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玲
(煙臺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山東煙臺 264010)
在近四十年的時間里,中國完成了上千年稻耕文明向現代農業發展的轉變,而在農業轉變過程中,盲進的石油農業、化學農業給農村生產造成嚴重的環境災難以及生態破壞。所以要想有效推動我國農業經濟水平和持續發展,必須要加強農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工作,逐步恢復農村環保確定全國環保大局,以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穩定農村發展大局。
近些年來,伴隨著GDP持續、高速和粗放式增長,我國以耕地、林地、草地和淡水為代表的農業自然資源數量與質量呈現持續大幅下降趨向。以農田生態為核心的農業生態環境多樣性正不斷喪失,一些重要特殊的農業生態景觀或生態類型面臨瀕?;蛴肋h消失,大氣污染導致大面積的酸雨危害;污水的排放使水資源被污染;旱澇災害頻繁發生,水土流失嚴重,土地不斷荒漠化;劇毒高殘留農藥的大量使用,使農產品有害物質增多,農業生態系統總體呈現萎縮退化和先天脆弱性強化,并不斷向結構單一化或簡單化、破碎化方向演進。
與此同時,口蹄疫、瘋牛病蔓延,生長素、保鮮劑被濫用,蔬菜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有毒大米進入市場,工業油脂充當食用油,人類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為了人類的生存,為了人類的健康,人類呼喚綠色文明,呼喚綠色營銷,呼喚綠色農產品。
未來中國農業的發展,資源、能源短缺問題將愈發突出。一是,本身人均資源占有量就低,以現有的資源匱乏狀態,將難以承受“先污染,后整理”給農業生產造成的創傷。二是,現有技術提高糧食單產遇到瓶頸,中國的糧食生產這些年更是徘徊不前,加上水災受害面積的持續擴大,中國農業資源的基礎利用已受到損害,糧食產量難有進一步提升。三是,長期的小農經營,造成的農業低產效益,迫切要求農業生產進入保護階段。但是,受各方面的牽制,中央財政用于農業基礎建設的費用無增反減。過往政府以高糧價刺激種糧的潛力已盡,國內主要糧食價格接近甚至超出國際市場價格,在國際市場不具競爭優勢。
總的來講,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將同時面臨資源、生態、經濟、社會等諸方面挑戰。而生態環境危機日趨嚴重;資源、能源短缺問題突出,將奠定國內農業發展的主基調,以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環保農村為主路徑,以持續推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新常態下,提升農村綜合生產力,發展生態農業,走環保農村之路,是煙臺這個農業大市發展的主旋律。今后,隨著農業三大產業集群的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環保農村的路徑在于。
當前,新農村建設邁進新時期,生態環保將成為主旋律,農村發展進入經濟、生態、社會三效益并重的關鍵期,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環保農村備受民眾關注。
煙臺生態農業的發展,要尊重地緣優勢,注重挖掘特色產業鏈。在持續穩定糧油生產的前提下,劃撥專項資金用于培育果品、蔬菜、畜牧、水產等支柱產業,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品牌效益好、經濟效益突出、特色鮮明的精品產業園區,發揮示范作用帶動生態農業的全面發展。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煙臺已建成現代矮砧苗木繁育基地近萬畝,國家級標準化果園數十個,特色農業產業不斷壯大,涌現一大批“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發展典型。
當前,農村污染源持續增多,以沼氣工程為突破口,實現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有機果蔬生產,是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環保農村的重要把手。
發展戶用沼氣工程。單戶用沼氣池,年產沼液沼渣可滿足無公害瓜果蔬菜生產0.13~0.2 hm2的用肥需要,大大降低農藥、化肥的用量,節省生產成本投入,農用經濟效益較為突出。現階段,煙臺戶用沼氣達到數十萬戶,年產沼肥達上百萬噸,滿足近1.33萬hm2的農田農肥需要。第二,發展設施農業沼氣工程。以生態特色農業建設為把手,煙臺逐漸培育大批設施果蔬種植專業村,大棚成片,設施規格高,為發展設施農業沼氣工程提供保障。棚內搭建小型沼氣池,以人畜糞便、秸稈等為發酵材料,生成的沼氣可用于生產生活用能,產出的沼渣可用作有機肥。就此,政府已下撥??钣糜谠O施農業沼氣工程建設,推進“畜-沼-果蔬”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建成的循環農業示范園區達上千萬畝。第三,發展中小型工程沼氣。這些年,煙臺畜牧產業發展迅速,中小養殖企業漸多,休閑旅游基地得到擴建。以此為契機,發展中小型工程沼氣,沼氣可用生產生活,沼肥用于特色農作物基地,一能解決糞污污染,二能增肥土壤,產出綠色有機食品,很好發展休閑農業旅游業。
煙臺年產秸稈量大,直接田間焚燒,污染面廣,而實現資源化利用就很有必要。將回收的農作物秸稈,堆積經微生物發酵后,可形成農作物生長必需的熱量、養料、抗病孢子等等,技術成本低、易操作,環保效益好。當前,主推的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就實踐推廣來看,干秸稈能產出熱量3 037 kCal、生防有機肥0.13 kg、抗病微生物孢子0.003 kg,用于果蔬生產效益不錯。萊陽埠前產銷專業合作社建設的蔬菜大棚秸稈生物反應堆,用于黃瓜生產畝產量較之前提升近40%,優質果蔬率提高20%,節省有機肥40%,生產的黃瓜品種完全達到安全無公害生產的標準要求。
農作物綠色生產,以人為調控作業環境,最大程度的協調作物生長對光、熱、水、營養物質等的需求,以實現綠色生產,提升農作物生產力。
農業生產標準化。推進“三品一標”技術規程,規范農產品無公害技術標準,推進國家級農業綠色標準示范園區建設,加快蔬菜、茶葉、蘋果、大櫻桃等綠色產品的認證工作,全面推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第二,農資監管規范化。逐步凈化農資市場,推進綠色田園建設。根據生態環保要求,出臺農藥安全使用監管辦法,推進農藥殘留檢測及市場準入制度,加大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力度,把住高毒、高殘留農藥流向市場口徑。全市范圍打擊銷售假冒偽劣農資行為,確保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第三,配方施肥高效化。科學合理施肥,控制化肥進田量,源頭上減少化肥污染。當前,緊抓測土配方施肥有利時機,爭取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嘗試在免費為農戶化驗土壤的基礎上,根據土壤化驗結果結合生長養分需求情況,推薦合適的施肥方案,以源頭上降低化學肥料的用量。煙臺自2005年實施配方施肥以來,有效減肥量達30余萬t,節本增效效益顯著。第四,病蟲害防治生態化。重視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大統防統治進程,結合高產田示范項目,綜合生物、物理、農業等防控措施,實現農作物植保用藥減量化。
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源頭上減輕農業生態面污染,應著力于加大農企貼息貸款力度,擴大扶持政策惠及面,重點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培育糧油、果蔬、畜產品加工、葡萄酒釀造等產業集群,推進農業產業化、規?;M程。現階段,全市已培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數十家,注冊的農業專業合作社上萬戶,經“三品”認證的家庭農場上百家,全市有綜合性批發市場數十家。今后對其生產管理上的要求,應持續以技術為支撐,以無公害綠色安全生產為統領,加大社員經營管理水平,推進標準化、專業化經營,減少農藥、化肥用量,實現源頭上減輕農業源生態污染。
加快新農村建設,立足農村特色資源,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以“觀光田園、采摘瓜果”為主題的休閑旅游業,最終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先導,都市農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緊密配套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煙臺已建成市級規模以上的休閑農業基地近百處,并形成煙臺牟平區農博園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蓬萊馬家溝、招遠九曲蔣家全國魅力鄉村,以及三星級農業經營主題近四十余家,極大推進農業“三產”聯動,成為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內動力。
生態農業、環保農村,是今后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農業綜合生產力提升的必然選擇。煙臺作為農業大市,今后農村的發展,勢必始終秉承生態、經濟、社會三效益聯動的態勢,持續推進將生態農業作為新常態下本市農業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