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儀 牙衛軍
(廣西鳳山縣農業農村局, 廣西 鳳山 547600)
大地構造格局屬廣西山字型構造反射弧西翼與橫斷山脈東延的結合部。地處北回歸線24o42′附近,充分接受了北回歸線邊緣的陽光、月光、星光特殊的光電磁場,屬于地磁高斯相對集中的地區。水質達到一級飲用水標準,有機質達到5.6%以上,空氣清新,負氧離子高達2-5萬個/cm3,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是發展生態綠色有機農業的凈土,也是發展觀光旅游農業的寶地,更是發展中藥材大健康產業、旅游養生的圣地。
鳳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冬暖夏涼,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日照達1358.6小時,年平均氣溫20.1℃,大于10℃活動積溫6173℃。日均溫穩定在10℃以上的連續日數達280一320天,無霜期350天以上。太陽年總輻射為92.31千卡/cm2,一年中7月份總輻射最大為10.7千卡/cm2,1月份輻射量最小為6.67千卡/cm2;年日照時數為1399.8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1545mm,雨量集中在7月份,達313.6mm;最少的1月份為20.8mm,年平均蒸發量1346.3mm,小于降雨量,年蒸發量占降雨量的80%以上。晝夜溫差10℃以上,空氣濕度為79%,有利于中藥材生長及其產量的形成和產品質量的積累提高。
全縣林地面積218.5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3.84%。其中杉木43萬畝、八角22萬畝、油茶35.1萬畝、核桃33萬畝、板栗4.8萬畝,林下種植中藥材前景廣闊。
道地藥材多達上千個品種,其中鳳山民間使用的野生中草藥達幾百種,有記載的47個科94個種。
山豆根主要分布在廣西、貴州、云南少數省份,鳳山縣是廣西16個有野生山豆根縣份之一,鳳山山豆根藥用成分含量達2.31%,是《中華藥典》規定標準0.73%的3.16倍。十大功勞主要分布在廣西、安徽、河南、陜西、浙江、湖北、四川西等地,是鳳山道地藥材,全縣石山區均有野生。中華藥典注解,十大功勞藥用價值高,成分豐富:其藥用主要成分為小檗堿(黃連素)、氧基刺檗堿、小架胺、藥根堿、小檗堿、掌葉防己堿、木蘭堿等,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菌有抑制作用。主治細菌性痢疾、胃腸炎、傳染性肝炎、黃疸肝炎、支氣管炎、咽喉腫痛、結膜炎、燒傷、燙傷等癥。
鳳山縣道地藥材品種很多,主要是有八角、金銀花、五倍子、意茹(川谷)、山梔子、牛天冬、獨角蓮、走馬胎、姜黃、靈芝、青天葵、紅杜仲、何首烏、兩面針、千里香、絞股藍、金櫻子、小葉榕、鉤藤、雞血藤、十大功勞、七葉一枝花、田七、山楂、山豆根、菟絲子、桑奇生、莪術等幾百個品種。但由于無序開采伐挖,只采不育,有的已蕩然無存,資源量逐年減少,大部分品種只有零星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偏野荒山,有的瀕于滅絕,有的已滅絕。
目前仿野生種植十大功勞(野生種培育)、山豆根(野生種苗培育)、莪術(野生種子培育)、牛大力、花椒、砂仁、草珊瑚、紅桃K等面積約20000畝;人工野生管護八角22萬畝;野生中藥材已開采利用的且還有些貨源的,主要有何首烏、鉤藤、艾草、十大功勞、千里香、靈芝、五倍子、金銀花、金櫻子、菟絲子、雞血藤等幾百種。
在化肥、農藥方面,部分農民在種植中藥材過程中,缺乏科學指導,規范化種植水平不高,為追求產量而過量使用投入品,尤其是化肥、膨大素等化學制品,造成高產與藥效、藥力負相關,存在高產低質現象;加之農藥選擇不規范,農藥配置完全憑經驗,既降低農藥利用率、污染土壤,又危害藥材質量安全;在土地利用強度方面,部分林農為追求產量,長期種植單一品種且不施用有機肥,對土地利用強度過高,易導致地力下降、土壤養分失衡,造成連作障礙。
目前,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的中藥材生產基地較少,產出的藥材多處于初級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強,產業化經營比較薄弱,資本、技術、市場等方面與中藥材產區自然稟賦、勞動力結合不夠,集全國產學研聯動機制還需進一步打通。
中藥材在傳統種植基礎上,與加工、流通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程度弱,沒有形成“中藥材+生態涵養”“中藥材+休閑觀光”“中藥材+文化體驗”“中藥材+健康養老”等多種產業模式。產業融合多以局部項目為主,還未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例如有些中藥材品種在一定的生長時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由于開發不足,尚未形成以中藥材為主的旅游觀光產業。
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廣中藥材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配套技術、精細耕作技術、土壤改良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草害物理、生物防治技術等生態種植技術,培育一批抗性強、質量穩定的良種。建立完善藥材品種、投入品使用、銷售情況臺賬、道地藥材適用農藥登記、主要農藥限量標準等管理制度,促進中藥材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
加強中藥材人才隊伍培養,通過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實行人才本地培養和人才引進“兩條腿走路”,做到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中,政府有明白人指導、農民有行家服務、企業有科研人才攻關,實現從基地種植、企業生產到市場營銷各個環節都有專業人才隊伍。建立健全技術服務推廣體系,構建隊伍精干、分工明確、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基層中藥材產業技術服務推廣體系。激活鄉鎮涉農服務部門活力,充分調動鄉鎮涉農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培養提高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水平,發揮農民身邊的“土專家”作用。
針對現階段在生產端制約鳳山縣林藥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集中產學研優勢力量,加強統籌規劃,扶持建設林藥基地重大項目,努力打造一批瀕危稀缺林藥種植基地、大宗優質林藥生產基地、林藥良種繁育基地,結合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天然林保護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鼓勵野生撫育和利用林地、山地、荒山建設綠色生態中藥材種植基地,重點試驗示范包含成藥性信息、安全性信息、活性信息、化學信息組成中藥組分庫數字化工程,向中藥農業輸入現代化生產要素及經營模式,引導林藥產業向縱深發展,形成以工促農、工農互惠的新型中藥工農業關系。
積極引導中藥材產業與鄉村旅游、科普教育、健康養老、生態建設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鼓勵龍頭企業及新型經營主體圍繞唱好“文化曲”、打好“生態牌”、做好“藥文章”,開發道地藥材博物館、文化體驗園、特色小鎮等新業態,逐步建立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與良種繁育體系、標準化種植體系、精深加工體系、倉儲流通體系、質量安全管理與追溯體系、品牌創建及中醫藥服務體系,構建質量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區域布局和產業規模整體推進、品種結構和產品品牌協調優化的全產業鏈協調發展新格局。
重點創建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中藥材品牌。通過博覽會、交易會、推介會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開展優質道地藥材推介,帶動區域整體品牌形象提升。同時建立完善品牌培育與評價標準體系,建設中藥品牌集群發展聯盟,大力開展“一縣一品”等活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確定當地的“綠色+道地”中藥材品種。鼓勵藥企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開發附加值高的中藥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對于申報名牌、馳名、著名商標并順利通過的藥企給予政策扶持,塑造一批競爭力強、知名度高、信譽好的道地藥材品牌。
通過扶持本地企業發展壯大和招商引資等策略,力爭培育出集產學研一體化,真正具有帶動力強、輻射面廣、有科技創新能力和終端產品的中藥材骨干企業。扶持適應市場需求、有生命力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小微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多種經營主體發展壯大。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幫助、政府服務等措施,在中藥材主產區扶持各類中藥材產業市場主體、中藥材專業村建設小型中藥材倉庫、冷凍和初加工等標準化設施。支持多種市場主體開展中藥材基地種植、藥材購銷、初級加工,發揮它們在中藥材產業發展產業鏈上的中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