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眉山 620599)
草地貪夜蛾還有另一別稱,名為秋黏蟲。此種害蟲在美洲大陸分布范圍較廣,除對玉米產業產生主要危害和影響外,還可抑制甘蔗、水稻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草地貪夜蛾生存、繁殖能力強,有統計表明,每只雌蟲的產卵量約為1000粒左右。草地貪夜蛾還有著較強的遷徙能力,夜間飛行距離可高達150千米。隨著草地貪夜蛾的侵入,前后對80多種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用糧安全。為此,要更好地預防草地貪夜蛾,需著重管理玉米種植區域,并采取多種防治手段相結合的措施,盡可能為玉米豐產、穩產創造有利的條件。
草地貪夜蛾屬于全蟲態昆蟲的一種,要想更好地繁殖,無可避免會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通常來講,當環境溫度穩定在15℃至25℃之間時,就可為草地貪夜蛾的繁殖發育提供良好的生長空間。如當地溫度條件較差,草地貪夜蛾需要在兩個月以上才可完成一個時代的交替;如當地溫度條件適宜,草地貪夜娥在一個月左右就可完成一個時代的交替,而且不會出現停止發育等現象。
草地貪夜蛾在產卵后,就可發現玉米葉片背面堆積直徑為0.4mm的白色圓點,到了草地貪夜蛾孵化時期,白色卵粒會逐漸變為棕色,直至全部變為棕色后,就會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下孵化幼蟲,幼蟲孵化時間在72小時左右。
幼蟲在孵化過程中,如處于低齡期,幼蟲生長發育速度相對較快,一旦進入高齡期,幼蟲體長就可長至45mm,頭黑體棕,在其腹部還可發現4個均勻排列的黑斑,腹部有一根明顯的黃色中線,在中線兩側各有縱向條紋排列。隨著幼蟲的生長,會逐漸潛伏在玉米種植土壤中,進一步化蛹成蟲。
草地貪夜蛾的蛹呈棕紅色、橢圓形,大小約為15mm左右,草地貪夜蛾在化蛹過程中,很可能在其他植物上寄生分化。
當草地貪夜蛾到了成蟲時期,如處于展翅狀態,其長度可在4cm左右。雄成蟲和雌成蟲前翅顏色不同,前者呈深棕色,后者呈灰棕色,并有淺色暗紋,后翅有顯而易見的灰白色斑塊附著。
草地貪夜蛾雖無較長的生長周期,但是該害蟲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制造大范圍的傷害,其中對玉米的危害最為嚴峻,具體可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鉆蛀葉面,草地貪夜蛾在危害玉米葉面的過程中,會以鉆蛀方式對玉米造成持續性破壞,玉米生產人員可在玉米葉面上發現大量且明顯的蟲孔,進而對玉米生長發育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危害玉米苞,玉米籽粒到了形成初期,草地貪夜蛾也會隨之逐步長大,并逐漸轉移玉米的危害部位,以玉米苞內籽粒為主。咬食玉米籽粒,每個玉米苞葉內可有數只草地貪夜蛾,通過對玉米粒的大量采食,進而造成玉米減產甚至絕收現象。
3.1.1 技術優勢
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手段,可通過害蟲天敵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現如今,在玉米草地貪夜蛾實際防治環節,生物藥劑、釋放天敵是最為常用的生物防治技術手段,此種防治方法,可有效保障自然環境與農業產業間的和諧發展,同時,這也是害蟲防治辦法中最為突出的技術優勢,具體可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生物藥劑。在利用生物藥劑防治草地貪夜蛾時,白僵菌可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真菌在無性繁殖過程中,最終分化孢子,當僵菌進入草地貪夜蛾體內,就可大量繁殖,進而產出卵孢霉素和白僵素,草地貪夜蛾因中毒死亡,進而達到顯著治療效果。此外,也可利用蘇云金桿菌進行防治,此種生物藥劑應用范圍較廣,與白僵菌相比,其治療效果更為顯著,蘇云金桿菌可產生內毒素和外毒素,進而影響草地貪夜蛾的中樞神經,抑制草地貪夜蛾采食,最終草地貪夜娥因饑餓過度、神經中毒而死。
其二,飼養與釋放天敵。認真分析不難發現,在防治草地貪夜蛾的過程中,可利用自然界中食物鏈原理。但是,由于草地貪夜蛾繁殖量較大,在玉米生產環節,天敵數量難以滿足草地貪夜蛾防治需求,因此,玉米生產人員可采用人工飼養方法,在草地貪夜蛾發生前期,向田間投放一定數量的天敵,進而達到防治草地貪夜蛾的目的。例如,玉米生產人員可飼養夜蛾黑卵蜂、瓢蟲等草地貪夜蛾天敵,為天敵提供良好的生長空間,促進天敵繁殖,進而促使其發揮防蟲作用。
3.2.1 性誘劑
在玉米種植區域擺放3個誘捕器,布局以三角形為主,每個誘捕器的距離應在50米左右。當完成誘捕器擺放工作后,就要將誘芯放入其中,每月更換一次,以免誘芯失去自身作用效果。玉米到了成株期,就可將誘捕器放置于田埂上,以直線方式排列,每兩個誘捕器間距約為55米。玉米生產人員可根據田間草地貪夜蛾發生數量確定檢查時間,如蟲量較少,可每周檢查一次;如蟲量過多,要每兩天檢查一次。
3.2.2 殺蟲燈
根據草地貪夜蛾的生活習性來看,該害蟲具有趨光特性,在采用物理防治技術手段時,要集中誘殺草地貪夜蛾。玉米生產人員可選擇適量的殺蟲燈放置與玉米田內,有調查顯示,殺蟲燈對害蟲的捕殺率在70%左右,因其成本低、應用便捷,可在農業生產中大范圍投入使用。
在防治草地貪夜蛾的過程中,化學藥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如化學藥劑使用不當,極易對自然環境及農業生產造成沉重負擔,同時,還會加大草地貪夜蛾的抗藥性,為此,在采取化學防治手段的過程中,可結合物理、生物與農業防治辦法。首先,合理選用農藥,當每株玉米草地貪夜蛾數量高于10頭時,玉米生產人員就可選用溴氰蟲酰胺、菊酯類等低毒高效藥劑進行防治;每畝地噴灑5ml氯蟲苯甲酰胺、5g阿維素苯甲酸鹽;高效氯氟氰菊酯15g、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10g。其次,要科學施用化學藥劑,從最大限度上降低化學藥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玉米生產人員可在清晨施藥,根據藥物說明書使用規范標準,合理噴灑藥物,同時,注重各類藥物的交替使用,避免地貪夜蛾產生耐藥性。
玉米生產人員在采取農業防治辦法的過程中,應緊密結合玉米種植、管理等多項工序。其一,可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優質玉米種植品種,例如:種植bt基因抗蟲玉米品種,此舉可從根源上減少玉米草地貪夜蛾發生數量。其二,實行田間套種技術,可在玉米田間套種輪作趨避植物,并在玉米基地周圍種植天敵寄主植物,進而達到生態隔離草地貪夜娥的目的。其三,強化田間管理工作意義重大,水肥作為玉米生長過程中的重要物質之一,合理澆水施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玉米株的健康生長,提高玉米抵抗能力。其四,認真分析草地貪夜蛾發生的關鍵期,根據草地貪夜蛾敏感期對玉米種植時間進行合理調整,進而減輕草地貪夜蛾對玉米的影響。
綜上所述,草地貪夜蛾作為對玉米危害最為嚴重的害蟲之一,可在抑制玉米產量的基礎上,嚴重影響玉米生產質量。因此,為促進玉米產業的健康發展,應多方面強化草地貪夜蛾防治工作,例如:采用害蟲天敵防治、殺蟲燈防治、誘捕器防治、生物藥劑和化學藥劑防治等。同時,搭配種植技術措施,為降低草地貪夜蛾發生率、提高玉米種植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