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靄琳,葉 凱,朱凱亮,劉 斌,于群利
(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嘉興 314300)
國內某核電廠汽輪機組包括1臺高壓缸和2臺低壓缸,高壓缸缸體是焊接而成,分為上、下缸體兩部分;低壓缸缸體為內、外裝配型結構,也分為上、下缸體兩部分;高、低壓缸的上、下汽缸法蘭由螺栓連接,相互之間接觸面大,需要足夠的嚴密性才能保證較高的熱效率和安全可靠性。為確保氣缸中分面帶負荷受熱狀態下的嚴密性,每顆螺栓緊固力較大。緊固螺栓長期工作在340℃以上的高溫高壓條件下,同時還受啟停機、變負荷時產生的熱應力影響,導致螺栓螺紋咬死的行業問題難以解決[1]。該電廠采用高頻感應加熱方式:利用電磁感應的方法使被加熱的材料內部產生電流,依靠這些渦流的能量達到加熱目的[2],從而緊固螺栓。因此用有限元分析法和熱固耦合分析功能,研究高頻感應加熱螺栓的溫度分布和應力變化規律[3],以理論數據為依據指導實際工作,以期對高頻感應加熱器的參數優化和規范制定提供理論支持和參考。
該電廠汽輪機高壓缸中分面部分螺栓尺寸短、體型大,在加熱時由于熱傳導使螺帽和缸體同時升溫,難以拆解,因此選取有代表性的5英寸(12.7 cm)耐熱鋼SNB16的栽絲螺栓進行三維有限元建模,螺栓的基本信息、力學性能和物理性能見表1、表2。

表1 5英寸-8UN栽絲螺栓信息

表2 5英寸-8UN栽絲螺栓力學和物理性能
對5英寸耐熱鋼SNB16的栽絲螺栓的結構特征進行簡化,建立熱緊螺栓的理論簡化模型,如圖1所示。加熱功率參照實際檢修工況:加熱棒輸入功率為20 kW,實際檢修時加熱約13 min能達到額定伸長量1.2 mm,由于無法測量螺栓內外表面溫度,只能測得螺母外壁溫度約38℃,相鄰缸體溫度33℃。本文采用單向間接耦合分析,螺栓和感應加熱棒均采用8節點六面體單元,整個有限元模型網格單元總數為60 717,節點總數為150 878,電磁感應加熱中磁單元采用SOLID117,熱單元采用SOLID90,結構單元采用SOLID186,建立高頻感應加熱螺栓的三維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圖2所示。

圖1 簡化結構

圖2 三維有限元模型
根據加熱參數可得輸入電流57.90 A,輸入電流密度35.72×106A/m2,由此建立了高頻感應加熱螺栓的熱固耦合場分析模型。螺栓內表面聚集了大量磁通量,磁場密度從中心向兩側逐漸減弱,螺栓外部及螺母的磁通量密度很小,最大的實部磁通量密度為0.187 T。這主要是由于集膚效應,螺栓中產生的感應電流會聚集于螺栓表層即內徑表面,而非平均分布于整個螺栓的截面積中。
感應加熱13 min的螺栓溫度場分布如圖3所示。由于集膚效應,感應加熱作用于螺栓上時電渦流主要集中于螺栓的內徑附近,內徑附近的溫度率先上升。熱量沿徑向傳遞至外徑,進而溫度傳遞給螺母和外圍的空氣。因此,各個時刻整體的最高溫度均位于螺栓內徑中部的位置,加熱13 min時熱緊螺栓的最高溫度位于螺栓內徑的中部,最高為182.6℃,整體溫度場由螺栓內徑向外徑分布。隨著加熱時間的推移,整體溫度逐漸升高,溫度場分布向外側移動,螺栓的軸向溫差逐漸增加。在感應加熱過程中,螺母的溫度變化不大,感應加熱對螺紋的影響較小。

圖3 螺栓的溫度場
感應加熱13 min的螺母溫度場分布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溫度由螺母內徑底部向螺母外徑頂部逐漸降低,在加熱到13 min時最高溫度為39.1℃,位于螺母的內徑底部;實測螺母外壁溫度38℃,實際螺母內壁溫度應更高,這是因為螺栓對整個缸體有熱傳導,才導致螺帽實測溫度比計算值高,仍能滿足工程中技術規格書要求:加熱中任何時候靠近被旋緊螺母處外體表溫度不超過100~120℃。

圖4 螺母的溫度場
整體的應力場由螺栓內徑向外徑分布,隨著感應加熱時間的增加,螺栓外徑處的等效應力隨之增加。等效應力主要受溫度影響,螺栓內徑處的溫度相對較高,其熱應力也相對較大,螺栓的最大等效應力位于內徑附近。由于螺母的溫度較低,其相對等效應力比較小,最大等效應力位于螺母的底部。感應加熱過程中螺栓最大等效應力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見圖5:在感應加熱的初始階段,螺栓的溫度增長特別快;在感應加熱中后期,螺栓的內外徑溫差趨于穩定,螺栓的等效應力受其影響同樣趨于穩定值,約124 MPa。

圖5 螺栓最大等效應力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結構分析中將已得到的溫度場作為溫度載荷加載到有限元模型中,并在螺栓底部施加軸向位移約束,設置分析類型為瞬態分析。各個時刻內,整體的總位移均大致沿軸向分布,總位移自下而上逐漸增大,最大位移都位于螺母頂部(圖6)。隨著時間的增加,整體的最大總位移也隨之變大,最終時刻整體的最大總位移為1.23 mm,比實際伸長量1.2 mm大,分析認為是由于螺栓對外熱傳導,螺栓實際溫度低于計算值,因此實際伸長量低于計算值,但該偏差約2.5%,在合理范圍內。

圖6 加熱13 min后整體總位移
本文對螺栓在高頻感應加熱條件下的磁場、溫度場、應力場進行耦合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螺栓溫度場由內向外移動,隨加熱時長再延軸向擴散,最高溫度位于螺栓內徑中部約182.6℃,小于材料的最終熱處理溫度,材料不會出現局部屈服。
(2)螺帽最高溫度位于螺帽內徑底部,在感應加熱過程中最高約40℃,滿足技術規格書要求。
(3)感應加熱過程中螺栓應力在初始階段增長較快,應力變化趨勢與溫度趨勢成正比,最終熱應力穩定在124 MPa。
(4)螺栓伸長量延軸自下而上逐漸增加,在螺母處達到最大值,到加熱13 min時螺栓能達到應有伸長量1.23 mm。
通過有限元分析軟件,對某核電廠汽輪機高壓缸中分面螺栓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計算分析出高頻感應加熱過程中螺栓內部溫度分布、應力變化和伸長量規律,與實際工況相吻合,驗證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確性,為后續高頻感應加熱器的參數優化和規范制定提供理論支持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