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龍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北大隊,江西 九江 332000)
國土資源管理和城鄉規劃管理作為城市空間治理的主體職能,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引領和管控作用[1]。為進一步協調空間秩序,加強空間治理,構建空間規劃體系,所以對國土、規劃、農業、水利等八大部門的規劃編制及相關職能進行合并,組建了自然資源部門[2]。“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對自然資源部門管理精細、決策科學、政策響應敏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自然資源信息化平臺,來解決部門間數據融合、審批業務協同辦理以及多平臺間集成等問題[3]。因此,本文根據這一實際需求,結合本地工作情況,利用GIS、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搭建了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了規劃和自然資源數據“一張圖”展示、審批業務流程梳理、簡化和優化以及多平臺統一登錄等功能,全面提升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審批效率和公眾服務能力。
對照機構改革方案,新組建的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由于部門間信息化水平不一致,各自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且各項“減、放、并、轉、調”的審批流程改革措施對平臺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4]。因此,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目標包括以下五部分:
(1)基礎設施方面:對硬件資源進行整合和有效分配,提高資源利用率;對各部門間的網絡進行總體規劃,確保有一個統一的平臺部署環境;
(2)規劃和自然資源業務梳理和優化方面:建立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的業務視圖和業務模型,梳理、規范規劃和自然資源業務間的流程關系,實現業務體系的融合;
(3)多部門數據融合方面:建立統一的數據倉庫,構建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數據資源中心,完善數據標準和數據資源目錄體系,理清數據脈絡,完善數據治理配套機制保障。通過數據梳理,將零散分布在不同部門的數據匯集到統一數據倉庫;
(4)技術方面:建立一套統一的技術架構和符合主流技術的技術架構,實現部門間各類信息化系統的整合和集成;
(5)應用方面:在對應用系統進行調研、評估、分析的基礎上,重新整合各類應用系統,搭建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從而實現規劃和自然資源數據管理、審批業務協同辦理以及部門間多平臺集成。
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設計和開發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可開放性和可擴展性。平臺利用各種先進成熟的技術手段,按照具體應用情況來設計系統,滿足各項功能要求,實現各系統之間的無縫對接,確保系統業務的延續性和技術的兼容性[5]。同時,各項設備(軟、硬件)均符合國際通用標準,與未來的新興技術具有良好的親和性;
(2)可管理性。平臺在發生任何問題時能很容易地進行診斷,并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系統時刻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以已有的業務處理數據為基礎,保護已有投資和效益;
(3)可靠性。平臺具有判斷操作是否錯誤的能力,可進行恢復性操作,平臺必須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發生故障后快速恢復的能力;
(4)標準化和規范化。平臺設計和開發遵循信息技術行業和軟件開發與服務標準的體系、GIS技術標準規劃以及規劃行業相關規范,建立系統開發、應用系統構建及集成等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實現代碼統一、設計規范標準、傳遞語言一致,并提供標準化、規范化的數據接口、功能接口和模型接口等。
根據平臺總體架構指導思想,基于SSM框架集,采用B/S架構和MVC設計模式,搭建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平臺框架設計包括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服務層、綜合應用層以及用戶層五大核心層。平臺框架設計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平臺框架設計
基礎設施層是平臺運行支撐環境,包括軟硬件支撐,并采用云環境搭建思路,實現各類硬件資源的虛擬化,包括Web服務器、空間存儲服務器以及文件存儲服務器等。部署各類軟件,如,安全軟件、GIS軟件以及數據庫軟件等。數據資源層包括基礎地理信息庫、審批業務數據庫以及交換數據庫等,共同構建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數據資源中心,并提供統一的數據資源訪問應用程序接口,為服務層提供數據服務。服務層包括數據服務和功能服務,如,地圖服務、數據交換服務、接口服務、統一登錄服務等,為平臺的應用層提供服務。應用層是平臺的展示窗口,包括“一張圖”展示子系統、智慧審批服務子系統以及平臺集成子系統等。用戶層是平臺的使用人員,包括政府部門領導人員、業務審批人員、系統管理和維護人員等。
通過對各部門海量、多源和異構數據進行處理和入庫,構建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數據資源中心,包括三大核心數據庫,即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審批業務數據庫和交換數據庫。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包括電子地圖數據、遙感影像數據、地名地址數據、行政區劃數據以及城市三維精細模型等;審批業務數據庫包括用地階段審批數據、工程建設階段審批數據、工程竣工驗收階段數據以及不動產使用權登記數據;交換數據庫保護總體、專項和詳細規劃數據,城市設計數據,土地征收和儲備數據以及土地批而未供數據等;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數據資源中心數據庫建設內容(如圖2所示):

圖2 數據庫建設內容
為了實現規劃和自然資源業務流程優化,新組建的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需站在全局角度。首先,統籌各部門,梳理部門職能,明確權責清單;其次,根據權責清單,重新梳理規劃和自然資源的業務關系,簡化和規范業務流程;最后,實現規劃和自然資源整個業務體系的融會貫通。本文以土地供應和規劃選址業務作為流程發起點,對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業務流程進行優化。以某處建設項目啟動為例:第一,根據土地供應的地塊和城市規劃編制,在“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上進行項目選址;第二,判斷建設項目的投資性質,是社會投資類還是政府投資類,以政府投資類項目為例,需進行用地預審和選址意見書,當項目涉及農用占地時,要開展耕地占補和土地征收等工作;第三,開展規劃建設項目審批工作,包括建設用地許可、規劃設計方案審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以及規劃條件核實;最后,建設項目竣工后,進行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設計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業務流程設計
規劃和自然資源業務審批流程涉及多層級主次流程綜合審批,傳統的工作流技術在實現過程中,容易形成“一張網”,導致邏輯混亂,維護成本高。業務流程管理不僅覆蓋傳統工作流的傳遞和監控特點,而且技術升級,可以對項目的所有流程進行整個生命周期的建模,從而實現多層次的業務流程管理。本文以建設用地規劃許可業務審批為例,采用業務流程管理技術,設計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業務流程節點,進行業務審批工作,主要包括申請、接件、派件、審查辦理、審核、發件以及送達回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審批流程設計(如圖4所示):

圖4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審批流程設計
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涉及的國土規劃應用多且分散,為完整辦理一項業務,往往需要多次切換,多次登錄系統。為解決這個問題,本文采用信息門戶技術,實現了平臺登錄和導航門戶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將現在和未來建設的各類應用系統都納入到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整個信息門戶框架內,搭建統一的作業環境,實現統一使用規范、統一用戶管理和統一信息共享,還可以實現一站式登錄服務。用戶在不同系統間可自如、自動切換,避免在不同系統之間頻繁切換而重新登錄的煩惱。
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基于SOA架構,采用B/S搭建模式,開發平臺是Eclipse,開發語言是Java,GIS軟件平臺是ArcGIS10.5,數據庫平臺是Oracle11g+ArcSDE。平臺包括四大核心功能:“一張圖”展示子系統、智慧審批服務子系統、平臺集成子系統以及運維管理子系統。
“一張圖”展示子系統是在統一坐標系下,以電子地圖、遙感影像地圖為底圖,疊加各類規劃專題數據、土地專題數據、審批業務數據以及其他部門專題數據,實現“一張圖”展示,可以在地圖上清晰地查看各類數據信息,如,可以查看建設工程項目的位置、面積、規劃、權屬以及周邊的道路、地名、水系以及綠地等信息。主要的功能有GIS基本功能和空間查詢統計功能。GIS基本功能包括放大、縮小、平移、全圖、圖層疊加、透明度設置、量算以及標注等;空間查詢統計功能可實現根據項目名稱、行政區劃以及自定義多邊形查詢統計,如,空間查詢某一土地儲備項目。平臺除了展示結果之外,還可以進行空間定位并高亮顯示,空間統計可以根據行政區劃和自定義多邊形統計范圍內的項目詳細情況。
智慧審批服務子系統采用業務流程管理技術,實現了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近20項審批業務辦理,包括規劃(選址)意見函、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規劃設計條件、核定規劃設計條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核實、劃撥用地使用權、存儲用地審核、調整用地審核、限制性出讓用地抵押、周邊地下空間利用以及權屬登記等。業務審批界面示意圖(如圖5所示):

圖5 業務審批界面
平臺集成子系統實現了原有規劃、國土以及政府其他部門在政務信息和基礎地理信息等方面的數據共享、規劃編制協同和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批等方面的審批協同集成。平臺通過Web Service技術,為各應用系統提供接口服務。通過各方面溝通協調,目前已實現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土地儲備管理系統以及市工程建設審批管理系統等平臺的集成工作。
運維管理子系統是維護平臺穩定運行的關鍵,主要包括人員管理、角色管理以及日志管理等。人員管理包括人員和機構管理兩部分,實現人員和機構的增加、刪除、角色配置和服務配置等;角色管理實現平臺權限的管理,通過不同人員和機構,配置不同的角色;日志管理記錄了平臺日常運行所有行為,如,系統運行報錯、木馬攻擊等,運維人員通過平臺日志,可以清楚了解平臺的運行情況。
規劃和自然資源一體化信息平臺的建設和研究,在規劃和自然資源數據融合、審批業務高效協同以及系統集成等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業務協同審批效率和管理水平。目前平臺運行良好,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如,規劃和自然資源數據多源異構,標準不統一,數據整合難度大;業務審批存在網絡不穩定現象;部分系統未集成問題。因此,下一步平臺將進一步完善規劃和自然資源數據融合、子系統集成以及三維審批業務,以全面支持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的綜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