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冰環
以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較為忽視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訓練,近年卻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熱門話題之一。什么是非連續性文本?它與連續性文本有何區別呢?“非連續性文本”不是由段落構成,它基本是由數據、說明書、廣告、地圖、表格等組成,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圖(表)文結合方式呈現,即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種文本材料;另一類是選自不同材料的文本信息組合說明某一主題。非連續性文本更強調實踐與運用,與生活聯系更加緊密,更能體現語文的工具性。然而,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要切實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并不容易。在調查中,筆者發現,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有關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材料:海報、圖表、機票、宣傳冊等,都是兒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可以以兒童生活為切入口指導閱讀。
一、圖文結合,提取文本本意
1.以文釋圖解讀信息
閱讀時,有價值的信息往往隱藏在圖表中,無法直接獲取,需要借助“外力”才可顯現。這時就可以運用以文釋圖這種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引導學生在明確圖表信息的基礎上,將圖表內容轉化成語句,將數據轉化為文字。
由圖到文的轉換過程如下:首先,學生整體觀察圖表,了解內容大意并把握主題;然后,關注圖表細節,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分析、發現內容;接著將分析結果進行歸納;最后,用文字表述結論。
2.以圖解文提取信息
非連續性文本的文字材料往往表述較于分散、跳躍性大,以圖解文便于學生提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以圖解文即由文到圖的轉換,是將文字內容轉化為圖像或圖表,以直觀的圖像來表述文字內容。以圖解文的大致步驟如下:首先,明確材料主題與內容;其次,將圖表形式進行轉化;接著,描繪圖表體現的現象或信息;最后,分析圖表中的結果。以《北海公園簡介》一文為例,題目為選擇題,因此根據文本信息,可從地理位置、名稱由來、著名景點、歷史地位、參觀須知這五項進行列表將復雜冗長的文字轉化成直觀簡要的表格,重要信息一目了然。
二、根據類型,分類指導閱讀
根據不同的文本類型,教師采取不同的閱讀指導策略,教給學生答題技巧,使得分類指導更有實效。
1.文字型
對于文字型的文本材料,閱讀時,需要掃描閱讀,明確主旨,接著劃分層次,抓住中心詞,最后集中發問,快速掌控全面信息。以下題為例:
閱讀下面幾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人們屬于個人的整塊時間越來越少,一個人“行動”機會卻增多……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人們利用它打發碎片時間,更多人成了低頭族。
材料二:經常查看手機,一旦發現沒有信息更新等情況就會失去某種存在感,甚至造成精神上、情感上的缺失……更使得自身視力不斷下降,接收手機帶來輻射,進一步降低了自身免疲力。
(1)寫出你從材料中獲取的信息;
(2)你的身邊也一定有這樣的“低頭族”,請你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擺脫圍擾。
教師從兩份閱讀材料中提煉出“手機廣泛使用現象及弊端頻發”的問題,讓學生快速從全局上把握文本要點。接著指向閱讀,定位分析,準確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如“個人”“行動”“機會卻增多,導致不少人”……通過數字終端進行娛樂休閑,“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人們利用它打發碎片時間,更多人成了低頭族”,“長時間接觸電視及電腦……從而降低學習和工作的效率”,然后分析并作出合理判斷:社會快速發展令人們擁有的時間碎片化,手機就成了打發時間的工具,手機的出現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迅速了解信息,但人們過度依賴手機,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因此要適度使用。
2.條款型
學生在生活中還經常接觸到條款型非連續性文本,這類文本條理清楚,但同時也含有較多無價值信息。如果細讀,比較浪費時間,可采用速讀策略,抓住關鍵信息。
以《醒牌開胃沖劑說明書》為例:首先,通讀了解說明書的組成部分有:通用名稱、主要成分、是否處方、適應癥、注意事項、貯藏;接著,針對選擇題題目出示的題干找準項目;最后,進行信息整合,做出正確選擇。
3.圖文型
圖文類以醒目的圖畫和簡潔的文字組合成有意義的材料,主要類型是漫畫、微標、廣告、示意圖等。
圖文型指導步驟大致如下:首先讀畫,觀察畫面構成要素,初步感知畫面的表層意思。接著析畫,弄清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如徽標要關注文字或圖案的變形設計;方位圖要關注圖上的各建筑物、方向指示、比例尺等。最后述畫,概述現象,明確主題,抓住中心點簡要表達。
三、學用結合,實現生活遷移
在閱讀基礎上的從讀學寫,可以讓學生實現文本到生活的過渡與銜接。如在閱讀“開胃消食片說明書”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學寫《“我”的說明書》,孩子如果要直接仿寫藥物說明書,這樣的習作難度偏大且枯燥,教師可以先引導孩子閱讀并學習藥物說明書的表述方式,再寫《“我”的說明書》,這樣的教學內容貼近孩子生活,孩子樂于動筆,易寫易操作。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源于生活。因此可以利用孩子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電影票、動車票、食品包裝袋為范本素材,收集、觀察、獲取信息,讓孩子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它們是一個東西,而不是兩個東西。”在生活中閱讀非連續性文本,學生樂于接受,所以,教師不妨在教學的船上,揚起生活之帆,順利地注入生活的內容,讓學生享受閱讀,收獲知識,享受生活,快樂成長。