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傳濤
(鄒平市孫鎮人民政府,山東鄒平 256210)
葡萄味道甘甜、營養豐富,備受消費者青睞。葡萄生長要求苛刻,普通種植模式難以滿足市場要求。而大棚葡萄栽培技術,以人設薄膜溫室大棚等保護設施,實現增溫、防雨水、強采光的目的,人為控制葡萄生長過程,達到高產、優產的要求,有效填補市場空缺,提升葡萄種植的經濟效益。
棚栽早熟葡萄投入大,技術高,準備務必充足。一方面,根據生產計劃籌措好資金。根據財力狀況量力而行,提前做好預算。另一方面,根據建棚需要籌備好土地,集中承包流轉土地。此外,整理收集技術資料,聘用建棚專業技術人員,掌握建棚關鍵技術。
棚址結合土地流轉而定,要近居民生活區。同時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地下水位高,交通便利,排灌條件好,便于后期管理。
根據前期規劃,準備好物資。比如竹竿、水泥、鐵絲、塑料薄膜、電機、水泵等。
整地。全面深翻建棚地,進入初春,培高床寬高3.1 m,床與床間預留40 cm作業道,床面高30 cm,床長度依據地塊長度而定[1]。
建棚。棚內埋設高低兩種規格水泥棒,固定竹片、竹竿。栽培床中間埋設水泥棒,高3.6 m,地下60 cm,呈2 m間隔。作業道與栽培床錯開埋設水泥棒,高2.8 m,地下60 cm。水泥棒頂端用大號鐵絲沿栽培床長度相連。垂直方向用竹片彎成弓型,相繼固定在水泥棒頂端。最外側作業道,深埋水泥道向外傾斜15°。同時,每一水泥棒間架設尼龍網,上面用鐵絲固定,下端挖土埋實[2]。
選栽何種品種,需綜合考慮地區、氣候等因素。同時還要兼顧上市需要,盡量選擇早熟、品質優、休眠短,對本地市場適應性強的品種,比如五十一號、維多利亞、貴妃、紅早、札娜、超級無核等等。如果想要延遲上市,盡量選擇紅提、美人指等晚熟品種。這些年市面出現的新面孔——紅玫瑰,色澤鮮亮,甘甜爽口,同樣為不少果農優先考慮的對象。
棚內可架設種類多,山東多用單籬架設模式。確定好架設后,根據選栽品種、土地性質、水肥供應、棚內空間等情況,選擇好株行距。綜合這些因素,一般株行距控在1.3 m×2 m,確保栽250株/667m2。架立高度不低于3 m,橫向拉設4根鐵絲。最下根離地高度0.5 m以上,鐵絲距離40~45 cm間。
棚栽早熟品種,易選高畦栽植,以穴栽為主。挖穴60 cm×60 cm,深50 cm。定植前穴內用足腐熟基肥,回填表土,扶正苗圃,澆足水。定植后用腳踩實,再澆水,避免苗脫落,注意種植苗不能太深。
棚內定植的葡萄苗往往第一年為苗木生長期,可考慮不覆蓋棚膜。能根據苗木生長,做好截枝定干即可。一般定干高度在1.4~1.5 m。整形打去側枝,頂端留2~3側枝,保留向兩側生長長勢。期間注意中耕除草,改善田間管理,加強肥水。進入第二年,待葡萄進入生長階段,注意做好技術管理。
大棚種植早熟葡萄,最好立春,雨水期,根據地方氣候情況,盡量避開雨雪天,覆蓋薄膜。一般萌動期在30天左右,管理重點:增溫催芽。由此,覆膜后及時檢溫,確保棚內增溫5~10℃,以起到增溫催芽。棚內滴灌系統每周開1天。留意土壤干濕情況,適當延長或縮短開滴灌時間間隔。蓋膜后2周噴施石硫合劑1次,用于棚內消毒,用量0.5 kg/667m2。同時,根據氣候變化做好棚膜修繕,清除棚內積雪、積水。
經過4周升溫,進入萌芽期。萌芽期在40天左右時間。葡萄出芽后,每間隔5天,開滴灌系統1天。期間注意抹芽、梳芽、掐須。抹芽原則:留早萌芽,除晚萌芽。留飽滿芽,去瘦弱秒。留果穗芽,除無果穗芽。留主芽,除副芽。一般基部50 cm下的芽苗均需抹去,一株不到三蔓的需要更新,更新基部留1~2個芽眼。抹芽要及時,每一芽眼處留壯芽一個,以減少株體養分損耗。掐須,見須就掐。
出芽后1周追施葉面肥。第一次,芽齊10 cm,用量30 g/667m2。第二次在4月初,用量45 g/667m2。第三次,在4月中旬,用量60 g/667m2。出芽到開花,新梢長勢快,花序繼續分化,期間棚內控溫是關鍵。通常情況下,萌芽期白天棚內溫控在10~20℃,夜間棚內溫控在5~15℃。開花期白天棚內溫控在15~25℃,夜間棚內溫控在16~18℃。此時,棚內溫度超過25℃時,務必要及時通風,恒定溫度在25℃。
開花期高溫易影響坐果,導致葉片黃化,增加落花落果率。由此,開花期務必嚴格控溫,以避免植株徒長[3]。
關于濕度的控制,萌芽期濕度易在85%左右。白天溫度高時,注意棚內通風。晚霜過后,露天溫度20℃上時。建議揭去棚膜,保持與外界氣候即可。
果穗期需水量大。此期棚內滴灌系統間隔2天放1天,滿足生長需水量。同時,按萌芽期方法做好打叉、掐須。坐果后,間隔1周施復合肥1次。選用的復合肥,氮、磷、鉀含量比例控在5%、18%、18%,分3次施入。每次用肥量40 kg/667m2、25 kg/667m2、20 kg/667m2。期間噴施5%硝酸鈣肥2次,以促進漿果著色,提高果實含糖量,增強耐抗性。
此期水肥不宜大,否則易落果。灌溉程度視土壤干濕度而定,滴灌系統每2周開1天。溫控管理,建議加大棚內晝夜溫差。白天控溫在28~30℃,不宜超過32℃。夜間溫控在15~16℃,或者更低。期間,為防鳥獸啄食果實不建議揭去頂部棚膜。組織好果實套袋,套袋前噴施藥物,選套果袋以木漿紙袋最佳。套好袋有利于控病蟲害,有利于降低用藥次數,確保產量和效益。一般采摘前1周,將木槳紙袋摘下。
外觀葡萄種子呈褐色,避免葡萄已經充分成熟。此時,一般在7月中上旬可組織采收。采收時要小心翼翼輕拿輕放,一般要保留果實梗,便于提取和放置。盛裝葡萄應選用淺的塑料筐或紙箱包裝容器,并在箱內加襯紙,紙箱或塑料筐要留有通氣孔防止葡萄受到擠壓變壞。同時,揭取棚膜,晾干折疊備用。
7月中上旬為果實收獲期。7月中下旬,棚內用一遍復合肥,用25 kg/667m2。噴施一遍殺蟲劑,常用阿維菌素、氯氰菊酯等等,按1:3 000比例調配,用10~30 g/667m2,均勻噴施。
注意防霜霉病,多用500倍多菌靈,用40 g/667m2。每間隔1周用1~2次即可。夏季注意排灌,除田間積水,及時中耕除草,以促苗木生長,為來年豐產奠定基礎。
進入秋冬季集中收集殘枝、落葉,燒掉后混合腐熟有機肥,開溝施入,用25 kg/667m2。同時,做好枝蔓修剪,頂端留主枝2~3個,每主枝留芽10~12個,其余全部剪除。
地表升溫-冬芽萌動前,每間隔1周,點滅蟲煙霧劑1次,以熏殺蟲害,殺蟲時間選在下午。發芽后,間隔1~2周,點滅菌煙霧彈1次,用于防炭疽、霜霉、白粉、白腐等病害,時間選在下午。期間一旦葉片出現白點,建議用滅蟲煙霧劑,及時熏蒸殺蟲。
棚栽早熟葡萄重點防病害為灰霉病、白腐病。灰霉病防治,可在萌發前提前噴施5°Be石硫合劑。或在花前噴施50%多菌靈,每次800~1 000倍液;20%密霉胺,每次600~800倍液。田間有斑衣蠟蟬噴施敵敵畏,每次1 500倍液。果實綠豆大時噴質量分數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果實上色時噴質量分數40%施佳樂800~1 000倍液枷%福星800~1 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至少噴3次,主要防治果實白腐病和灰霉病。果實采收后,若發現斑葉蟬和二點伏塵子,可噴布滅掃利2 000倍液。8月份以后,可噴布l:0.7:200波爾多液,每隔l5天噴1次,連續噴3次,可防霜霉病,若發現霜霉病可噴66.8%的霉多克600~800倍液,每5~7天噴1次[4]。
通過大棚人設的適溫環境,種植的葡萄比普通葡萄要早上市2~3個月,有效填補淡季市場空缺,在價格方面至少要高于露天3倍之多,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今后,大棚種植葡萄有可能成為一種新型集約化產業而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并能展現出極強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