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燕
(崇左市龍州縣金龍鎮農機站,廣西 崇左 532413)
人畜力的耕作深度通常在12cm~15cm, 無法達到深耕深松的效果,因此種植甘蔗的產量也無法得到提升。 為了有效提高甘蔗的產量與經濟效益, 需要全面推廣并應用農業機械深耕深松技術來進行甘蔗生產, 這樣才能為甘蔗的增產增收提供助力。 通過應用農業機械將底層的土壤徹底打碎,能夠有效改善甘蔗種植地的土壤結構,進一步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進甘蔗的生長,提高甘蔗的產量與糖分含量。
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運用到甘蔗種植生產中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 深耕深松的特點是將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疏松,增加耕種層厚度,讓土壤的密度比深耕深松前小,并且在深耕深松之后土壤內的水分、養分、溫濕度也是互相協調的, 能夠為甘蔗的生長提供更好的土壤條件和環境。 并且使用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的種植地的萌芽率會比人畜力耕作土地的萌芽率高出35%左右,后續產量也會得到有效提高。
甘蔗作為須根作物,根系生長較為發達,深度能夠達到4m,多數根系活躍于表層土壤的30cm~60cm 之間。 人畜力的耕作層深度通常在15cm 左右,多茬種植之后會影響到甘蔗從土壤中獲取養分的能力[1]。 而深耕深松土層更有利于甘蔗根系的生長, 并且能夠在土壤中獲取足夠的養分與水分,在這樣的環境中甘蔗的長勢會更好,并且產量和含糖量也會得到有效提升。 除此之外,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能夠蓄水保堤,提高種植地的抗澇、抗旱能力,能夠有效提高甘蔗種植的產量。 應用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的地表較為粗糙,水土保持情況也較好,根據相關的數據記錄, 應用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的土地即使是在1~3 個月干旱的情況下,土壤中的含水量仍然能夠保持在10%~13%之間。
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能還能夠有效提高土壤內的有機物質含量,改善甘蔗種植地的土壤通透性,為甘蔗的生長構建良好的土壤環境,并且能夠進一步增強腐殖化合成。對甘蔗種植地進行深耕深松有助于甘蔗根系的生長,通過增加根系的數量和生長情況來增強土壤內的腐殖質數量,更有助于微生物的生存與甘蔗的生長。
甘蔗適合生長在水分與肥力都充足的土壤之中,對于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另外甘蔗的根系十分發達,對種植地的土壤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在種植之前需要對種植地的土壤進行修整。 首先,要將土壤中的雜草以及其它殘留的農作物根莖全部清除干凈。 其次,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與通透性,需要使用農業機械對土壤進行深耕深松處理。
在甘蔗種植的時候必須要選擇優良的品種,這樣才能夠保證甘蔗的產量與糖分。 為了保證甘蔗的種植品質,必須要考量種植地的實際情況,崇左市龍州縣金龍鎮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有著雨量充沛、日常充足、氣候溫和的優勢,年平均氣溫通常在21℃左右,整體環境十分適合甘蔗的種植[2]。 除此之外還應當考察土壤的情況,具體需要查看土壤的保水情況,并根據種植區域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品種。 挑選甘蔗的種莖時可以選擇梢部莖種、上半莖種或是全種莖。
甘蔗密植是深耕深松種植技術應用的特點之一,但是在甘蔗實際種植過程中,植株種植過于密集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在種植期間需要注意合理密植。 通常種植的數量保持在每畝地種植5 000 株左右的幼苗是極為正常的。 其次在種植過程中需要根據甘蔗的品種和分蘗情況來設置合理的種植密度。 甘蔗種芽的擺放需要按照品字形來進行擺放。 行間距需要保持在10cm 左右,擺放好后便可以進行覆土,覆土的厚度控制在5cm 左右即可[3]。 在操作過程中必須要確保蔗溝的深度夠深, 并且將土壤壓實、覆土厚度要淺。 在完成整地除草、施肥、種植等一系列工作后可以進行地膜覆蓋, 為種莖發芽構建良好的環境。應用甘蔗深耕深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耕作層厚度、改善種植地的土壤理化結構、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為甘蔗的種植生長構建良好的土壤環境。 在種植之前可以使用大中型拖拉機和深耕犁來將耕作層和底層的硬土犁松,深度大約控制在40cm 左右即可,也可以讓大中型拖拉機帶深松機來深耕松土,之后再橫直重復耙地,讓表面土壤徹底粉碎,再進行深溝較重。 為甘蔗種植構建良好的種植環境和土壤條件。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已經種植了2~3 年的甘蔗地內進行行間深松,依舊是使用大中型拖拉機帶行間深松機將耕作層的硬土疏松, 深度控制在30cm即可。
影響甘蔗產量與糖分的重要因素就是水分。 因此在種植期間根據季節的特性與差異性對土壤的含水量、灌水量進行管理和調節。 在種植之間也需要使用專門的藥水浸泡種莖, 一方面能夠減少種植期間甘蔗感染病蟲害的概率, 另一方面就是保證甘蔗在生長期間能夠有充足的水分。
在甘蔗生長期間, 田間雜草生長的過于旺盛會與甘蔗一同爭奪光照資源、肥料和水分,并不利于甘蔗的正常生長。 因此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加強除草工作力度,在種植之后立即噴灑化學除草藥劑, 避免因為過多的雜草影響到甘蔗的生長種植。 另外甘蔗在生長期間對營養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加, 需要根據植株的實際生長狀況來進行施肥。 首先種植者要了解甘蔗不同時期的生長特點和對水肥的需求情況,再進行肥料施放。 通常甘蔗生長前期需要施用大量的磷肥,中后期則需要施用大量的鉀肥,種植戶需要根據實際種植情況來進行調節。
正確并積極應用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能夠有助于提高甘蔗的種植水平、實現甘蔗的優質高產,更能夠為甘蔗“雙高”基地的建設提供助力,但是在應用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進行種植的過程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才能夠獲得更好種植效益。
甘蔗地最佳的深耕時間是在前一批作物收獲之后,此時土壤的水分含量大約在15%左右, 這時進行深耕作業是最有效的,可以有效減少土壤中細菌的數量,并且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同時還能夠促進土層熟化,為之后甘蔗的種植、 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條件。 當前茬作物收獲之后, 土壤含水量合適的情況下進行機械化深耕深松能夠將土壤表層的殘留根系和雜草深翻到土壤之中, 為土壤增加一些腐化雜草,進而增加土壤的養分含量,減少土壤中的病菌數量[4]。 深耕深松后的土壤能夠更好吸收雨水和光照,從而達到讓土層熟化的目的,也更利于甘蔗的種植與生長。
深耕是重負荷工作, 不同種植地的土壤結構會有些許的差異性,土層的深度可能也有所不同,如果種植地土層較淺,并且土層之下就是砂層,直接進行深耕會導致沙層與土層混合、土壤條件下降,會影響到甘蔗的生長情況。所以在應用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的時候需要先對種植地的土壤情況有詳細的了解,再選擇深耕的深度,在有效改善土壤條件的基礎上來滿足甘蔗對土壤和環境的需求。
另外,對土層深耕會加深耕種層的厚度,那么也會隨之出現土壤養分缺失的情況,有效保證甘蔗在種植期間能夠在土壤中獲取充足的養分與水分,在深耕的同時也需要施加適量的有機肥,這樣才能夠有效增加土壤中的養分。
科學管理種植是現代化農業種植過程中提高產量的基本要求,在建設甘蔗“雙高”基地的過程中要積極推動甘蔗生產機械化,農業機械與種植技術的結合是最為主要的因素。 通過加強各部門的工作配合程度來展開良種選育,積極推廣高產高糖、適合機械化操作的甘蔗品種。 并且推動農業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的應用,通過統一深耕、統一種植的方式來使甘蔗種植更加規?;?、規范化。 針對不同的品種、耕種方式、灌溉、收獲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嚴格管理,及時改良農機具與種植技術,不斷提高其適應性,全面規范甘蔗“雙高”基地中農業機械的生產技術。
為了有效推動農業機械與甘蔗深耕深松技術在甘蔗“雙高”基地建設中的應用,當地政府需要出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可以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深耕深松整地補助等策略來扶持種植戶購買農業機械。 全面實現機械化種植甘蔗,同時還可以引導農村合作社、企業來購置大型的農業機械。 在此過程中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只有資金提供到位,才能夠進一步推動甘蔗“雙高”基地的建設,并提高農業機械的購買后續服務質量,通過建設機耕道路與農村合作社合作等等來提供保障, 從而確保農機具在“雙高”基地建設中的應用[5]。
農機站可以通過發放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相關的宣傳資料,或是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渠道充分推廣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引導種植戶購買農機具來提高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的應用。
但是在宣傳工作開展之前需要解決種植戶種植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只有在詳細了解種植戶情況的基礎上才能充分展開推廣工作。 首先為了更好推廣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讓種植戶選擇最優的技術應用方式,可以為種植戶展示各種深耕深松作業的對照和綜合比較,讓種植戶切實感受到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的優勢。 其次為了提高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的應用, 政府可以出臺一系列補助政策,為了讓補助政策能夠得到廣大種植戶的支持與響應,要提前了解種植地的實際情況,從而保證在提高甘蔗種植戶種植積極性的基礎上來提高甘蔗種植的整體經濟效益。
機械化甘蔗深耕深松技術在甘蔗種植生產中應用能夠有效提高甘蔗種植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 不但能夠將土壤中甘蔗的老根徹底切除,還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肥力與蓄水能力, 通過深耕深松來促進甘蔗新根的根系生長狀態,從而有效提高甘蔗的產量與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