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志
(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自貢 643010)
豬痢疾的具體臨床表現為:豬仔不斷腹瀉并日益消瘦,同時會出現腸內出血,腸胃內部結構壞死的現象,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發盲腸炎。該疾病不容易根治,且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在養殖場內,一旦有豬仔感染,就會造成豬群的持續死亡,給養殖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豬仔即使被治愈后,其生長速度也會受到限制,難以健康成長。因此,相關的養殖人員一定要注意衛生和防護,了解傳染疾病的相關知識,學會用科學有效的手段,對豬仔的疾病進行及時治療,做好豬場疫病的防控工作,確保養豬場的健康發展,盡最大的努力,降低經濟支出,增加養殖場的經濟收益。
由于豬仔的年齡較小,其內部器官發育并不成熟,所以為了有效保護其消化器官,在養殖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豬仔日常食用的營養搭配,堅決杜絕一些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比如豆制品、油餅以及玉米粒等飼料,這些食物會導致豬崽的消化系統功能嚴重下降,降低豬仔的疾病抵抗率,使豬仔產生腹瀉的現象,進而出現豬痢疾。還有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搭配的飼料質量不過關,同時飼料的存放地點并沒有經過嚴格地選擇,隨意存放導致飼料產生病變,使豬仔在食用后,降低了對疾病的抵抗力,導致豬仔感染豬痢疾,嚴重影響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母豬在懷孕或哺乳期感染了豬痢疾,身體內部的器官會出現一定的變異,而且新陳代謝也會紊亂,處于哺乳期的母豬在哺乳的過程中,乳汁會包含一些疾病的攜帶體,幼仔在食入以后,就會感染疾病的病原體,并且這些病毒會在幼仔的體內開始大量繁衍,導致幼仔出現消化不良,過度排泄的現象,而且感染了豬痢疾的母豬在哺乳期內,乳汁分泌會大量減少,進而使得幼仔缺乏一定的營養攝入。如果幼仔在十分饑餓的情況下,誤食成年豬仔的糞便,在糞便中可能會存在豬痢疾的病毒,這種現象也會影響豬的腸胃,進而感染豬痢疾或者一些其他的腸胃病。
豬場的環境因素也會嚴重影響豬仔的生長,如果豬舍的空氣不流通,豬舍內沒有墊草、溫度過高、沒有降溫設備,而且門窗常年處于關閉的狀態,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豬仔感染豬痢疾。豬仔長期生活在不衛生的豬舍中,就會降低其自身的疾病抵抗系統,增加各種疾病的感染概率,而且豬仔的消化系統發育并不成熟,對各種病原體的抵抗能力很差。豬仔消化內的腸胃黏膜,一旦感染了病原體,就很容易得豬痢疾。所以,為了增加豬場的經濟收入,相關的養殖人員一定要時刻注意豬舍內的衛生。
豬痢疾屬于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一般來說,這種疾病在豬體內的潛伏期,少則2天,多則半個月,12天左右就會出現自然感染的現象。發病初期屬于急性疾病的癥狀,具體表現如下:豬舍中的豬會突然死亡,食欲大減,并且精神萎靡不振,而且排出的糞便會有一定的血液,伴隨著塊狀,臨床表現為豬會突然發高燒,最高可達到40℃。在病情嚴重的時候,豬仔的排泄物中會出現沒有被消化的飼料,顏色主要呈綠色或者褐色,并且十分惡臭,長期感染豬痢疾的豬仔糞便顏色會變黑,同時食欲大減,不會自行攝入營養,長期下去便會逐漸瘦弱,最終因為無法吸收足夠的能量而死亡。
豬在感染豬痢疾以后,其發病后期屬于慢性癥狀,臨床表現并不像急性癥狀那么明顯,病情相對而言也會有所改善,主要表現在:精神狀況不佳,沒有極高的食欲,豬毛長勢雜,排泄物較糊,并且呈灰白色,其中還包括一些壞死的組織。感染了慢性豬痢疾的豬,發病時間較長,一般是在13天左右,年齡較小的豬仔,生長速度會受到嚴重的限制,并且日漸消瘦。極少數豬在感染了豬痢疾以后會出現病情好轉現象,但是短期內又會反復發作直至死亡。僥幸存活下來的豬仔,也有極大的可能會成長為僵豬。
豬痢疾的發病原因主要在于豬的大腸內會出現水腫,腸壁會有紅色的附著物,而且腸道會變得十分松弛,內壁會充血。急性的豬痢疾主要是因為腸道的淋巴腫脹,腸內壁會有一些不正常的黏膜附著,表面有腐爛的現象。豬痢疾的癥狀主要都集中在腸胃,其他的器官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病變癥狀。
結合我國目前針對豬痢疾的治療方案,主要分為兩個方案,分別是西藥治療與中藥治療。西藥治療是給豬注射慶大霉素,連續注射9天左右,同時也可以內服鏈霉素,一天服用2次,連續4天左右,4天屬于一個療程,根治需要4個療程。還可以與水一起服用硫酸桿菌,一天2次,連續4天左右。對于在哺乳期內的母豬與豬仔,養殖戶需要采取更加詳細的治療方案。豬仔需要連續治療20天,持續服用林可霉素與泰妙菌素。成年豬需要連續治療50天,在豬仔的藥物治療基礎上加入地美硝唑與莫能菌素。中藥治療可以采取各種藥材聯合治療,熬制服用,1天2次,持續6天左右。藥材主要包括:桔梗、甘草、茯苓、生石膏等,每次熬制1L,為豬服用10ml。
若想有效防止豬幼崽痢疾的發生,就必須在進食上加強注意。對于幼崽豬而言,它們的體質較弱,自身體內防御系統不完善,因此,在豬幼崽的飲食上若不注意,就很容易造成幼崽痢疾病的產生。首先,哺乳期的豬幼崽離不開母豬的乳汁,因此必須嚴格保證母豬的身體健康,絕能不讓豬幼崽進食攜帶豬痢疾病原體的乳汁;其次,在喂養豬幼崽食用飼料時,要選擇符合國家規定質量標準的優質飼料,同時做好飼料與青草料的配比工作,保證豬幼崽的營養均衡。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喂養中,變質發霉的食物絕不能讓豬幼崽進食,否則會造成豬幼崽腸道菌群的錯亂,很容易引發痢疾,甚有嚴重者,會導致幼崽死亡。
養殖戶在養殖豬的過程中,購入豬仔需要進行嚴格的消毒程序,一旦發現攜帶疾病的豬仔要進行及時治療與隔離,同時也應該做好疾病的區分工作,將豬痢疾與流感、肺炎等具有相似的發病癥狀的疾病區分開來,嚴格秉持著早發現早治療的工作態度。一旦出現豬感染疾病,需要將全部豬舍的豬進行隔離,再重新購入健康的豬,堅決杜絕任何疾病出現。在重新購入豬之前,豬舍一定要進行長達三個月的消毒殺菌,避免豬仔再購入后感染疾病。同時豬仔在購入時,一定要進行嚴格的體檢,保證其可以健康成長,養殖戶要堅持自家豬舍繁養的原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感染率,并且也可以為豬舍帶來很多的經濟效益,進而推動我國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豬飲食的質量不達標會滋養豬痢疾的產生,除此之外,豬的生長環境也會對健康產生威脅。因此,有必要定期對飼養環境進行消毒殺菌。養殖戶一定要做好豬舍的衛生管理工作,對于豬的排泄物要進行定期清理,必要時也可以使用火堿進行殺菌消毒,而且飼養工具也要用碘伏進行清洗。并且豬舍也要做好通風工作,夏季要保證溫度適宜,秋冬季要做好保暖防護,盡最大可能防止豬痢疾病毒侵入。
綜上所述,在我國養殖個體戶養殖豬仔的過程中,發病率最高的屬于豬痢疾。豬痢疾會嚴重危害到豬仔的腸胃,同時也會影響其生長效率,在我國發達的醫學幫助下,已經出現了一些有效治療手段,可以解決這一疾病。但是豬痢疾復發性很高,相關的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采取綜合的管控措施進行積極防治,要加強對豬仔的飼料管控,對豬場進行日常消毒,同時也要將豬仔的糞便進行科學處理,保證豬仔可以在干凈通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養殖戶要提倡豬仔自行繁殖的行為與原則,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為豬仔提供舒適的生長發育環境,讓養殖場的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