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新光
(旺蒼縣普濟鎮人民政府,四川旺蒼 628200)
2019年的數據顯示,全年共組織了4次大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測的食品內容主要包括水果蔬菜家禽產品,監測樣品達到3 986個且合格率分別為100%、97.6%、100%,在這一結果中顯示出蔬菜檢測的合格率較差。2018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了“走質量興農之路”,這是而且2018年也是全國的“農業質量年”,在這一年中著重針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管理,全面加快推進農業提質增效等相關目標。這是從黨中央到地方政府以實現農村振興為重大目標,通過加強對基層農產品的質量管理,既保障廣大農民的基本收入,同時也為全國人民提供放心可靠的食材。至此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又邁上了新的臺階。無論是國家,或是地方政府,還是對農產品安全質量進行負責的監督機構,都非常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但是農產品來源豐富,其涉及的種類較多,在管理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環節較為復雜,廣大人民所面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依然非常嚴峻。本研究進一步探索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過程中出現的相關熱點問題,從基層角度總結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改善對策,主導培育綠色、有機、無公害的農產品,改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現狀,為廣大人民提供更安全的農產品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農產品產生的過程中,為了使農產品更有效的適應病蟲害,同時也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各種農藥、肥料、獸藥是農民廣泛使用的投入品。然而在這些投入品不斷應用的過程中,且投入品的種類非常豐富。而且很多銷售商為了或許更多的利益,在暴利的驅使下,不規范的使用和銷售農業投入品,而這種農業投入品的廣泛應用便會嚴重威脅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例如我們常見的大量有毒物質在農產品中殘留,當老百姓在長期食用這種帶有殘留藥物的農產品之后會致癌,或者影響到嬰幼兒健康。在我們常見的農業投入品使用過程中,農藥,化肥為最主要的種類,通過農藥可以有效防止農產品免受病蟲害的影響,同時通過化肥的使用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產量,使廣大農民獲得更豐富的收入。然而這些農藥化肥在應用的過程中,其是否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標準,沒有得到科學有效的管理。而對于農民而言,所追求的是高產量的農產品,不會針對農藥化肥是否達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標準進行質疑。尤其是在大型的農業生產基地,成千上萬畝的農產品需要農藥化肥來維持其擁有良好的外觀和產量,甚至還有部分農民為了使相應的農產品能夠更早的上市,能夠首先占領市場而獲得更高的價格,還會采用催熟素、甜蜜素等相關藥物,這些化學品的應用使得農產品面臨著重要的質量安全問題。經常會見到在農作物農藥殘留的過程中出現超標問題。部分農產品農藥超標或者其他化學品超標會導致人員中毒,直接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還有部分超標的農藥或者其他化學物品的應用,會在人長期使用之后,積聚于人的體內從而影響到人的生命健康。
農產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農資產品的經營環節較多,這就使得相應的監管工作難度較大。相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要從農資生產廠家經銷商到農戶再到生產基地,這些環節都需要做好相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任何一方面出現疏漏都會導致農資質量安全事件。而且在這監管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又受到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影響,對于農資經營部門而言,其準入門檻較低,而且大多都是小本經營,為廣大基層農民提供融資服務,規模大小不一,不能對相應的從業人員進行高質量高規格的限制,這就會使得多數從業人員為了追求利益目標而投入不達標的農資產品,使得農產品質量受到威脅。
雖然多年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但是仍然沒有建立起“從農田到餐桌”的完善管理機制。要想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就要從市場準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披露等多方面進行全面有效的完善,借助于相關制度和體系的完善保障農產品安全質量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監督。此外對于現行的農產品安全質量監管條例,也存在著多條標準的現象,這就使得管理人員在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過程中容易存在漏洞。對于相同的農產品安全質量事件,在《食品安全法》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的相關規定以及處罰方法則各不相同,這就會使相應的違法人員在出現違法行為以后鉆法律的空子,同時也會導致管理人員在進行監管的過程中出現多項監管標準的現象,按照不同的條例進行管理則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這會嚴重影響監管的公平性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效果。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農業投入品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很多大型的嚴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均是因為不合規的農業投入品應用而造成。因此我們進一步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市場監管,這樣能夠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的質量。首先,在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過程中要打擊售假劣農資的相關行為,這樣就可以將很多不合規的農業投入品消滅于萌芽之中。需要在進行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過程中能夠采用追溯制度,能夠結合食品農產品準入制度,對檢查出的相應農產品問題擁有詳細的追溯信息,在出現問題時能夠直接追溯到相應的農資產品部門。其次,應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的安全宣傳,提升農產品行業人員的自律行為。做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借助于“科技三下鄉”活動,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廣泛宣傳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重要性,同時也對廣大農民進行獸藥知識、農藥知識等相關農業投入品知識的培訓與指導,使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在違規使用農業投入品以后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以及可能面臨的法律責任。借助于宣傳力量和媒體監督還能夠有效針對基層農產品企業與個人進行有效監管,在全面監督、全面管理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普及的過程中,為農產品的生產銷售構建良好的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最后,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導下,要加大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力度,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管理,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
為了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保障,應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構的效能,使他們所開展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夠更有效的發揮出管理效果。能夠充分基于我國的國情、基于農產品生產銷售現狀,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以及相應的技術資源,針對農產品安全管理建立起一套專業性的、可操作性強的、布局合理的安全檢測體系,盡可能全面地對不同時期、不同品種、不同類別的農產品進行安全質量檢測,保障農產品能夠在全方位、全過程、無縫隙式的質量安全檢測系統下得到監督與管理,以有效降低農產品安全質量問題產生的頻率,保障農產品安全質量問題得到有效控制。這就需要政府部門聯合各監管部門能夠充分針對各區域內的農產品行業,建立完善的安全監測體系,配備專業的安全檢測人員,全面提升農產品安全質量。
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就是把統防統治的組服務模式,進行大面積示范展示,逐步實現農作物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的規模化實施、規范化作業。融合推進可以有效提升病蟲害防治的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是實現病蟲綜合治理、農藥減量控害的重要內容,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結合近幾年的食品安全質量問題,從基層管理角度進行分析,其食品質量安全產生的問題來源主要在農業投入品不合規、市場監管不力、同時監管制度與體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我們在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和制度的過程中,應著重從農業投入品的以及基層農產品檢驗檢測部門的工作效能提升兩方面進行改善,從而保障農產品擁有更良好的質量,保障廣大人民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