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春,湯海龍
(通遼市森林公園管理處,內蒙古通遼 028000)
蘋果品種主要有“黃太平”、“金紅”和“七月鮮”等,抗寒性強。這些小蘋果的主要特征為質量一般,品種單一,貯藏能力差,經濟效益差。蘋果新品種的培育一直是果樹研究者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新品種不斷涌現。
約1962年,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北興人民公社北興大隊,在大隊技術人員劉振山的帶領下,建立了一個3.33 hm2左右的蘋果園[1]。據報道,該蘋果園的果樹幼苗是從內蒙鄰近的沈陽北部、吉林西部地區購買的,品種主要有太平果、紅花等。
果樹結果后,發現除了太平果、紅花外,還有另一種小蘋果,雖然不知道它的名字,但味道鮮美,色澤美麗,果形奇特。因為這款不知名的小蘋果好吃,受到大家的好評和市場的歡迎。1966年,當時國營開魯縣果樹園藝場的技術人員吳永俊,親自到北興大隊找技術人員劉振山師傅,從果樹園藝場采穗采穗,開始為開魯縣育苗,進行大量的繁殖和推廣工作。
因錦繡海棠在本地生產和種植過程中,樹體出現抽條、凍傷、曬傷、腐爛病等現象,未能迅速大面積推廣。而在那個時候,開發和保留了一定面積的錦繡海棠,為民間的繁衍和生產栽培未來幾十年,保留和提供了寶貴的種質資源。與此同時,也為今后大面積種植發展,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和教訓。
因為錦繡海棠的形狀和顏色,酷似雞心,后來又有人把它命名為“雞心”。“雞心果”這個名字形象,上口,好記,民間到現在叫得最多最響。
1991年,內蒙古通遼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在全市進行果樹選育時,發現錦繡海棠這一品種,因其綜合性狀優良,生產及消費者對其評價較高,引起了科研人員的重視,并著手開展品種區域試驗和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2007年被編入通遼果樹區區內推廣優良品種,在通遼市經濟林“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將小蘋果列為主推品種。從2012年起,在公開刊物上陸續見到葉秀云、王寶俠等介紹文章。
錦繡海棠2012年12月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林木良種審定,審定號R-SC-MP-002-2012,并正式定名為“塞外紅”。2018年3月,塞外紅被國家林業局森林品種審定委員會批準,良種編號,國S-SV-MP-009-2017。
塞外紅的種植宜選擇肥力好、水分條件好的平地或緩坡地,以砂壤土為宜。樹與砧木的最佳間距為3 m×5 m,低砧木的最佳間距為2 m×4 m。高接適用于3年以上幼樹,采用多頭近樹干嫁接技術[3]。
喬砧木的樹冠形狀為稀疏層狀或延緩開心形,根莖下部為細梭形或無紡錘形。為促進早花早果,幼樹應慢放、慢展枝、慢開角,春出芽前先切削芽,增加短枝,延緩合生體的生長。結果表明,短枝結果占主導地位,能連續結果。果臺上的二次枝條也能開花,結果。可維持子枝旺盛生長,提高單果質量。
樹木管理主要包括夏季修剪和推廣色彩管理兩個方面。夏天修剪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果樹的生長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幼樹和初結果樹為盡快擴大樹冠,不宜再夏剪;果樹樹冠下投射的光斑可達30%,也不宜再夏剪。夏剪主要有扭梢、摘心、拔枝、疏枝、短截和環剝等方法。
扭梢:扭梢這一操作主要針對的是塞外紅主干上的基部粗細在2~5 cm范圍內的樹枝,對于它的扭轉需要控制在180°左右,同時還要對扭梢后的基部出現的直立枝進行疏除。
拉枝:6月中下旬進行,因正午枝條韌性較好,因此在白天正午時分拉枝為宜。通常,拉枝的開口角度小于60°,開口角度在80~90°之間。
摘心:取心時間宜在5、7、9月份中旬。其主要針對的是背上、背下和背側的母枝,以及長時間不停生長的生理枝。先掐去取心尖,再取頂部3~5片嫩葉,保留葉柄。
疏枝:8、9月間,對徒長枝、競爭枝、直立枝及密集枝進行了疏除,以提高通風透光效果。
短截:適宜于7月中旬進行,短截范圍是以生長期在一年之上的生長在新梢附近的側枝或者背上部的新梢為主。
環剝:環剝的目標應該是強旺枝干。該方法是在樹皮環剝的周期內進行的。環剝寬度根據樹的強旺程度、枝條粗度而定,最好的方法是達到木質部的深度。
促進果實著色:在促進果實著色方面,管理人員可以在蘋果待收的前一個月或者40天左右對其進行噴施磷酸二氫鉀水溶液,為其補充營養,溶液噴施濃度控制在0.2%~0.4%。然后還要在果實除袋之后鋪上反光膜,然后進行轉果、摘葉以此來促進果實著色。
由于塞外紅小蘋果這一品種的成枝力較強,且發芽率高,成花率、坐果率都強,因此要格外注意花前復剪,對品質較差的花果進行疏除,合理對其產量進行控制。一般情況下,一棵樹上的一個果臺留兩個果實即可。具體控制范圍為初產15 000~22 500 kg/hm2,豐產控制在30 000~37 500 kg/hm2。
生長期為1到2年的塞外紅幼苗應該及時補充水分,保證灌水充足,通常情況下,一年灌水次數保持在2~3次,澆灌之后應該及時覆膜。在植株行間可以采用生草法,種植天然綠肥并定期修剪,保持草茬高度在10~15 cm之間。割下的草可以用來覆蓋樹樁,也可以堆積成小堆,讓它自然腐爛,用作肥料。在育苗期施肥時,要注意樹體的增體擴冠及營養補充,待到果實成熟后,除施加常規肥之外,還要在采收后施加37 500~45 000 kg/hm2的有機肥。此時的主要任務是,促進果實正常發育,調整樹形結構以及防治病蟲害等。具體措施如下:6月底至7月初,果樹根系出現第二次生長高峰期,所需養分迅速增加,為果實迅速膨大、花芽分化等過程提供養分。
補磷補鉀:磷肥和鉀肥的補充有利于促進花芽分化,促使果實膨大率提高。提出了利用富含微生物的速溶肥,補充土壤中的磷、鉀和有益菌,改善土壤的方法,并提出了環溝法,具體施肥量根據產量而定。肥料需與土壤均勻混合,最好是在雨前或雨后施用,若無雨水,并根據土壤墑情進行補水。將0.3%~0.5%磷酸二氫鉀噴施于葉面,結合病蟲害防治,補充根系的營養缺乏。
補充中微量元素:特別是鈣、鎂、硼肥。補鈣也需要將根補與葉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特別是采收前30~40天,應選擇螯合態鈣肥及時進行葉面補鈣。鎂肥可通過噴施500~700倍的硫酸鎂進行補充。硼肥可葉噴300~500倍液硼砂進行補充,可有效加速果實膨大。或將優得優得列800~1 500倍進行葉噴,每隔10~14天噴一次,共噴3~4次,其含有的活性物質及鈣、鎂、硼等中微量元素可全面補充果樹所需養分。
塞外紅花期稍早于“金紅”,應加強桃小食心蟲和落葉病的防治。在這兩種病情防治中,可以采用桃小靈或者樂斯本乳油進行治療然后再連續兩次以上的噴灑80%以上的M-45可濕性粉劑。要特別注意的是,對于這兩種病的防治關鍵期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在這一時期可以在使用以上藥劑的基礎上,再適當使用噴灑殺菌劑多菌靈或福星乳油。8月,特別是小麥收割前后,是褐斑病等葉部病害的萌發期,要注意及時使用吸收治療劑防治;疫腐病套袋后預防可用甲霜靈,在根頸受到傷害時,可用100倍液硫酸銅或硫酸銅鈣澆灌。蚜蟲、螨、葉螨可用沼液等進行防治;蛾類可用滅幼脲進行防治;桃小食心蟲可利用桃小靈同時治療樹體和地面。另外,實踐結果表明,該品種產量高,結果能力強,產量偏大,也會引起病害。要平衡樹勢,加強肥水管理,疏花疏果,控制產量。
塞外紅蘋果作為鮮食品種,具有獨特的風味,外觀艷麗誘人,它的質量遠超于“金紅”“黃太平”等品種的小蘋果,口感上也遠勝于“金紅”等其他小蘋果,深受消費者青睞。另外,這一品種的蘋果管理簡單、抗逆性強,且豐產效果顯著,目前已成為蒙古東部及周邊地區抗寒水果的首選品種。同時在它樹形美觀大方的影響下,也成為園林綠化首選種植的樹種。相信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塞外紅小蘋果將成為我國北方蘋果產業發展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