針的實行,必須對國內外市場和需求情況進行全面地調查和預測,在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過程中市場調查和預測,就是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過程。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農業機械化不論是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還是一個具體開發項目,都不能不受商品經濟規律的制約。因此,要對農業機械化進行可行性分析,首先必須對具體的農機項目產品的市場狀況做周密的調查,以便確認農機項目產品是否可能被使用(或消費)者(單位)所接受,是否可以通過市場使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得到補償,并獲得預期的經濟效果。在市場調查收集情報和預測過程中,注意信息收集的廣、快、精、準的基本要求。即調查內容即信息要有廣泛性,情報要多,全面反應要快、要及時,信息要有針對性和準確性,從而為分析項目的先進程度或競爭能力以及研究項目的可行性提供必要的依據。3)編制方案。根據市場調查和預測,通過分析研究和計算,確定項目的目標、條件和設施,編制出可供選擇的方案和實施計劃。一般情況下,在生產單位制定方案時應對產品的品種、質量、產量信息,對所需原材料、設備、能源信息,對所需資金、勞力,對產品的銷路,對建設周期及生產的組織信息,對項目所取得的經濟效果等信息,都要提出明確的要求。4)經濟分析評價。對所編制的方案和實施計劃進行技術經濟對比,從中選優。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分析和應用的過程。在這當中,要通過分析國內外技術情報資料,掌握技術發展趨勢,研究所采用技術的先進性、適應性和可靠性,對所采用技術的壽命期作出分析判斷,特別要注意分析技術的地區適應性,必要時要進行試驗。對項目的經濟效果分析,一方面要通過財務分析,計算企業的盈利情況和還貸能力,另一方面要通過經濟分析,評價該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在經濟分析中,要分別采用靜態和動態的計算方法,計算出各項經濟指標,以便進行綜合分析評價。5)綜合效果分析評價。對技術上可行和經濟上合算的項目,還要進行綜合效果評價,如生態效果、社會效果及綜合經濟效益等。在綜合效果評價中,要通過對影響項目經濟效果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分析,對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作出足夠估計,并提出相應的對策。6)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將可行性研究各階段的成果進行歸納整理,根據多方案的詳細論證,進行項目的綜合性評審選出最佳方案,作出可行或不可行的評價結論,并對不可預見的因素,提出應變和補救措施,作為領導決策的依據。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過程,實際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應用過程,因此,信息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條件。
2.2信息研究是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手段。注意信息工作,就會提高可行性研究的質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的應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反映為兩個方面:一是橫向的對比;二是縱向的預測,兩者合為決策方案的參考提供依據。從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的程序看,信息的收集、分析與整理及應用都貫穿于整個過程中,無論從提出任務、市場調查及預測、編制方案、經濟技術分析、綜合效果評價,一直到編寫報告選擇最優方案,做出可行與不可行的評價結論,都有信息收集、分析、整理的過程,因此信息研究是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手段。
2.3信息研究是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的生命。信息出效果,出速度。信息不靈通、不準確、不及時,勢必造成決策失誤,使可行性研究失敗。信息的數量、質量都是決策成敗的限制因素,信息在應用中的失誤往往會造成重大損失,應極力避免。信息失誤的表現通常有以下幾種:1)無選擇失誤。由于不加分析、匆忙決策。2)數量性失誤。由于視野狹窄,信息量少且片面。3)質量性失誤。由于數據不準,情況不明。4)來源性失誤。由于道聽途說,以訛傳訛。5)時間性失誤。由于不辨新舊,亦步亦趨。6)范圍性失誤。由于偏重專項信息,忽視各類信息制約影響。
防止出現信息失誤是信息工作的核心。除了加強責任心和健全工作制度外,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方法:
(1)信息的收集原則是“博大”,而應用原則是“精深”,要處理好兩者的對立統一關系。(2)信息收集中要注意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切忌主觀片面。(3)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和信息手段。
在信息應用中要注意觀察,掌握帶有趨勢性的變化,如在農機化可行性研究中,大量信息反映出目前農業機械化形勢具有機具保有量持續增長、農產品深加工工業發展迅速、農戶自購農機數量猛增等趨勢。這些因素對于可行性研究十分重要。在這些因素的基礎上進行信息反饋,會提高準確度和適應性。從事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由于是專題研究,針對性強,不同地區、不同項目也有大量共性內容,信息的重復利用率往往較高,因此,在每一項目結束后,應將利用過的信息加以整理并逐步充實,以備下一項目之用,從而節約人力和時間。
目前,數字化信息是大勢所趨,應用先進的科學的信息管理方法,是提高信息在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的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應當引起重視。
信息在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將市場信息不確定性因素盡可能轉化成確定因素,為預測、規劃建設方案、計劃、技術措施的分析、選擇、評價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信息研究是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條件,也是重要手段,更是農業機械化可行性研究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