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惠,楊青賢,聶江峰
(青島市即墨區農業農村局,山東青島 266200)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產量位居我國油料作物之首。山東省內的黃淮流域花生種植功能區是我國最大的花生種植區域,花生種植面積、產量居全國首位。相比于其他油料作物,花生具有生產規模大、種植效率高、產油效率高、油脂品質好等特點,在我國食用油供應、食品加工、出口創匯、農民增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發展及對花生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山東花生產業急需在生產、科技、貿易等方面加大可持續發展力度,保證我國油脂供應安全。
花生發展面臨眾多問題,適合種植的水土資源短缺,自然災害發生,病蟲害及重茬問題日趨嚴峻,生態環境下降等問題,不僅僅降低花生可持續發展,且影響花生制品食品安全。由于花生重茬問題嚴重,故最適花生種植水土資源矛盾突出。花生品種缺乏,食用品種口味不佳,出口產品品質不佳。
花生病蟲害及重茬問題突出,花生病毒病、葉斑病、青枯病、銹病、線蟲及蠐螬、蚜蟲等病蟲害頻發。土傳病害是花生連作障礙產生的重要因素,根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降低和有害微生物種群增加被認為是作物連作中普遍現象,隨著連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及根際的真菌數量增加,放線菌、細菌減少,土壤地力衰減。土壤有益微生物生長受到抑制,有害微生物增加從而導致微生物平衡受到破壞,導致花生生長性狀降低及病蟲害的頻發。
農藥、化肥等不合理施用或過量施用會帶來藥殘問題,及土壤板結等問題。花生也會有黃曲霉毒素污染、重金屬污染帶來食品安全問題,且地膜覆蓋會產生更多的塑料問題。花生種植過程中機械化、信息化、標準化程度低,且花生制品加工能力較低,使得花生整體生產效率低下,效益低。
針對花生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花生種植生產中現存的問題提出發展措施。
花生重點油用品種研發培育具有較高的要求,花生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育種技術發展,及適合各種品種種植的水土資源循環種植。提高花生品質且加強花生制品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建設及執行力度。
花生病蟲害及連作障礙的預防需要依據土壤、作物循環發展。利用分子育種和基因工程等培育花生抗性品種,為花生亂作障礙問題解決提供有效途徑。生物防治是目前花生病蟲害防治方向的重要手段,且微生物菌劑可以促進花生生長發育并改善土壤微生態平衡,減少病蟲害發生。更進一步篩選花生微生物拮抗菌進行定向培養有助于加強花生生物防治效果。
農藥、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花生品質、安全、土壤問題,加強生防菌劑的篩選及研制出針對于花生連作障礙等的生物專用微生物菌肥對改善土壤環境及花生品質和安全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根據花生生長過程中的需肥特點,調配花生專用微生物菌肥,提高花生抗性水平及安全性。
依據生產實際和市場需要,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引進花生新品種,良種產業化技術等,為品種更新換代提供有效保障。現在分子育種技術及基因技術的應用對花生新品種培育,特別是高油種質創新、高油酸形成的分子機制、抗黃曲霉分子機制、抗青枯病等分子機制研究上有所突破,并分別培育出高油、高油酸及高抗病性等品種。
高產種植技術是花生栽培生產的重要保障,也是推進花生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花生高產種植技術需要綜合考慮花生生產過程中的多方面因素,包括花生的生態環境、種植條件及土壤情況,且適當增施生物菌肥和換控釋肥,花生中后期適時調控防早衰、農藝農機相結合高效栽培技術措施。
為保障花生播種面積以及花生制品用量,實行糧油輪作,花生—小麥兩熟制的研究與實踐,種植模式的改革建立了麥油高效群體。種植模式確定后平衡施肥,且滿足兩茬作物對營養的需求。農機農藝相結合,地膜覆蓋栽培等栽培技術,也為花生生產可持續提供了技術保障。
隨著社會進步,花生生產對生態環境保護、食品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花生病蟲害防治以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為主,加強藥殘低、高效、安全和環境友好型的生物藥物的研發進程。如綠色木霉菌劑防治花生葉部真菌病害、性誘劑防治花生蠐螬危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花生產品的質量安全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曲霉毒素污染對花生食品安全影響巨大,也是花生安全性的主要因素。針對花生收獲前的黃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探究侵染機理、抗性機制等原因,在有效防控的基礎上培育抗性品種,提出合理選擇種植栽培模式、培肥地力、生物防治病蟲害、適期播種收獲等綜合技術措施。
花生連作障礙在土壤理化及生物學性狀的影響方面的研究進展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對于花生根際微生物及緩解土壤連作障礙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不同土壤環境條件下花生連作因子關聯研究,連作障礙的各種農藝、化學、生態和生物等綜合調控措施,最終形成良性的農田生態系統,也是花生連作障礙解決的有效途徑。
花生具有高油、高蛋白雙重性質,其營養價值、保健功能決定其在研究領域會是一個新的熱點。目前,我省花生消費以榨油為主,深加工僅占10%左右,榨油后的花生粕等大都低價出售用作飼料,造成蛋白巨大浪費。我省花生加工企業較多,“魯花”、“龍大”、“胡姬花”等品牌的花生系列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為豐富花生加工產品的多樣性,花生加工的副產品餅粕、花生殼、花生秸稈等應得到有效利用。隨著加工技術的不斷更新,我省花生蛋白的加工利用技術也應得到快速發展。多方合作研發多種花生蛋白產品,如花生蛋白粉、花生肽、花生濃縮蛋白、花生分離蛋白等。花生蛋白產品應用前景廣泛,在肉制品、面制品、飲料及乳制品加工中都可以用到,并且花生蛋白功能性優于大豆蛋白。充分利用花生理化性質對其進行深加工,將對我國花生產業發展、農產品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實現花生可持續發展,以科學發展理念為指導,以食品安全、環境友好為要求,以提高產量和品質為目標,重點選育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為花生制品安全和增收做出貢獻。
加強高產優質育種技術研究,發揮種質資源以及利用分子育種等技術,選育高產、優質、生態品種。加強花生耕作模式探究,研究不同種植模式及水、土、溫度、光照等自然條件與花生生長發育關系,合理解決花生需求問題。花生長期連作顯著增加了病原菌豐度,降低土壤有益菌群,增加花生病害發生,增施生物菌肥對平衡土壤微生物菌群有重要意義。加強花生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研究,研究花生合理平衡施肥、減少農藥和化肥施用,并充分發揮花生固氮特性,保證效益情況下提高資源最大化利用。加強安全生產研究,實現病蟲害尤其是黃曲霉毒素的綜合防治,降低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安全問題。提高花生制品加工工藝研究,生產更安全更豐富的花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