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貴
(公主嶺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吉林公主嶺 136100)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人們對于綠色無公害水稻種植越發重視。由于人們生活條件和質量的不斷提升,使得社會各界對于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綠色無污染并且安全的農產品種植技術,是保證人們對于食品以及食品安全需要的重要途徑。水稻種植階段,人們應該重視綠色無公害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有效應用,有力的促進和推動我國水稻種植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進而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我國水稻種植的質量和產量,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切實的保障。下文圍繞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展開一系列的討論。
從實際意義上來講,綠色無公害水稻,實際上指的是在水稻的種植和生產過程當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有毒有害物質進行有效的控制,使之能夠始終處于規定的范圍之內,從根本上保證其能夠完全符合無公害農產品標準的實際要求。首先要保證的是無公害水稻的產地環境能夠切實滿足無公害農村平對于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同時也要在生產過程當中的每一個階段和環節都應該嚴格遵循相關的標準規范。在此基礎上,將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控制在安全的范圍之內。最后要保證安全質量指標能夠合乎標準,能夠通過專業機構的認證。總的來講,綠色無公害水稻應該具有較高的公益性、普遍性、專業性以及公正性[1]。
自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行,社會各界對于環境保護工作越發重視。農業生產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能夠有力的促進和推動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特別是在當今時代,人們對于食品安全越發關注,農產品的種植已經逐漸朝著無污染、安全綠色的方向發展。正因如此,水稻種植過程當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綠色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加以科學合理有效的應用,有力的促進和推動水稻種植能力和水平的不斷提升,使之能夠切實滿足人們對于食品的需求。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對于綠色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正在不斷的推廣,并且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收獲和成果。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當中,無公害水稻栽培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品種選擇、水稻種植、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等諸多因素,其中的某一個因素控制不力,都會對綠色無公害水稻種植的質量和產量產生直接的影響,進而也就無法從根本上保證水稻栽培的實際效益。正因如此,人們應該準確的把握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對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的每一個階段和環節加以嚴格的控制,有力的促進和推動我國水稻種植能力和水平的提升[2]。
經過有關技術人員的調查研究發現,無公害水稻栽培過程當中,水稻種子自身品質的高低對農作物種植的效率和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正因如此,為了能夠切實的保證和提高水稻的種植質量和產量,就必須要對無公害水稻品種的選擇有所重視。
在無公害水稻種植選擇階段,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無公害水稻的產量,人們不僅要保證所選擇的種子具有良好的品質,同時也要保證其自身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在選種之時,人們還應該對當地的氣候特點以及地質水文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慮和分析,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選擇和種植,最大程度的保證無公害水稻能夠完全符合土壤的條件和氣候條件,進而可以為無公害水稻高產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良好的條件。
完成種子的選擇之后,為了進一步提升水稻的產量,種植人員應該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措施對種子進行相應的處理,在一般情況下,應該將種子進行紫外線的照射,以此不僅可以起到殺滅病菌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無公害水稻種子的出苗率[3]。
無公害水稻種植過程當中,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水稻的產量,人們應該避免施加化學肥料,以有機肥取代傳統化肥,從而在保證水稻產量的同時,也能夠最大程度保證水稻的綠色無公害性。到目前為止,水稻種植過程當中常用的無公害有機肥為秸稈還田,其不僅能夠有效的避免由于焚燒對空氣的污染,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土壤當中的有機質,使土質的特性得到有效的改善,進而能夠為后期水稻的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良好的條件。
從實際意義上來講,不同地區的地質和氣候特點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正因為如此,在進行水稻播種時間選擇階段,人們應該從多個方面和角度進行考慮。在一般情況下,海拔處在400 m左右的區域應該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進行水稻的播種,海拔在400~800 m的地區應該將播種時間確定在3月下旬。不僅如此,在播種之時,應該盡可能選擇晴天進行播種,最大程度的提升水稻播種的效果,為水稻作物的正常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良好的條件。就吉林省而言,耕地土壤以黑鈣土、草甸土、白漿土、黑土、暗棕壤、風沙土、新積土和水稻土為主,且我省處于東北地區,氣溫相對較低,可以在4月份進行水稻的播種。
在水稻種子處理工作的當中,人們首先應該對種子進行曬種,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殺滅種子當中所含有的病毒,通常可以將曬種時間控制在2~5 h。之后將種子放入強氯精溶液或者是生石灰澄清液當中,除此之外,也可以將其放入到多菌靈水溶液當中,浸泡8~12 h,之后將其進行徹底的清洗,從而使得種子當中的各類病菌得到進一步的殺滅與控制。完成上述的工作之后,人們應該進行催芽作業,水稻種子破胸之后,對種芽進行淋水降溫處理,在此過程當中應該對淋水溫度加以嚴格的控制,保證水稻種芽的溫度始終處于25~30℃之間[4]。
選擇合適的苗床,是保證育苗工作效果和質量的重要前提,應該保證苗床土壤具有較高的肥沃程度和松散程度,并且要保證苗床能夠處于背風向陽的位置。為了切實滿足水稻對于水源的實際需求,應該保證苗床的周圍具有良好的水源,為后期的灌溉工作提供保障。在水稻種植之前,可以將腐熟的稻草直接作為土壤的有機肥,使土壤的肥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進而可以使水稻的抗病害能力有所提升。在播種前的7天,應該將硫磺粉撒入到土壤當中,對土壤的酸堿度進行調節,使之能夠滿足水稻的生長條件。
在水稻苗床管理工作過程當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內膜溫度進行有效的控制,具體來講,1葉期和2葉期的水稻種植階段,內膜溫度應該控制在20~25℃之間。進入到3葉期之后,只需要在晚上將地膜覆蓋即可。如果發現床土存在發白的情況,則應該在第一時間進行噴水。
綠色無公害水稻種植階段,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適當的栽植方式。以往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主要包括插秧輪、秧標等方式,當前大多采用機械栽植的方式。但是對于一些平整度不足的稻田,依然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進行插秧。除此之外,還有拋秧的方式,這種方式具有較強的高效性和便利性。進行栽植之前,應該施加足夠的底肥,特別是對于沙土類的土壤,可以通過施肥的方式,使土壤的保肥和保水能力都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
首先就水稻的病蟲害而言,稻瘟病是當前常見的真菌病害之一,對水稻產生極大的危害。根據侵害的不同位置,可以將其分為苗瘟、葉瘟以及李晶瘟等。通常情況下,稻瘟病可以利用水流、風或者是昆蟲進行傳播,具有較強的越冬性,天氣變暖之后,可能存在復蘇的情況。除此之外,惡苗病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會出現,導致稻苗不發芽或者是不出土。蟲害方面,水稻生長過程當中可能受到蟲害的影響,其中瓢蟲、褐稻虱等屬于外源性蟲害,三化螟、灰飛虱等屬于內源性蟲害,這些蟲害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勢必會對水稻的種植造成極大的影響與威脅。
對于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應該堅持以預防為主,以治理為輔的基本原則。加強種植人員的防控意識是首要工作,加強稻米生長過程當中的病蟲害管理工作力度。在此基礎上,采取生物防治、農業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不同方式,有針對性的對不同情況加以處理。在進行栽植之前,應該增加旋耕和深耕力度,選擇合理的種植方式,最大程度的提升田間管理工作力度。對于不同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相應的藥劑進行噴灑,并對藥劑的用量進行嚴格的把控。
稻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綠色無公害稻米種植是我國當前農業生產工作當中的重要內容,人們應該對此有所重視,不斷提高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有力的促進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和科技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