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正超
(河鋼工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安全生產“雙控”體系首先是由習總書記提出的,2016年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必須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對易發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采取風險分級管控、 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加強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河北省印發了《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用以指導雙控機制建設,要求各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凡執法必查“雙控”機制建設。此后有關部門也發文要求完善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 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生產信息化系統,實現關口前移、精準監管、源頭治理、科學預防[1]。
通過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可以讓風險辨識管控挺在隱患排查前面,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依托互聯網技術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數據化后,可以實現公司安全風險自辨自控、隱患排查計劃即時推送、信息傳遞與共享、數據整理與分析等功能。此外上級用戶還可以通過信息化系統對下級用戶的工作進行監督,動態掌握風險受控情況,為安全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1)風險辨識不充分,辨識范圍未覆蓋到各崗位涉及到的所有作業活動。
(2)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缺少針對性,風險失控表現描述不規范。
(3)風險等級的劃分不精準,采用LEC法判定時賦值不精確。
(4)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與系統設計人員需要做到全方位對接。
安全雙控信息化平臺以風險辨識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為基礎,采用模塊化的設計原則,并利用視頻監測、數據實時采集分析等手段,對“雙控”工作進行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從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該系統主要包括風險辨識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大數據分析、手機移動端管理等模塊。
風險管控模塊包括風險點的確認、危險源辨識、風險分級、風險公告、風險分級管控等五個部分,系統提供每個模塊的數據錄入、修改、刪除、查詢服務。
(1)風險點的確認。風險點是伴隨風險的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設施、設備和場所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活動。應按照風險辨識原則及方法,結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對生產工藝、普通設備設施和特種設備、作業活動、建筑物、構筑物、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環境影響因素進行全面辨識,梳理出全部風險點,確保風險辨識無遺漏[2]。
(2)危險源辨識。危險源是可單獨或共同引發事故的內在要素、根源、狀態、行為或其組合。危險源辨識是發現、確認和描述風險的存在、空間分布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危險源辨識要組織具有一線生產經驗的崗位工人、技術骨干、專業管理人員等進行充分討論,找出每一項可能導致管控失效的危險因素(即第二類危險源),第二類危險源辨識的越精準,越有利于后續管控措施的制定。風險等級判定采用D=LEC法(L-發生危險事件的可能性;E-作業者在危險環境中的狀況;C-事故的可能后果),系統提供LEC參數選擇,辨識人在確定數值時,必須嚴謹、科學,否則容易造成D值與危險源實際風險值偏差較大。
(3)風險等級判定。系統根據辨識人對L、E、C的參數選擇,自動計算D值,根據D值及風險等級劃分標準,將風險分別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四個等級。系統提供按照風險等級進行分類檢索的功能。
(4)風險公告。結合危險源辨識、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將各區域內存在的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在平面布置圖中,便于崗位職工掌握。對外來參觀實習人員進行安全交底時,可以將風險分布一步了然的告知清楚[3]。
(5)風險分級管控。風險分級管控按照風險的不同級別、所需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等因素,確定不同管控層級的風險管控方式和管控責任。系統具備不同層級、崗位人員查詢功能,清楚自己應該管控的風險。
隱患排查治理主要包括隱患排查計劃、隱患排查計劃執行、隱患治理三部分內容。
(1)隱患排查計劃。根據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制定事故隱患排查清單,明確不同層級人員的隱患排查項目、排查標準、排查周期,系統根據排查周期對檢查項目負責人進行及時提醒,具備平臺紅燈提示及信息提示功能,防止遺忘或漏查。

圖1 雙重預防機制基礎工作流程
(2)排查計劃執行。各隱患排查項目負責人嚴格執行排查計劃,對照排查項目、排查標準認真檢查。安全管理部門人員具備查詢隱患排查人是否真正到場進行檢查的權限,監督各級隱患排查負責人嚴格執行。
(3)隱患治理。對于檢查發現的隱患,由檢查負責人負責錄入,錄入系統包括排查人、排查人單位、排查時間、排查部位、隱患描述(同時具備上傳隱患圖片功能)、隱患分類、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負責人(上傳整改圖片)、驗收人等。系統可以及時將隱患提交至整改責任人及驗收人,并有相應的提醒。隱患整改完成后,由驗收人進行驗收,驗收通過后該流程結束。系統可以生成隱患排查治理匯總臺帳。
企業中不是所有都有電腦,考慮到隱患排查點多面廣以及隱患拍照上傳的便捷性,為了方面職工開展隱患排查,同時開發了手機APP,包括隱患排查計劃制定、隱患排查計劃手機端推送、隱患排查治理等功能模塊,手機端模塊設置與PC端基本一致。
結合3.1、3.2、3.3主要內容,總結雙重預防機制基礎工作流程圖如下所示。
(1)風險分級管控信息臺帳。系統根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結果、風險管控責任分工等生成風險分級管控信息臺帳,可以及時了解企業各級風險的數量及各層級人員參與風險管控情況。
(2)隱患排查治理分析報表。在隱患排查治理錄入時,提前謀劃,根據管理者所要獲得的信息,添加相應的隱患信息。本次雙控信息化平臺建設,在隱患排查治理方面,通過大量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的匯總,重點從區域存在隱患數量、各層級人員檢查發現數量、隱患專業分類、風險受控率等幾個維度進行統計分析,生產分布圖、柏拉圖、數據報表等,便于暴露管理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為管理者制定下一步安全工作計劃時提供依據。
任何信息化系統建設不可能一勞永逸,在運行過程中也存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如排查隱患類型不統一、員工在利用手機客戶端開展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的隱患描述、整改要求等錄入情況不規范,隱患排查人、責任人、驗證人都是同一個人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此外雙控信息化平臺只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不是孤立的,需要與教育培訓、事故管理、應急演練等各專業融合在一起,并在其基礎上結合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深化信息化應用,全面提高安全管控水平。
本文結合信息化技術講述了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信息化平臺的構建及應用,通過搭建“雙控”信息化平臺,利用PC端和手機端平臺運轉,做到全流程閉合、全過程記錄、全員參與的信息化管理。對于有效提升隱患排查治理能力,實現生產企業安全風險的動態預控,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的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